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试验研究,探讨单位体积用水量、水灰比、砂率、粉煤灰掺量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和75%的150 mm×150 mm×300 mm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进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通过ABAQUS建立与试验尺寸相同的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再生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参数。对有限元模型采用时间—位移的线性加载方法进行了单轴轴心压缩模拟,以验证ABAQUS中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对扬州地区规模生产再生骨料所配置混凝土进行了回弹及碳化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回弹值与再生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关系;粗骨料对回弹值的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再生混凝土回弹值增长与普通混凝土的比较.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再生二类粗骨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水中养护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粗骨料与细骨料取代率对碳化深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以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河砂、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S95粒化高炉矿渣粉、自研的MPE—GAA—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为主要原料,通过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制作了520个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运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弹性模量和单轴受压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显示: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些差异:再生骨料取代率直接影响着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单轴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修正后回弹值。通过加入自研的MPEG从-从-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以50%再生骨料取代率,配制设计强度为30MPa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最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际工程中废弃混凝土种类和原始强度等级,采用不同粗骨料取代率配制再生混凝土,测试其抗压强度.结果显示,在标准配合比下,原始混凝土来源和强度等级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影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受压徐变试验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压徐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徐变的区剐。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徐变试件进行密封和开放处理,有效分离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受荷条件下各徐变变形组成,以便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徐变影响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自密实混凝土,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70%的基础上,研究经碳化强化处理的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未碳化再生细骨料的情况进行对比,再生细骨料的取代率为0、20%、30%、40%。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提高而减小,碳化再生细骨料可提高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检测的RCM试验来研究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都不是很大.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并结合优化设计对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得出了最佳骨料取代率,为再生骨料的选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扩大含拆除混凝土再生细骨料砂浆的实际工程应用,建立了再生砂浆性能与其细骨料取代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首先,分别提出了含稠化粉与自制粉状外加剂的再生砂浆基本性能(抗压强度、保水率与稠度损失)与其细骨料取代率之间的多种数学模型,并计算其平均相对误差与相对标准误差.其次,建立了不同细骨料取代率下含粉状外加剂的再生砂浆干缩值与龄期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含稠化粉与粉状外加剂的再生砂浆基本性能与其细骨料取代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均宜采用多项式函数;不同细骨料取代率下含粉状外加剂的再生砂浆干缩-龄期曲线中急缩段的数学模型宜采用多项式函数,缓缩段与稳缩段的数学模型宜采用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10.
大骨料混凝土在双轴压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自行研制改造的液压伺服静、动态三轴试验系统对不同骨料级配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在双向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所用试件有3种:采用大坝原级配最大骨料粒径为80 mm的立方体试件以及相应的湿筛混凝土试件,尺寸分别为250mm×250mm×250 mm,150 mm×150 mm×150 mm和100 mm×100 mm×100 mm.试验过程中,测得了所有试件两个加载方向的应力和应变,以及未加载方向上的侧向变形,并根据试验结果,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级配混凝土的双轴抗压强度、极限变形、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破坏形态的变化规律,发现大骨料混凝土在双轴压作用下的极限强度和变形能力要比相应的湿筛小骨料混凝土提高的更多,最后分别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建立了不同级配混凝土的破坏准则,这为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按多轴强度理论进行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7,(2):35-39
人类公路的发展史,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史,从生态平衡化的角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证了生态资源永续,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从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角度,进行了废弃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通过电镜扫描获得不同骨料试验的晶体照片,试验发现,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平均值可达到3.15Gpa,此时各项力学指标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液限土水稳定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再生骨料掺量、粒径及砖混比对改良土击实特性和崩解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改良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改良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逐渐降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试样崩解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掺量为15%时,抗崩解性最好;粒径较小的再生骨料对高液限土的改良效果更好,0.075~2.000 mm的再生骨料崩解速率慢,同一时间崩解剩余量更多;砖混比为1∶2时改良效果最优;崩解速率主要与试样裂缝大小有关,试样裂缝越大,抗崩解性越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页岩陶粒砼小型砌块砌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做了三个砂浆等级三类砌体共计18个试件。通过对页岩陶粒砼砌块砌体无砼芯柱、有素砼芯柱和有插筋砼芯柱三类砌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的研究,得出三种砌体承载能力间定量的关系,插筋砼芯柱砌体水平承载力平均可提高167.13%,并得出三种砌体的破坏形态分别为:沿水平灰缝形成贯通裂缝破坏,砼芯柱在水平灰缝处被剪断而破坏和砌块本身产生裂缝而破坏,旨为制定页岩陶粒砼砌块砌体设计和施工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广泛普及。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砂制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高炉矿渣砂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融损伤性能。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冻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液氮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对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高炉矿渣砂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用高炉矿渣砂替代50%或30%的破碎砂的混凝土有优良的泌水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的水灰比(质量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制作实验试样,通过基本力学与氯离子浓度检测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水灰比和掺量范围并给出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抗压抗折能力与水灰比呈负相关趋势.以四个侵蚀龄期的实验数据来看,0.15%体积掺量的PVA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一来源混凝土制备不同粒级的再生骨料,研究其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抗裂性和干燥收缩的影响。再生骨料降低混凝流动性,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粒级越细影响越大。再生骨料使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有不同程度降低,粒级增大强度下降越少,但对抗折强度的影响不大。再生骨料可以抑制早期塑性开裂,取代粒级越小、取代范围越大,效果越显著。长龄期的干燥收缩随取代粒级减小和取代范围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废砖作为再生骨料,并与天然骨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研究废混凝土骨料、废砖与天然骨料的混合比及水灰比、废砖吸水率产生的附加水等对再生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采用废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时,配置的混凝土强度随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比例的增加而先减后增,当废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比例为100%时,其强度可达基准强度的92.2%;仅采用废砖作为再生骨料时,配置的混凝土强度明显低于基准强度,当废砖再生骨料的比例为100%时混凝土强度仅为基准强度的69.9%;将废混凝土和废砖同时作为骨料得到的混凝土强度随废砖比例的提高而下降,随废混凝土再生骨料比例的提高而提高,当废混凝土、废砖和天然骨料三者的比例为50%、25%、25%时再生混凝土强度为基准强度的119.1%;考虑附加水的影响,采用合理的水灰比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应考虑在普通混凝土水灰比的基础上增加再生骨料的附加含水量,利用邓寿昌-张学兵提出的再生混凝土附加含水量(△W)的计算公式,重新计算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W/C),′就可按普通混凝土的计算程序建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证明对这一新方法是可以应用于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有很高的准确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灰砂比和水固比,利用富含城市红砖的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制备了16种可控性低强度材料(CLSM).通过改进的试验方法测试了新拌CLSM混合料的流动性和泌水率,以及硬化后CLSM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城市红砖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制备的CLSM混合料的流动度在105~227 mm之间,相应的泌水率在3.7%~15.5%之间,且随流动度的增加而增大.养护28 d后,硬化后CLSM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15~13.96 M Pa,且其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延长仍能增大.而且,在相同的养护龄期,CLSM混合料的强度随灰砂比的增加而增大,随水固比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以灰砂比和水固比为变量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此外,有着更高灰砂比的CLSM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提炼建筑垃圾中的废砖,利用建筑废砖作为再生混凝土骨料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砖骨料粒径含量和用水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调节再生混凝土原料的配比和砖骨料的粒径含量,使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优。实验结果表明,砖骨料的吸水率、粒径含量和用水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砖骨料的最佳粒径范围为9.5-19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