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梁启超不但在政治上独领风骚,同时他倡导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文学革新的纲领和目标,为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从邂逅《佳人奇遇》开始,就发现政治小说可以进一步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于是逐步进行“小说界革命”的预前酝酿。而《新小说》杂志无疑是其践行“小说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但《新小说》创刊号的发行,就经历了颇多波折,由此也可管窥到“小说界革命”发起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偶然。  相似文献   

3.
于文斌 《教育文汇》2012,(1):47-48,44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经典,是和《论语》《孟子》《中庸》相并列的"四书"之一。朱熹主张读"四书",当先读《大学》。这是因为《大学》外有"规模之大",内有"节目之详",规模有"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三纲领",且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相似文献   

4.
把揭发批判国民公德的缺失和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结合起来,构建国民公德新谱系,是鲁迅关于国民公德建设的独特思路。鲁迅重视国民公德建设,与梁启超《新民》道德观一脉相承,也反映出救亡图存时代中国资产阶级“国家至上”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5.
欧阳健 《保定师专学报》1999,12(3):56-60,32
晚清小说中有一批长期被忽视的“新党”形象,他们是改革维新事业和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据“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维新思想,据“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主张而塑造的“新民!形象,宗旨是借助艺术形式“醒齐民之耳目”,“开化夫下愚”,“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  相似文献   

6.
一、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的理论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家、学者、文学家。维新变法时以“康梁”并称。主编《时务报》,创办《新民丛报》、《清议报》、《新小说》等,撰述学术论文颇多。梁氏1918年后逐渐脱离政治生涯,专事著述、讲学,晚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其学术视野极开阔,一生著述繁富,统编为《饮冰室文集》148卷。  相似文献   

7.
晚清小说中有一批长期被忽视的“新党”形象,他们是改革维新事业和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据“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维新思想,据“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主张而塑造的“新民”形象。宗旨是借助艺术形式“醒齐民之耳目”,“开化夫下愚”,“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  相似文献   

8.
论梁启超的公德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成为道德建设的迫切任务。100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和阐发了他的公德思想,提出要正确处理公德和私德的关系,培养国民利群、利国的公德思想,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及影响。探讨梁启超公德观之合理的当代意义,可以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公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的"启蒙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是韩国的"开化期",此时期梁启超流亡到日本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小说观的论文,同时韩国文人申采浩拿起笔来为祖国的未来奋笔疾书。梁、申二人把小说当成革命的工具,甚至视之为改变整个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中国近代文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对韩国近代小说的影响,分析了中韩文人在小说观上的交流,重点以韩国文人申采浩为例研究了梁启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道德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在当今社会,"修身为本"仍然是公民道德塑造的发端,"德教为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使全体公民"学会关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最初切入点.同时要因人而异,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12.
道德社会场是指影响道德场各因子间信息,能量,物质传递与交换并制约道德场主体道德行为的诸社会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场。道德社会场是道德场的宏观层次,直接决定着道德场的性质,方向,对道德场的发展影响重大,道德社会场从基层次上看,由道德社会系统场,道德社区场和道德群体场构成,它具有信息功能,调控功能,导向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是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即对道德的自觉追求;在终极意义上,教育即道德。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育的领域是道德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许多思想家或学者都从道德方面论述自由,康德甚至直接提出了道德自由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丛报》学人。道德是反抗社会的奴役和束缚,从而走上自由的最后一块阵地。没有了道德,自由也就不复存在,所谓的自由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虽然道德是中国几千年来圣贤君子所特别强调的,但是中国的道德并未随社会的发展产生出自由秩序。当《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中国的道德和西方的道德有共通之处时,便将西方的道德自由理念引入中国,并拿起道德的武器来争取自由。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公德为研究视角,揭示了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卫生意识淡薄、校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爱护公共财产、校园人际交往的"自我化"等校园公德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社会、学生群体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公德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修养重要性的分析,说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同时,就如何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以及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并结合自身体会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观。强调个人品德修养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核心思想。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最高原则,强调为国献身的革命气慨是毛泽东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毛泽东的道德理论对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配朽思想,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倡导“以德治国”的今天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现从目标、内容、要求、功能、方法等方面,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培养途径,提出邓小平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和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