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明进入二十世纪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本主义精神,人类在物质和社会上将会不断进步的信念,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等因素的冲击.传统的价值体系崩溃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焦虑、绝望占据着现代人的心灵:贝略特以枯竭沉寂的荒原象征理想信仰的破灭;卡夫卡以荒诞的变形表现人的异化和对命运的无能为力;金斯堡的嚎叫宣告垮掉的一代诞生.在这遍地瓦砾、杂乱无序的废墟中,却有一个法国人以哲学家的睿智和作家的激情,试图为人类精神寻找出路.他,就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坛的一面旗帜:让·保罗·萨特.……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说:伟大的爱是伟大的认识的女儿。李自建的作品提示了  ──爱是世界秩序的核心;  ──爱是人的精神最本源的推动力; ──爱是繁衍的力量,又是创造的力量。一次非常巧合的机会,我和正在江城武汉市举办环球巡回画展的李自健先生相遇。作为《人性与爱· 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活动的主角,他的人,他的画已经在五大洲的20国家和地区震撼、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当晚的他,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一头稍长的黑发衬托出艺术家的洒脱和风采,略带沙哑的嗓音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人生的坎坷与在苦难中磨砺出的刚毅、稳建和成熟。虽然他的作…  相似文献   

3.
以“气·生命力”为主题的旅德华 人艺术家《王迎宪书法、摄影作 品展》历时两个月,终于2001年5月20日在德国著名的疗养胜地──巴德·柯茨那赫市皇家公园博物馆圆满结束。展览是精彩的。展出的58幅作品是作者多年来艺术创作的精华。其书法,作者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诸如“和谐、无为、正气、静则神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为书写内容;以淋漓酣畅、大气磅礴的行草书体加以表现,使西方观众在欣赏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的同时体会到东方的人生哲理。因而,被当地报纸赞誉为“纸上绽开的精神之花”。爱好太极拳的德国朋友…  相似文献   

4.
~~ 来踪回眸:·举办了《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作品展》;·举办了《日本文化大展》;·举办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摄影展》;·举办了《马来西亚美术展》;·举办了《葡萄牙油画展》;·在法国、秘鲁等国举办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展》;·在欧洲和拉美等地区举办了《西藏文化展》;·举办了《国际儿童书画展》;·举办了《国际书法大展》;·举办了德国《公众的建筑》设计艺术展;·在新加坡等国举办了《庆祝香港回归大型图片展》;·在澳门举办了《千禧濠情书画展》;·组派成都川剧团赴法国、瑞士演出;·组派西南杂技团、遵义杂技团赴德国演出…  相似文献   

5.
2003年奥斯卡参赛影片,这是第一个值得关注的理由;萨姆·门德斯的又一部扛鼎之作,这是第二个期待的理由;强劲的演员阵容:老当益壮的保罗·纽曼、转变角色的汤姆·汉克斯、风格迥异的贾德·劳,必然成为第三个必看的理由;当然还有久违的老式黑帮题材……“每个儿子都掌握着父亲的未来,每个父亲都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洛克岛,一个声名显赫的贩卖违禁品的组织正在举行庆典,为首的罗尼先生(保罗·纽曼饰)德高望重,老而弥坚。他有个不大争气的儿子科纳(丹尼尔·克雷格饰),时不时给他捅点娄子…  相似文献   

6.
索贝·贝娄是二战后活跃于美国文坛的犹太作家,其作品在欧美各国影响很大,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作品中对人类的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受早期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极力探索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精神危机,深切地关注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他的作品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提出了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表达了同时代人的经历和感受。贝娄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中,收集在《莫斯比回忆录》(1968)中的《寻找格林先生》不愧为一篇上乘之作,它充分体现了作者本人的哲学观点和他早期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我写过一本《马可·波罗》的小书,为此,对这个“欧亚飞鸿”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在不同凡响的生命征程中,马可·波罗以刚毅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冲出死亡的陷阱而走向新生,他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一次次跨跃生命的绝境而走向坦途。他跋涉、他奋进于人类文明的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留下他不灭的脚印;在蔚蓝的海洋上,浮荡着他倔强的身影;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的编年史上,永远铭刻着他闪亮的名字。《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留给今天这个世界的永不消失的回声!在威尼斯,我希望参观马可·波罗纪念馆。“他没有纪念馆,只有个没人管的…  相似文献   

8.
刘君 《世界文化》2007,(1):13-15
巴布罗·路易兹·毕加索无疑是人类艺术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快速地变化风格流派;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同时在绘画、素描以及雕塑方面均有如此辉煌的建树;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不顾世俗压力,大胆创新,标新立异。2006年适逢这位生于西班牙马拉加的艺术大师诞辰125周年,让我们走进大师的生活,以纪念这位艺术天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斯科特与南极顿官刚编译他不是第一个征服南极的人,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也许,你知道沃尔特·司格特(WalterScot),他是苏格兰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而这里讲述的是英国历史上的另一位Scott,罗伯特·斯科特(RobertScot)一...  相似文献   

10.
千里之行,不可直以绳《管子·宙合》云:"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讲出了事物的道理。千里之路,不可能都是直路;大都市的房屋,不可能一样高低。事物具有多样性。人在路上行走,遇到险道、狭道、弯道,这是必然的。不要怕,应鼓足勇气.走过窄...  相似文献   

11.
刘淑 《世界文化》2002,(1):34-36
克劳蒂娅·希弗是德国著名的超级模特儿,她的身高为1.83米,她的三围分别为90—62—91,她以迷人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男人的心。克劳蒂娅·希弗模特儿生涯从伦敦开始,一路经过巴黎,最后到达纽约,得到了人们只有做梦时才能得到的薪俸。克劳蒂娅·希弗其实正是遵循着一个常规:形象就是财富。她逗留在T型舞台的地毯上,从未有过丑闻,是值得公众赞颂的。中学生成了超级模特儿克劳蒂娅·希弗生于1970年8月25日,正是由于她那迷人的倩影,才使她走上了模特儿生涯。1987年,克劳蒂娅·希弗17岁时,一个名叫“大都会…  相似文献   

12.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陆家齐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于1832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敦,是康科德先验论哲学家和教育家布朗森。奥尔科特的女儿。她和三个姊妹在贫困中度过了幼年时代,但她们却有一些这样的人作为朋友,甚至家庭教师,像亨利·大卫·梭罗①、拉...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学概论自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学概论自序张立文现代中国文化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间)的挑战;二是西方文化的挑战;三是现代化的挑战。回应此三大挑战的最佳、最优化的文化选择,便是和合学...  相似文献   

14.
三月,春天的季节;三月,充满女性温馨的话题。新世纪的第一个三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一个题为“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展览开幕了。在那块以紫罗兰色为底衬的前言板上是这样描述这一展览的:“新世纪·女性·艺术。在这里,数十位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女性,她们的肤色、面孔和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却用手中的画笔和工具,饱蘸其艺术灵感的缤纷色彩创作出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品,充分表达出她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对新世纪的共同祝福。”的确,在那个不大的展厅里,荟萃着来自中国、斯洛文尼亚、埃及…  相似文献   

15.
张灏 《世界文化》2023,(3):44-45
<正>不论是在西方或者非西方,一般人对自由主义常常有这样一个印象:自由主义是相信人性是善的,是可以变得完美无缺的;它对整个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前途,是充满着无限的乐观和信心的。总而言之,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人文思想所孕育出的一种理想主义。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偶然。因为18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6.
当年奥斯卡奖获得者为何没有领奖苟戌编译40年前,《罗马假日》获十项奥斯卡奖提名,撷取三项大奖:奥黛丽·赫本获最佳女主角奖,伊迪丝·黑德获最佳服装设计奖,伊恩·麦克莱伦·亨特获最佳影片奖。然而在1954年3月25日的颁奖仪式上,亨特却没有出席领奖,给人...  相似文献   

17.
秦岭 《世界文化》2003,(1):26-27
米兰·昆德拉和村上春树都钟情于音乐。前者在成为大作家之前曾开过爵士乐酒吧;后者在写作《挪威的森林》时,一遍一遍地听着甲壳虫的《橡胶灵魂》。20世纪的流行音乐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早已浸入文化的每一个细胞,从商业广告、表演艺术到影视剧作,无处不在。“说的和唱的一样动听”而今,越来越多卓有声望的作家与大批不同风格的音乐家进行合作,甚至自己灌录唱片。人们关注的也许并不是其中的音乐,而是作家自己深邃、直抵灵魂深处的声音,以及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片段。萨尔曼·拉什迪与超级乐队U2联手录制唱片;亨特·汤…  相似文献   

18.
瓦斯科·达·伽马开创了东西方之间兴旺发达、延续至今的贸易往来。里斯本全城都欢腾起来了。四艘漂亮帆船的指挥官终于被选,他就是瓦斯科·达·伽马。这四艘船只停泊在港湾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海外一直存在着有关中国“金字塔”的种种传闻,就像海外仙山,缥缈在云雾之间,却又乍隐还现……(一)早期的西方“目击者”。(1912年)弗烈德·麦耶·斯克洛德是一个美国商人,他于1912年赶着大篷车从中国长城向内地贩卖东西。除了贩卖香烟、烟草、蜡烛等零杂物品,他还向蒙古人贩卖枪支和弹药。有一次当他经过内蒙与陕西的交界处时,他的中国旅伴——一个饶舌的老和尚对他说:“我们将经过金字塔。”“什么金字塔?”“就是陕西的金字塔。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但你说的是墓葬。”“不是墓葬,它们是跟天一样高的山。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简介程钢BuddhisminChineseHistoryA·F·Wright,StanfordUniversityPress·Stanford,California;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