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海洋学的学习就是在培养自己成为博学多识的全球公民。未来有一天,不管是采用直接的方式还是通过政府,你将有机会说出你对海洋健康的担忧。你对海洋学的兴趣与学习将帮你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讨论与抉择中"。读完《世界海洋概览》(青岛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一书的读者,将能更加理解并感激海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尽管对海洋进行科学细致的研究往往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Lord Kelvirl有一句名言"你不能改进你不能测量的东西"。计算机安全一直信守着这个令人遗憾的说法,为欺骗、恐吓留下了太多的空间。Andy的书补救了这个问题,他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度量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小到大。从启蒙老师到大学导师,每一个阶段,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指点。当我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老师这个定义似乎宽广了许多,每一个对我们工作或者做人能够起到指点的都能称之为老师,甚至是一本不会说话的书,在你研读它的时候,你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样看来,书也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而这个“老师”可以教会你方方面面的知识,只要你需要,只要你愿意学,你可以随意选择,让她成为你的家教,成为你的专职老师!  相似文献   

4.
读范     
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应该补充的是: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要了解一个人实在太难了。你觉得了解了,其实并不了解;你觉得看透了,其实未曾看透;你认为伟大的,其实未必伟大;你看似平庸的,或许品质非凡。肯定了的又会否定;否定了的重又得到肯定。一生可以读完许多书,却很难读完一个人。喜欢把事情简单化的人,提出的问题只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者“尧舜还是桀纣”。其实,这远远不能描述人物的丰富内涵。且不说“好人”“坏人”的分野标准各异,就是“尧舜”“桀纣”,又何尝可以将天下之善恶尽归焉。这回想说范仲淹,这是我始终钦佩的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5.
你能在3个月的时间内读完20多部世界名著吗?不可想象。一部《悲惨世界》,一部《战争与和平》,都是百余万字,读完这两部书一般恐怕也得三个月。可是我做到了。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有精力开发新的出版路子当然不是坏事,但这些新的产品对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是否会带来困扰?它们占据了货架上的空间,却不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与众不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2004,(12):i004-i005
所谓"新锐",形象的说法就是"眼前一亮"。 反之,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必定是有新意的,敏锐地抓住了需求,甚至引导了需求。 我们选取了10个这样的产品,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不约而同地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潮流,满足了最新需求。它们甚至成为或者将会成为一种风尚。它们出现在2004。 这一年就要过去了,这些留存着2004风尚印记的产品,值得我们再一次回首与品味.  相似文献   

8.
庞进 《今传媒》2006,(6):35
这些年来,能让我逐字逐句、通篇读完的书是不多的。其原因,一是自个儿的忙,时间像上帝手中的螺丝,总是个紧;二是书的吸引力不够,不好看。一般情况是,先读开头的一两页,若有庸琐、夹生、疙里疙瘩的感觉,后面的就顶多翻一翻,不再细读了。心里说,你的文字不够精到,反映出你做事不够认真,功力也不到位,那么,我还有必要花时间来读吗?28万字的《回家》,是我花了几天时间,一字一句读完的。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便给延鸿飞打了电话,说你这本书写好了,也出好了,看得出来,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你都是用足心思、精打细磨了的。其思想和艺术,也都达到…  相似文献   

9.
一位失明的读书人曾说:"我看不见书房里那些好书了,可是我知道它就在那里,我感觉得到。"是的,这些书在"那里",时代在这些书里,尤其是1978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极度丰裕的阅读时代。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这30年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及它们的作者,通过回忆"地标式"的书及人物,和读者一起分享阅读史上的繁华时光。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某位作家及其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省略过去。  相似文献   

10.
心灵之语     
人生是一部大书,谁也读不完所有的篇章。年少时我曾想长大后一定要奋力将它读完读懂读透,成为这本书的主人。年事稍长我才知道,这是一本深邃复杂变化万千无穷无尽的书,谁也读不完它。不过读不完也没关系,让它总对你保留几分好奇几分神秘,保留些诱惑困惑迷惑,人生才会更有味。倘若一切都事先知道了,那活着也就太简单太乏味了。话是这么说,做起来就不容易了。人生之书既多得读不完,那短暂有限的一生,该挑拣着读些什么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舍弃哪些篇章和保留些什么内容,就很关键了。因为它会影响着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邂逅阎宗临     
"阎宗临作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一近年来很少读中国人写的世界史著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国外了,而那里能看到的中国书就很少;另一方面也是感到中国人写的世界史著作耐读的不多。里面缺乏真正能打动你的东西。但最近发现,后一理由多少有点片面。前些天朋友寄来一套广西师大出版社的"阎宗临作品",含《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种。"阎宗临"。何许人也?随手拿起书翻了翻。没想到这一翻就久久放不下,直至粗粗细细地把三本书浏览完一遍,才长舒一口气。  相似文献   

12.
"就像音乐和舞蹈、绘画和雕塑、诗和乐曲一样,故事是审美情感的最初的、最后的和永恒的体验."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如是说.一个讲得好的故事能够向你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那样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它能唤起我们对真理的与生俱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2,(30):6
陈彦:数字时代要重新思考出版是什么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纸质图书的出版依然是现阶段主要的出版形态,但我们也许真的不能用过去的方式来做图书了,我们需要更加灵活、更加低成本的方式展开。从二八原则看,20%的图书带来了80%的利润,而80%的书只带来了20%利润,因此也许有80%的书都多印了!这些多印了的图书如果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为出版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利润空间,也使得"试错"成本革命性地降低,从盲目"试错"走向理性"试销"。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4.
陈力丹教授的新闻"聚光灯理论"在传媒界人人尽知。他说:"我们的五官能接触到的世界其实很小,眼睛能看见的东西其实很少。你怎么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媒体告诉你的。可是,媒体能告诉你的东西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媒体报道就像黑暗里的一个聚光灯。你告诉公众什么,哪怕是非常客观的报道,实际上也把这个事情放大了。只要你报道了哪个地方,‘聚光灯’就照到哪个地方,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那里,这已经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了……"  相似文献   

15.
时间     
要是把我们一生可用的时间仔细计算,真是少得令人吃惊.试用三件小事来说明:   我们花在吃东西上的时间.   假定我们每天用十分钟吃早餐,十分钟吃午餐,二十分钟喝下午茶,二十分钟吃晚餐;就已经是六十分钟.这也就是说一天用在吃的时间至少是一个钟头;一个礼拜要要用七个钟头.这也等于说,我们一天要用二十四分之一的时间吃东西;或者说,我们每年要用差不多十五天的时间,全部花在吃东西上面.要是我们一生活七十岁,其中有三年是用在吃东西上!……  相似文献   

16.
提高阅读力     
阅读是我们终生都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以下一些要点对你获得更快,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大有裨益。 阅读的目的在于能记住多少东西,而不在于速度 你可能看到过一些介绍“系统”阅读的广告,他们声称能够教你快速阅读的方法,让你在一个小时左右之内读完一本书  相似文献   

17.
平常心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相似文献   

18.
平常心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相似文献   

19.
不能说每个人到网上都能赚大钱,但至少这为就业环境不太好 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的机会 9月结束的数千大学生参与的"易趣杯" 首届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使大学生网上 创业的风潮更加引人注目。记者在上海易趣 总部采访了策划此活动的该网站首席财务官 郑锡贵。以下是郑锡贵的自述。 网上卖东西,最能锻炼人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 是没有资金,所以在网上开店最合适不过 了。比如,你有一个不用的录音机,扔了挺 可惜,就上网把它卖掉吧。本来对你来说没 用的一件东西,50元钱卖掉了;用这50元 再买了其它的东西,可能以后又要卖掉,就 变成70元钱了。所以说,在网上很快就能 做起你的生意,而且能学到很多知识。像市 场营销,市场调研,谈判,这些书本的知 识,现在可以运用到这个小小的"实验室"。 你以前在公司里只能做一部分的工作, 但是在这里可以做所有的工作,你甚至可 能会招聘人,要和更多的人接触。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话。遇到它们之前,你活得不明不白,如在暗夜独行:一旦遭遇,你就如醍醐灌顶,受用一生。在过去的20年里,下面这些话,便如此深刻地塑造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