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刊物     
《收获》2000年第一期的《收获》增加了不少新栏目:有名人参与的《走进鲁迅》;有《人生采访栏目》。此期由香港的彦火介绍金庸的作品,及金庸的散文,而特殊之处在于金庸从未写过类似的散文。叶兆言的专栏《杂花生树》这期写的是《周氏兄弟》的故事。卷首的小说是莫言的《四令的女人》。  相似文献   

2.
《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书属于“莫言心声系列”。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  相似文献   

3.
文学 11月的文学类榜单TOP10全部被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占据. 10月中旬莫言获诺奖,由此引发的莫言作品热使许多书店的莫言图书卖断货.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大量莫言作品的重印版本开始集中上市,因此本月上榜的莫言作品除第三名的《丰乳肥臀》和第十名的《红高粱》之外,其他7种都是2012年10月上市的新书.莫言的作品题材丰富,除小说之外还有散文、戏剧等,但最受读者追捧的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此次上榜的作品,既有莫言文集,也有单部作品,但无一例外都是小说题材.  相似文献   

4.
闲读偶记     
这本《蒲桥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汪曾祺先生亲自签名寄我的,时在1991年4月。这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汪曾祺小说好,散文亦好,甚至更好,虽然他说:“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他的散文和我国古代散文、五四散文,一脉相承,而思想、情致却是现代的、作家个人的。此集诸篇,内容很杂,写景物,记人事,谈文化,述掌故,叙说花鸟虫  相似文献   

5.
微博时代,读者对短文情有独钟。但还是有不少媒体人对此问题认识不够,也有些作者不知怎样把稿件写短写好。为此,《军事记者》从本期开始,连载邓高如同志《怎样写好短文》的文章。作者曾担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长、副部长,战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重庆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他还曾任四川省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四川大学新闻系客座教授,并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现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他在短文写作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代表作有新闻通讯集《回眸》、散文随笔集《半轮秋》和杂文集《中国人的情态》等。  相似文献   

6.
本月,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的话剧《霸王别姬》每天都观众爆满。编剧莫言强调,这部历史剧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一部让女人思索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女人的历史剧;这是一部让男人思索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子的男人的历史剧。”他说。 《霸王别姬》甚至可以说是为两个女人而写的戏。假如是虞姬和吕雉让莫言来选择,莫言会选择吕雉.因为那种深沉的、有质量、有重量的爱情是每个男人都向往的。  相似文献   

7.
本来以诗名世,却以散文盛名,这是一种独特的周涛现象。也许是过于孤独,或是其他什么内在原因,让他在用春秋笔法写过《渔父》之后,便从诗转向散文。《渔父》之后,周涛在诗歌写作方面基本上已金盆洗手,同时也确立了他中国优秀散文家的地位。我们知道他的作品《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高原》等散文作品,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好评。周涛的散文以他的英雄大气,给散文界带来了崭新的气息和震动。  相似文献   

8.
李杰 《报林求索》2012,(12):90-91
<正>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让莫言一下子跃升为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在他被捧上天,被疯狂消费和娱乐化之后,应慎思"莫言热"背后的泡沫。不久前,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得益于"诺奖效应",莫言以215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第二。两个月前,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引发全民关注。无论各地实体书店抑或网上书城,莫言的书一度售罄,在出版商连夜加印后,还是可以看到读者们排队购书的盛况。据了解,莫言作品以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销售风头最劲。《蛙》和《丰乳肥臀》单本的印量约为60万册,《檀香刑》《生死疲劳》和《红高粱家族》都突破30万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时候,莫言作品  相似文献   

9.
闲读偶记     
周涛:《稀世之鸟》周涛原本以诗名世。他的新边塞诗,独树一帜。近年来,诗很少做,却写了大量散文。他的散文,以真思想、真情感、大格局、大气势,引起文坛震惊,使多少务弄多年散文的大小名家笔下小而轻的情思、情意、情景、情趣相形见绌。读者惊喜地发现:散文竟还有这么个写法! 《稀世之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于1991年初自乌鲁木齐寄我。我一口气读完,读得兴味盎然。他的取材、语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小说,无论精神指向,还是叙事风格,都是先锋且独立的。他没有成为这个盛世的合唱者,他眼里所看到的,多是受伤者和软弱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对记者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但尽管莫言的作品早已登堂人室,也为主流文坛所认可,可他的写作风格、艺术趣味、精神特征,其实一直都是反叛的、孤立的,他是文学的异类,并从未停止自己对文学的探索——无论叙事角度、话语方式,还是他对人性与社会的警觉。《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它堪称是中国小说界的天外来物。这部小说,敞露出了莫言身上难以压抑的才华,他对苦难记忆的处理,对现实隐忍的抗议,对  相似文献   

11.
喜爱《散文》的读者哪个不晓得贾宝泉其名?因了他主编的刊物《散文》格高、境阔、文洁、意新,佳作迭出,是“文学远途上艰难跋涉的倦客,得以小憩小酌的十里长亭”和“心灵寄存处”,更因了他为该刊写的“编后记”生发了他对散文的感悟,心有灵犀,理有慧光,清言娓娓,文情并茂,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读者被他的文字震撼了,感动了。由此,他的名字,他的文字与他主编的刊物一起矗立在读者心中。《散文》的“编后记”的确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他一改以综述、分析本期内容为主的通常写法,将来稿存在的普遍问题归纳分类,依次就某个问题从不同  相似文献   

12.
河南油田石蜡精细化工厂宣传科干事李文峰,从1999年底正式涉足新闻写作,至今已在这条路上行走了3年多。虽然时间不长,却使李文峰完成了对新闻写作从无知到熟悉、从陌生到热爱的转变。李文峰从事新闻写作之前,喜欢写些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自视文字功底还不错的他,开始并没有把新闻写作放在眼里。可是他连什么是导语、什么是新闻由头都不知道,分不清消息和通讯有什么区别,刚开始的成绩可想而知。他连着给《河南石油报》写了十几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李文峰带着对新闻写作的不解和困惑,参加了《河南石油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在培训班里…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4,(18):5-5
从莫言叫停手稿拍卖说起《扬子晚报》报道:近期在北京某拍卖公司2014年春拍"名家书稿、手札专场"中,一件莫言短篇小说《苍蝇·门牙》的手书原稿被莫言叫停了拍卖。莫言上世纪80年代刊登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的手稿为何出现在拍卖场上?《解放军文艺》相关人士表示,此手稿属于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失。作家手稿涉及到两项权利——物权和著作权。著作权属于作家,不依赖物权的转移而转移;物权属于作家还是杂志社,要看当时双方的约定。在莫言手稿拍卖的这个案例中,《解放军文艺》杂志社表示,莫言的手稿一直保存在编辑部,因此这次是通  相似文献   

14.
另外,彭匈的《快捷的推断与破译是一种天才行为》一文颇值得一提。彭先生的散文篇幅不长,却蕴含极丰,余味绵长。此文写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泰斗级人物郭沫若,写他的学问,也写他的心灵、他的生存状态。文笔之畅意令人击节不已,而文章之蕴意却也令人嘘唏感怀……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     
《出版广角》2011,(8):73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政治散文选》●作者:梁衡著●版本: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定价:38.00元●政治思想方面的文章怎样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粱衡一直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学不能缺政治。他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文章要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  相似文献   

16.
同志,你是《燕山夜话》的热心读者吗?告诉你一个消息: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又编辑出版了一本《邓拓散文》。这本散文集,收了邓拓同志的38篇散文,绝大多数都是他在1958年以后写的作品。这些散文说古道今,旁征博引,知识丰富,议论风  相似文献   

17.
落笔不俗     
我和朋友谈论写西湖的散文时,都感到很难写,看也看了,想也想了,就是没有写出散文来,原因是找不到一个新角度,跳不出俗套子。只是一股地写西湖如何美丽,再加一点感想,写出来也不过是平淡无味的东西,则不如不写。历代文人写西湖的故事、散文和诗词,实在很多,但是,看了明末张岱写的散文《西湖七月半》,却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他选择了自己深有感受的角  相似文献   

18.
支颖 《出版史料》2012,(4):117-119
黄秋耘(1918~2001)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成就突出的编辑家。他曾编辑过《文艺学习》《文艺报》等多种刊物,参与主持修订《辞源》工作。他写过大量的杂文、随笔、散文、文学评论,并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和评论集十馀种,也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消费莫言     
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成为了众人围追的对象。这个名字的品牌效应让众多商家使尽浑身解数,而莫言本人则像个剪影,在喧嚣之中无奈地沉默"这个事情还没有人知道,我们还没对外说过。"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在山东高密的家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事情"指的是他本人已和山东人民出版社签了一本书的出版合同,暂定名为《大哥说莫言》。这个寒冷的冬天,"莫言热"并没有冷  相似文献   

20.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