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殽之战》中“不腆敝邑”之“不腆”,中学教材注为“不体面”。此注值得商榷。“腆”是古汉语中意义较为稳定的一个词。《说文》:“腆,多也。”《方言》卷十三:“腆,厚也。”《广  相似文献   

2.
“不腆”解     
《杀之战》中有这样一段话:‘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课文对‘不腆’的注释是‘不体面,当时的谦词。’《说文解字》、《辞海》、《辞源》中‘腆’的义项是‘厚也、善也。’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及其他有影响的文选注释都是‘富厚’之意。不腆,即不富厚,不富裕。  相似文献   

3.
《硕鼠》一诗有两处这样的注释 :一是“逝将去女”的“逝”释为“往” ;二是“谁之永号”的“号”释为“哭”。笔者认为如此解释不妥。“逝”应释为“誓”。理由有三 :一、“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是奴隶们决绝的誓言 ,表现出奴隶们与“硕鼠”(奴隶主 )决裂的坚强意志 ;二、从训诂的规律看 ,“逝”与“誓”属音同形近 ,应为通假 ;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 )以及《中国文学作品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温洪隆、邓支礼主编 )都把“逝”释为“誓” ,表示坚决之意。“永号”应注为“长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号”…  相似文献   

4.
《诗经》“于”字用法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字是《诗经》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使用频率高,全书共出现三百六十余次;用法也比较复杂,历来众说纷纭。有时同一诗句中的同一“于”字,各家说解不一。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之“于”,或释为“往”动词;或释为“聿”,语助词;或释为“之”,结构助词;或释为“焉”,副词;或释为“语中助词”,无义。这种情况,成为了读诗者的障碍。我们认为,《诗经》同是我国周代社会的作品,都流行于黄诃流域中原地区,“于”字用法当与有一定之例。特别是相同句式中同一  相似文献   

5.
“于”字是《诗经》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使用频率高,全书共出现三百六十余次;用法也比较复杂,历来众说纷纭.有时同一诗句中的同一“于”字,各家说解不一.如“黄鸟于飞”(周南·葛覃)之“于”,或释为“往”动词①;或释为“聿”,语助词②;或释为“之”,结构助词③;或释为“焉”,副词④;或释为“语中助词”,无义⑤.这种情况,成为了读诗者的障碍.我们认为,《诗经》同是我国周代社会的作品,都流行于黄诃流域中原地区,“于”字用法当有一定之例.特别是相同句式中同一  相似文献   

6.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结尾是“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栩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之至此”,一般均释为“宽容(宽恕)我到这样的地步”,《教参》的译文也如是。这样翻译是很有根据的:“宽”,《辞海》(词语分册)释为“宽大,宽容”,《康熙字典》释为“宥也”,并均引本句为例;“之”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亦属常见。我以为并非确诂。因为这样解释——不符合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从文中可知,廉颇是听说了蔺相如的一番话之后才登门谢罪的。那么看一看蔺相如究意说过些什么。蔺相如同  相似文献   

7.
“商旅”一词最早见于《易·复》中的“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后代多所沿用。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之语,而引出“商旅”如何解释的问题。初中《语文》第五册未给“商旅”一词单独注释,但《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许多参考资料均将“商旅”释为“商人和旅客”。这一解释的根据,笔者推测可能是《词海》中的释义。《词海》在“商旅”条下,一是释为“商贩,流动的商人”,一是释为“亦指商人和旅客”。引用的语例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另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在“旅”字条下释为“旅客”,引用的例证也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那么,“商旅”一词究竟是单指“商人”,还是也可以指“商人和旅客”呢?  相似文献   

8.
“讽一劝百”或作“劝百讽一”。《辞源、修订本》释为:“谓以一事讽谏而有劝戒多事之功。”把“劝”释为劝戒”,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从词条来源看,这样解释,恰与原意相径庭。本词条原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意思是讽谏的只有一条,而劝诱,怂恿,纵恶却有百项。杨雄具有这样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年青时,敬慕司马相如赋作的弘丽温雅。“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但到晚年,“辍不复为”。  相似文献   

9.
文非 《语文知识》2000,(9):70-71
高中语文第五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有句:“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教材将其中的“继述”释为“继承、讲述”,失之。其实,“继”“述”二字同义,都是继承之意。“述”,《说文》释为“循也”。《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流放,作《离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有“学不可以已”一句,课本未作注解。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此句说:“已,停止”。我认为此句可解为“学习是不能够完毕的”。“可以”当“能够”讲,这是人们熟知的,用不着多举例证,关键在于“巳”当“完毕”讲的问题。《玉篇》把“已”释为“止也,毕也,讫也”,《集韵》把“巳”释为“卒事之辞”,可见“巳”有“完毕”之意。而且,这在古代作品中有大量的例证。如:  相似文献   

11.
《五人墓碑记》中“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之“傫然”一词,解释纷然杂呈,似乎确诂难定。《古文观止》二吴的夹注谓“傫”字的“音义同垒”。——这也许就是一系列误释的根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诠注“傫然”为“相并相集貌”。沈蘅仲编著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则依就课本的注释,一气辑录了五种解释。它们是:一,“聚集的样子”;二,“重叠相连的样子”;三,“依次重叠相连貌”;四,“凭高聚立貌”;五,“颓丧貌,此指无声息、无知觉。”之后,作者又胪列了《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三家大型辞典的释例。最后,作者取悦其所辑之第三种解说,曰:“故释为‘依次重叠相连之貌’为宜。”此外,还有释为“堆积的样子”的(见《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还有释为身体被  相似文献   

12.
《之战》几处注释辨疑韩世龄汤云航统编高中语文课本中《之战》一文是选自《左传》记载的秦晋两国之间的一则战争故事。读后觉得其中的几处注释有些费解,似有提出辨析的必要。一、“腆”字词义及相关标点“腆”字是出现在郑国商人弦高偶然遇到将要侵袭自己国家的秦国...  相似文献   

13.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14.
“却”应释为“退”山东省五莲县一中刘鹏翔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别”,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  相似文献   

15.
汤广文 《学语文》2006,(4):44-44
近日笔者在阅读《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时,其中有一篇分析《陈情表》艺术的文章《感天动地赤子情》,作者把《陈情表》中“舅”释为“母亲的兄弟”或“妻子的弟兄”不一样,“舅”能否释为“外公”?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之“县官日有廪稍之供”课本注:“廪稍,官家给的粮食。”这个注释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1)把“县官”释为“官家”不确。 2)把“廪稍”释为“粮食”,从全文释义上看当然不错。但,“稍”作何解?似应加注。因为课本注释简略而又不明确,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见仁见智,对此句释义发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17.
“卒”义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中,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课本注释把“卒葬之”释为:“终于葬在那里”,这就等于把“卒”解释为“终于”。一些选本、参考书亦多用此解。其实这个解释欠妥。首先,“卒”在这里是“死”的意思。《尔雅·释诂下》:“卒,死也。”《辞海》也释“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  相似文献   

18.
关于《桃花源记》“落英缤纷”之“落”,或释为“零落”、“萎落”、“凋落”;或释为“初开”、“始开”,各家各持己见,黜人而尊己。笔者认为释“落”为“零落”,释“落英”为“落花”,有字书可据,应当允许此说存在。同样,将“落”释为“始”、“初开”、“始开”,将“落英”释为“初开的桃花”,也有字书为据,也应当允许其存在。但是,笔者认为,后说更符合陶渊明的原意,是紧  相似文献   

19.
对李白诗《静夜思》中“床”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睡床、坐具、井栏。“床前明月光”之“床”的意象体系阐释为:从《静夜思》一诗主题出发,对月、霜、床三个意象的分析,从意象体系的角度,认为将“床”释为“井栏”更合诗意。  相似文献   

20.
“商旅”一词最早见于《易·复》中的“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后代多所沿用。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之语,而引出“商旅”如何解释的问题。初中《语文》第五册未给“商旅”一词单独注释,但《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许多参考资料均将“商旅”释为“商人和旅客”。这一解释的根据,可能是《辞海》中的释义。《辞海》在“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