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跳菜”是南涧彝族审治县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是当地彝族祭祀活动和招待贵客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彝家人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凝聚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感情,既是南涧彝族的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2.
贵州彝族跳脚舞体现了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贵州彝族本土文化,根植于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本文从舞蹈的内容、功能及表现形式等角度,对贵州彝族跳脚舞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艺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源于贵州彝族特殊的婚俗,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彝族的社会面貌。根据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和外国舞蹈美学思想,作者认为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传承和传播贵州彝族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自娱性舞蹈艺术,它集中体现了彝族生态背景、生产体验、生活场景。文章从“源”“圆”“元”“原”四个维度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反映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其历史文化意蕴,求其创新发展之路。文化不可脱离生境而发展,因而对红河县彝族乐作舞所处生境的保护也是对其文化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文章通过“入境”研究和“造境”传播两种途径切入,对促进红河县彝族乐作舞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马舞是北盘江流域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中,丧家女婿或女婿家请来的男性表演的舞蹈。关于海马舞的源起有戈阿楼说和孟获渡江说;海马舞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丧葬祭祀舞蹈,是祖先迁徙、征战和民俗生活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6.
吴明霞 《云南教育》2002,(13):36-36
一、教材简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曲调改编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狂欢歌舞的生活侧面,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曲调旋律欢快、跳跃。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节奏相同,音调稍作变化;全曲明快活泼,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教学难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用轻松而富有弹性的声调演唱这首歌。三、教学目标1.指导…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创作并不是什么神秘王国,我们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地总结与实践中,就会创作出许多好作品.  相似文献   

8.
原始舞蹈粗犷、单纯、情感执着、群体意识等,正是原始民族舞蹈的普遍性特征。它充当着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原始舞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正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为原始舞蹈艺术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原始舞蹈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求生存发展的劳动生活需要,并根据各种需要形成了如原始狩猎舞、图腾舞、生殖崇拜舞、原始战争舞、原始巫舞以及原始自娱舞等不同的舞蹈形式,模拟性是这些舞蹈形式最大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曾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感情。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变,舞蹈以其独有的形式更直接地反映和再现生活。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展现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彝族原始宗教舞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原始宗教舞蹈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舞蹈源于远古生产劳动、宗教祭典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彝族舞蹈。从其所表现和反映的形式和内容考察看:彝族原始宗教舞蹈,起初最明显的是为了娱神、祈年或祛鬼,或期盼五谷丰收,祝愿灵魂安宁或人畜康泰,因之向神灵祈求。彝族先民原始宗教舞蹈已经不局限于自娱性,而是发展到具有一定技巧的可供观赏的表演性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内容及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族民歌常用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2.
腊湾、新民地区彝族老人舞以其独特、原始的舞蹈特征,被称为彝族古老舞蹈的"活化石",老人舞蕴含其民族社会特点、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民俗特征等文化,值得我们挖掘和研究,并进一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应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原始舞蹈粗犷、单纯,有着一定的群体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充当着原始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原始舞蹈起源于人类追求生存发展的劳动生活需要,并根据各种需要形成了如原始狩猎舞、图腾舞、生殖崇拜舞、原始战争舞、原始巫舞以及原始自娱舞等不同的舞蹈形式.模拟性是这些舞蹈形式最大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杰 《华章》2012,(11)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乏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  相似文献   

15.
李鑫 《当代教育论坛》2005,(14):152-153
研究舞蹈的人都知道,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感情。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三大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之所在。下面,笔者试从舞蹈的三个主要特征来谈谈舞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明确训练目的,注意动作规格——动作性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元素,是舞蹈材料、舞蹈动作和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是构成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占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动作性是舞…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元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居住有彝族人口74.04万。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民,在岁时节庆时都会唱起高亢激情的彝族酒歌,抒发内心情绪。因此,酒歌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彝族酒歌它具有集体性、文化性、民族性、综合性和宗教性等特点,并把彝家人的生活特征和风俗习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彝家人在上千年生活与文化中创造的独具风格的传统彝族音乐文化之一。学习并研究彝族酒歌,对于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左脚舞是牟定彝族的代表性舞蹈,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当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刺激着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本文以牟定县左脚舞的产业化开发为例,分析了其开发后的情况,以及产业开发的利与弊,认为理性的文化产业开发应以"文化"作为适度的标准的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18.
葫芦笙舞是两姚彝族民间古老的舞蹈,与彝族葫芦图腾崇拜有关。葫芦笙有特殊的制作和吹奏方法,曲调有72调,曲调变化多端,且各地的曲调有一定差异。葫芦笙舞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葫芦笙舞的队形是围成圆圈,手挽手,头、腰、脚的动作协调,舞曲、舞姿、动作豪爽、奔放、自由、活泼,但跳葫芦笙舞很注重场合。近年来葫芦笙舞式微迅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9.
在彝族悠长的历史发展中,舞蹈艺术永远伴随着彝族人民生活的转变而成长与发扬.艺术形式的演变往往揭示着一个民族社会的进化状态,而舞蹈艺术恰好最能充分展示一个民族的基本风貌和民族精神,所以舞蹈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社会思想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众所周知,舞蹈的呈现是综合性的,身体作是它的主体媒介,运用身体语言(动作律动)来进行舞蹈活动,同时结合身体辅语言(舞台、灯光、布景、服装等)元素共同呈现舞蹈表达的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舞蹈生态学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汾西地灯秧歌中舞蹈"顶四门"的典型性舞畴和舞体进行分析,试着探究其舞蹈的主要特征。为发掘、整理地灯秧歌的艺术遗产,增添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