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否真理?这是认识史上长期争论、悬而未决,至今仍有异议、含混不清的问题。感觉主义肯定感性认识确实可靠,理所当然地认为感性认识是真理;理性主义否定感性认识的确实可靠性,必然地认为感性认识不是真理;温和怀疑主义或温和不可知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也承认感性认识是真理。恩格斯、列宁对感性认识是否真理的问题有肯定性论述。我国高等教育教科书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否真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采取不置可否的回避主义。综合人类认识历史和恩格斯列宁的总体思想与实践常理,正确的感性认识可以称为真理。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问题值得作深入探讨,即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有人认为,无论什么认识,只要它符合客观事物就是真理,因此真理既包括正确的理性认识,也包括正确的感性认识。笔者认为,这种把正确的感性认识也看作是真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1.真理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只能是理性认识第一,真理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正确认识”,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正确认识”都是真理。…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感性认识,即感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一种认识。无论从逻辑推演、实践验证,还是从真理性的认识构成上讲,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感性认识真理对人们进行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远比理性认识真理所起的指导作用小,但它毕竟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可注意到,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真的事理”才是真理,因此,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5.
真理观中的许多问题 ,如正确感性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真理的价值性、客观性问题等 ,一些传统的观点并非都是完整严密、科学正确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不能被称为真理 ,价值性和客观性都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6.
真理观中的许多问题,如正确感性认识的真理性问题,真理的价值性,客观性问题等,一些传统的观点并非都是完整严密,科学正确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不能被称为真理,价值性和客观性都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近来哲学界正在讨论。我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固然是人们探求真理的一个起点、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其本身还不是真理,只有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1 什么样的认识才属于真理?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认识活动起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活动,就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1页).真理的本质属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  相似文献   

9.
对真理定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捷莎 《教学与研究》2002,55(11):67-70
本文对学术界现行真理定义提出不同看法 ,认为 :应将真理界定为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 ;应将实践包括进真理定义 ,克服抽象化的真理观 ,并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载了薛纪湉同志的《在“较深的意义”上界说真理》一文,提出“把真理界说为正确反映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观点,认为不应把正确的感性认识纳入真理范畴。同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了陶胜先同志的《真理应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目前仍有分歧。对这个问题持否定态度的理由是“真理只能存在于理性认识之中”,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或外部联系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就无真与假、正确与错误可言”,且进一步指出“提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的问题,本身就割裂了感性与理性的内在联系,对感性认识性认识作了抽象、纯粹的理解。”对这个问题持肯定态度的理由是“对象和认识一致。”①我赞成后者的观点。但我以为仅从“对象和认识一致”上找根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读了薛纪湉同志的《在“较深的意义”上界说真理》一文》(见《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薛文),很受启发,它对于我们防止把真理简单化,是有帮助的。但是,笔者对薛文定义“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把正确的感性认识从真理范畴中剔除出去”的提法及其理由,则不敢苟同。正如薛文所说,真理定义问题“涉  相似文献   

14.
真与假的界限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真理与谬误的矛盾运动中存在着意见的矛盾运动。由于主体和客体的限制,形成意见的多样性,对不同的意见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在对真理的探讨和发现的斗争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意见的宽容和争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真理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有阶级性(指社会历史方面的)。搞清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这里发表一些意见,和大家商榷。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作为认识论的一个范畴和概念来使用的。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  相似文献   

16.
高考哲学常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部分内容。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在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方面,具有涉及范围广泛的特点,它较之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可以联系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成语故事、诗歌和漫画等等诸多方面。 [例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的一些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这说明: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观念的变化决定了实践的变化 C、原有的观念是主观自生的,因而是错误的 D、新观念是真理,旧观念是谬误,真理必然战胜谬误本题是1988年高考试题第一大题、第10题,其正确选项是B。本题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现实,考察了学生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理解;认识和实践关系的理解;真理与谬误关系的理解。 [例题]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科学家成功地预测了苏梅克——列维九号慧星与木星相撞。这一事实表明  相似文献   

17.
真理的形式问题一直受到冷落,但实际上,对真理形式的理解涉及到真理论的深层次问题。真理的形式并非是纯粹主观的,被公认为真理形式的语言、概念,判断、推理是客观的或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存在形式是科学理论,情感、意志、感性认识、孤立的概念、判断、推理都不是真理的形式。真理的形式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讨论真理形式的属性必须根据实践的需要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真理的形式问题一直受到冷落,但实际上,对真理形式的理解涉及到真理论的深层次问题。真理的形式并非是纯粹主观的,被公认为真理形式的语言、概念、判断、推理是客观的或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存在形式是科学理论,情感、意志、感性认识、孤立的概念、判断、推理都不是真理的形式。真理的形式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讨论真理形式的属性必须根据实践的需要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外延不甚明了,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很难适应高考政治“思维角度多向化”的要求,现对此误区略谈浅见.误区之一:认为“理性认识都是真理”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的反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什么?持辨证唯物主义论者虽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基本上有二:(1)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认为真理是人们的认识与客体相一致。如:“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一般认为这两种定义是没有区别的,它规定的是同样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