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后王云五与张元济往来函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济和王云五都是近代中国著名出版家。王云五进商务印书馆之前,该馆编译工作由张元济主持。1921年秋季起王云五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后来又担任该馆总经理,在他主持商务出版和统领馆务25年中,得到元老张元济多方支持。但在抗战期间,因两人处于不同环境下,交往不多。抗战胜利后,在如何规复商务事业,尤其在人事安排上,两人发生了矛盾,最后因选择不同政治道路而分道扬镳。本文以战后张、王函电为主要线索,述评他俩关系趋于破裂的经过与原因。1937年12月初,经王云五提议,商务董事会决议:总管理处暂迁长沙,在上海、香港设总管理处办事处,总经理王…  相似文献   

2.
这里择利的张元济致罗振玉、王国维札八通,均为首次发表(其中一通在《张元济年谱》中曾搞引),颇富研究价值。王国维与张元济的关系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的贡献,张谱及多种王国维年谱均语焉不详或失载。就我们所见资料,除张元济外,商务印书馆其他主事者如高梦旦等与王氏亦颇有书札往还,不时求教,王氏井有用商务信笺抄录的与沈曾植唱和诗稿近世。王国维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张礼中俯拾皆是:《四部丛刊咄版后,他专函商务提出意见,备受重视;所以当《丛刊》再版前,张元济数度求教,傅补初版之不足。根据王氏和傅增湘等学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茅盾同志的回忆录《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一》,提到张元济先生,说他是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开辟草莱的人。“不但是最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今年是张元济先生的逝世二十周年,很希望商务印书馆能编一本书来做个纪念。凡在历史上做出过贡献的人,人民是不能忘却他的。张先生诞生距今一百十三年。在他七十生日的时候蔡元培、胡适、王云五曾联名发出征  相似文献   

4.
台北让人感觉很亲近,很怀旧,就像面对一位久违的故人。而素未谋面的王寿南先生则像是某种象征,一见之下便让人领悟什么叫儒雅,什么是学者风度、谦谦君子。王先生是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但是他在台湾商务印书馆担任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身份更让我产生好奇。商务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重镇,它的名字曾和许多名留青史的学者专家联系在一起,其中还包括出自商务本身的著名出版家张元济、王云五等。在气氛柔和的咖啡厅里,自然而然地聊起了两岸的出版,聊起了老商务。吴涵碧这才轻言细语地介绍说:“王先生就是王云五的学生。”后来在王先生的安排下参观雨中的重庆南路书店街,来到显得颇有历史甚至有些逼仄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有魅力的人在变乱纷扰的近代中国,商务之有这样的成绩,显然与张元济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除了"他兼有学者兼事业家的特长"之外,还有另外三个方面的素质对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思想性格上的开明与开放。在近代中国,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处于紧张的对峙之中,思想往往流于偏至,非此即彼。张元济则不然,他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开明与开放的态度,稳健地推  相似文献   

6.
谁都知道“四角号码检字法”是王云五创制的.其实,它的最早研制却并非始自王云五,而是商务印书馆的高梦旦.当高梦旦知道王云五也有心于改革部首检字法时,便抱着“成功不必在我”的态度,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方案无私地献出,并多方赞助王云五研究,为他当参谋,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后来一个偶然机会,王云五从电报号码上得到启  相似文献   

7.
吴楣 《出版广角》2012,(8):76-78
本文通过与胡适、鲁迅、沈知方、王云五的比较看张元济的出版信念、出版经营、出版品格、出版理念,从整体上探讨其出版人格构建,以资效法和继承。作为一个出版产业的成功实践者,张元济这个名字不啻是一个生命的符号,更是一个响亮的人格符号,历史已赋予其特殊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跟汪家熔先生通了数年的信,却一直未谋面。前年第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我在北京连打数个电话,他均不在家。去年他到南京来,我却到太原去出差了。这回去北京,早早地通了电话,怕再失去一次机会。汪老住在颐和园后的青龙桥六一幼儿园内。我从北大换了一次车,边走边问,刚走到六一幼儿园门口,正问“汪家熔住在何处”,传达室的人指着正走过来的一位老者说,“他就是”。寒暄过后,我怎么也没想到,电话里那个声音朗朗、面前这个步履矫健、须发还基本是黑的人竟有70高龄了。在出版史的研究圈里,汪家熔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退休前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曾经搜集、整理、辑集了一批有关商务创办人之一的张元济的图书,如《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张元济诗文》、《张元济书札》等著作,为国内张元济研究的开展作了大量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有才能的先驱者、实干家,他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说:“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这充分肯定了张元济在文化出版事业上的功绩,也是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 (一) 张元济生于1867年,逝于1959年。浙江海盐人。光绪己丑(1889年)举人,与梁启超同年。壬辰(189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他是翰林中几个富有民主思想的人物之一。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当  相似文献   

10.
开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之端的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创立于1897年,距张元济加入约5年。商务创办人夏瑞芳等人多是印刷工人出身,故初创时期的商务具有印刷企业性质。商务在张元济入主之前除承印账册、广告、报纸外,共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等十六种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商务一百一十周年馆庆和台湾商务六十周年馆庆,由现任董事长王学哲先生主编,将张元济先生1937至1947年间致王云五先生信札结集出版,以“非卖品”作为庆典赠送友好的礼物。2009年,他们又作了一次校订和增补,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4月25日-27日,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同时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45周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张元济先生的故里浙江海盐召开"《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商务人共同赴会缅怀前辈。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出版业兴起于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商务印书馆初为一家印刷工厂,其能“做大做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称雄于出版界,应归功于教科书的出版。商务印书馆董事陈叔通在《回忆商务印书馆》中说:“商务发财主要是靠教科书。”1904年,由张元济组织编制的《最新教科书》陆续出版,成为清末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一、此书既出,其它书局之儿童读本,即渐渐不复流行。二、在白话教科书未提供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张元济本着"以扶助教育为核心"的出版理念,主持并参与了众多的出版活动。他在经营商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出版经营思想。张元济以教育和文化为重任的改良主义救国立场,使他在时代的革命洪流中走出了一条独特、成功的个人道路,也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之年,张元济已是七十九岁的老人了。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这样高龄的老人早该在家颐养天年了。然而,张元济根本没有这样的福份,他不幸生存在一个严酷的时代!抗战的炮火和硝烟刚刚退尽,蒋介石及国民党又发动了全面的内战,再一次把挣扎手死亡线上的黎民百姓推入战乱的泥潭与深渊之中。作为一家享有盛誉的大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由此而进入了创馆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在这样艰难的时期,张元济一方面以自己的双肩苦苦支撑着商务的残局,另一方面又以一个文化人的道义和良心,一改过去对时事的沉默,由低调走向激越,对蒋介石及国民…  相似文献   

16.
张元济是近代出版“开辟草莱”的人,已经是一种公认。张元济的同事与同志高梦旦(1870—1936)人们还不是太熟悉。此公是福建长乐人,原名凤谦,晚年只用表字“梦旦”为名,梦旦的意思是梦见长夜想望晨光的到来。这二个字,最足以表达他一生追求光明的理想。成事不必在我高梦旦是一位学者型的编辑,是本世纪初年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1902年他从日本考察教育回国,与张元济一起谈到教育救国的志向,竞十分相投,于是张邀请高入商务印书馆。从此.高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在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前,通过兴办新学、培养英才逐步完善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同时也看到出版对于普及教育的巨大作用。1902年加盟商务印书馆后,他带领商务印书馆一路迎风破浪,17年间使得商务的资本增长了499倍,从一个小小的印刷工场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出版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奇迹。入主商务伊始,张元济便为商务印书馆确立  相似文献   

18.
在百年商务的发展史上,文化商务时代影响深远。本文结合社会背景,从经营、体制、社会网络三个角度分析了张元济时代文化商务的经营及内涵,并探讨了这一品牌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元济 (公元 1867— 1959年 ),近现代最重要的出版家、编辑家之一,然而提起他,知道的人却不一定很多,因为他一生没有为自己留下一部专著,而他编辑的著作和他的编辑思想至今让人受益;他提携、培育的后生如胡愈之、茅盾等至今令人仰慕;他毕生倾注的事业——商务印书馆,由一个以印刷为主的工场成长为全国的出版中心,至今生机勃勃。冰心先生称他是“传播知识的大师”,叶圣陶先生说:“……商务的气魄所以这样大,是跟编译所的奠基人张元济先生分不开的”,茅盾先生说“将来的历史将纪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而张元济先…  相似文献   

20.
在我组稿责编的图书中,书稿已经出版而作者与责编未曾谋面的,迄今为止,只有《智民之师·张元济》。还在1997年春天,我到古城南京为我社《名人照相簿》丛书组稿,《书与人》编辑部的宋吉述先生建议将张元济收入该丛书。他认为张元济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化巨人,适合入选《名人照相簿》丛书。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属文化名流,我过去见过他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