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0,(8):34-34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冰川中发现了冻结数千年的细菌,它们可能有助于人类活到140岁。 解冻白冰河世纪冻结的F杆菌之后,研究人员让老鼠和苍蝇的寿命成功延长一倍。这种细菌是检测冰川的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的雅库特北部地区马蒙托瓦山附近区域发现的,它们冻结在冰川中,科学家把从中提取的成分先对苍蝇后对老鼠进行了试验,结果把老鼠和苍蝇的寿命成功延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9,(11):17-17
肥胖是否困扰着你?美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药,或许将能让你随心所欲地吃而不用担心增加体重。这种新药与一个名为IKKE的控制体重基因密不可分。实验表明,老鼠若缺少这种基因,即使食用富含油脂的食物也不会发胖,而且也不会罹患肝病或与不健康饮食习惯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4,(1):76-77
口腔内细菌可引发肠癌 “梭杆菌”是人口腔里常见的菌群。但在美国的两项研究显示,这种细菌可造成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并激活肿瘤生长基因。梭杆菌以前就被认为同肠癌发病率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认为它们同肿瘤的生长有直接的关联。然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大肠腺瘤中有大量活跃的梭杆菌。大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可能发生恶变。同一研究还在老鼠身上进行了有关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梭杆菌加快了肠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吴晖 《世界发明》1998,(1):15-15
目前,100只澳大利亚老鼠给那些手持“大哥大”的人带来了一个恐慌的消息。因为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一组处于与手机微波脉冲相同条件下的老鼠,与另一组没有遭受到辐射的老鼠相比较,产生癌细胞的机率蔓多出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10,(15):6-6
来自英国和挪威的一组科研人员发现,新生老鼠在开始活动前已具有方向感。这一结论很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动物,包括人类。研究人员在新生老鼠睁开眼并开始活动前将微型感应器植入这些老鼠体内。这一做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记录新生老鼠第一次“出窝”活动时的神经反应。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2):12-13
正老鼠也有同情心此前研究显示,同情心为灵长类动物所特有,而美国科研人员的一项试验显示,老鼠也有同情心。他们将大鼠分别成对地放入笼子,其中一只大鼠的行为不受约束,另一只则被关进笼内的一根透明管子里。管子的出口处有一个小门,但只  相似文献   

7.
彭文 《百科知识》2014,(10):15-16
阑尾通常被认为没什么作用,而且会有发炎的可能,因此有时在其他手术中被顺带切除。日本一项研究发现,阑尾并不是多余的,它能向肠道提供免疫细胞,发挥了保持肠内细菌平衡的作用。研究人员对比研究了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和没有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发现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大肠内一种免疫细胞减少了一半,肠内的细菌平衡也失调了。  相似文献   

8.
美国维斯康星大学的杜兰达尔博士及其同事,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引起咳嗽、打喷嚏和其他感冒症状的一种叫做AD-36病毒,会干扰人体消化食物的正常过程,把过多食物转化成脂肪。他们将AD-36注射到实验老鼠身上,并给予和没有注射AD-36的老鼠同样的食量。结果发现,这些老鼠体重增长很快,体内积累了大量脂肪,几乎超过正常水平2.5倍。  相似文献   

9.
毛黎 《金秋科苑》2011,(4):127-132
在认识生命方面,美生物学家在实验室制造出了首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细菌。将8个由60个核苷酸组成的DNA片段,人工合成了实验老鼠的线粒体基因组。科学家称在实验室利用老鼠细胞培植出可分解毒素的人造老鼠肝脏,这标志着"订制器官"技术的进步;利用死鬼狒的皮肤细胞制造出了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巨鼠驾到     
“哎呀,一只超级老鼠!”“真恐怖!难道真有这么大的老鼠?”2012年4月的一天。很多美国人打开电脑时,被一段奇怪的视频所吸引。只见一只硕大的老鼠,在一家店铺里上蹿下跳,它大约九十多厘米的身长,与普通老鼠有着天壤之别,让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1.
海阔天空     
一只老鼠身携200种病毒野鼠可以携带很多病原体,走到哪里,就可能把疾病传播到哪里。老鼠本身所携带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很多。以老鼠为载体的人畜共患的病原体,仅一只老鼠身上就不会少于200种。其中一些可以传染给人类,如鼠疫耶氏杆菌、沙门氏菌、土拉杆菌、炭疽杆菌、狂犬病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具有“计划生育”的意识。当一个地区老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0,(22):10-1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夜间睡觉时开灯可能影响进食规律,从而使得体重增加。研究人员将受试老鼠分为两组,除每天在正常日光下生活外,一组老鼠夜晚在昏暗灯光下度过8小时,另一组则在完全黑暗中度过。两个月后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在昏暗灯光下过夜的老鼠体重增加12克,在黑暗环境中过夜的老鼠体重增加8克。研究还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为何不打打老鼠的注意李旭多年来,我们对付老鼠的办法,一直是毒而杀之,杀而奔之。随处可见的老鼠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老鼠并没有减少,反而起来越多,在我国已达40—60亿只之巨。何以如此?固然和老鼠自极强的聚在能力有关,但我们这种欠佳的灭鼠方汉也是一...  相似文献   

14.
“如果在老鼠中间也能开辟一个防治龋齿的市场的话,我早就成了百万富翁了。”希尔曼开玩笑说。(A)覆盖着普通链球菌的老鼠牙齿,人的牙齿上也有同样的细菌。(B)覆盖着改造后不会产生乳酸的链球菌的老鼠牙齿。结果是很明显的——有一只老鼠需要接受大型牙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细菌与肥胖     
细菌与体重健康专家一直担心肥胖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重要事情:在孩童时期肥胖的话,不仅能够导致他们出现在成人身上才有的严重医学问题,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压,而且长大后他们变成肥胖人的比例也更高。通常认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训练是罪魁祸首,然而科学家最近发现:婴幼儿时期就超重的儿童,他们内脏或肠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与那些体重正常的孩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人鼠之争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为伴,有的终生忙碌为人造福,有的供人观赏,而居室中的老鼠则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据估计,老鼠的数量是人口的四倍,一只老鼠一年消耗粮食按5公斤计算,全世界每年被老鼠吃掉的粮食足能装满长度等于我国万里长城的一列火车。老鼠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7.
童海琼  陈菊芬  徐春丽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61+167-161,167
本文研究运动训练对肥胖大鼠腹内脂肪、血压和蛋白尿的影响。通过高脂膳食进行肥胖造模。随机将SD大鼠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安静肥胖组、运动肥胖组(对四组大鼠进行3月跑台训练,其中Sed-Ob=安静肥胖组,Ex-Ob=运动肥胖组,Sed-C=安静对照组,和Ex-C=运动对照组)。对大鼠腹内脂肪含量、肌酐,蛋白尿、血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安静对照组的大鼠血压正常,而安静肥胖组大鼠血压高;经过1月的锻炼运动肥胖组血压下降。运动训练组的体重和腹膜后脂肪量低于安静对照组。安静肥胖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目前的研究结果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腹内脂肪含量、血压和蛋白尿。  相似文献   

18.
猫为啥爱吃老鼠? 猫都爱吃老鼠,究其原因却说法各异, 但人们都赞同的一个观点是:猫如果不吃老鼠,猫的夜视能力就会下降直至为零。 德国的科学家近来试着从这方面入手研究猫为什么爱吃老鼠,结果发现猫的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自行合成一种名为牛黄酸的物质,而牛黄酸正是提高高级哺乳动物夜间视觉能力的化学物质。偏偏猫本身不能合成牛黄酸。显然,猫只有不断地吃老鼠,体内才能有足够的牛黄酸,才能保持夜间的视力,让自己在自然界生活下去。 当初,德国科学家研究牛黄酸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数十年后的全球…  相似文献   

19.
科技情报站     
基因变异让狗狗“变脸老鼠也能被同伴的痛苦所“传染”加拿大专家说,在一个笼子中生活过的两只老鼠,能相互“传染”它们所感受到的痛苦,这种现象与某人打哈欠可有会“传染”旁人类似。如果两只老鼠互不相识并同时被喂醋,它们并不会扭动得很厉害,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在潜在对手面前  相似文献   

20.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3,(25):42-43
<正>最近,巴黎公共卫生事务副市长安妮·苏里斯在一次议会会议上宣布,他们将成立一个委员会,致力于研究人类与老鼠共存的问题。苏里斯还在她个人的推特账号上发文表示,巴黎的老鼠并不会对公共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并且邀请公共卫生专家参与论证这种“共存”方式的可行性。对此,巴黎动物保护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巴黎和法国的其他大城市一样,都存在老鼠问题,因此与鼠共存,是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