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的践行也不足,这些问题呼唤我们关注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来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为当代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探索传统文化,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信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国家和 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而实现传统文 化继承与发展实施途径就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本文针对幼 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 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魏晓红 《文教资料》2020,(9):69-70,7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时代要求。高校需要通过课堂、校园网络、校内外活动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优秀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有效结合地方文化,在地方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能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温州精神是温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新一代温州人的温州大学生群体,肩负着温州明天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技能,而且更要有自立、务实、开拓、创新的温州精神,深刻领悟温州文化中“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义利观,把温州精神继承好、发扬好、发展好。温州地方高校必须树立立足地方、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温州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化,从而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应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前,公安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未能厘清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认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预备警官和开展公安工作有积极作用;多数公安院校大学生具有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性别和年级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影响差异较大,大一学生可塑性强.公安院校应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开展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格修养、职业精神教育,构建系统教育、舆论宣传、实践活动、行为养成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尤其是要加大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要素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这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欢欢 《文教资料》2014,(24):38-39
“八荣八耻”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作出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荣辱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与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