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的基础上,针对采取回避策略的失独家庭,运用叙事疗法进行心理干预,以达到提升失独家庭使用积极应对策略总体水平的目的.结果表明:使用叙事疗法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并在分析干预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失独家庭积极策略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了人口规模,促进了人口再生产转型。然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缺乏稳定性。一旦子女遭遇意外,很可能产生“失独群体”。失独群体在心理上面临那些困境?失独群体在人生态度上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通过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促进失独群体人生态度的积极转变?本文通过对失独群体面临的现状和精神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对失独者“代孕”行为的法律保护,完善失独群体养老体系,建立失独群体心理干预救助机制,丰富失独群体的文艺生活,促进失独群体人生态度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1]在独生子女死亡后那些失独者可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讲述"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思想问题。对"失独家庭"父母的思想路程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它们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得出"失独家庭"需要思想教育的结论并提出确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失独家庭面临着经济、心理、精神等多重困境,得到政府的经济扶助是失独家庭较为迫切的需求,对失独家庭的特别经济扶助包含了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险三重性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力度不断加大,对缓解失独家庭的经济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失独家庭经济扶助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改善政策服务水平、完善扶助方式、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家庭抗逆力的三个关键过程——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和沟通过程入手,考察三个关键过程在应对失独过程中对应对策略的影响,进而对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失独家庭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对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造成不良影响,也对整个国家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隐患。赣州市L县失独家庭面临情感受损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家庭关系紧张、担心老无所养等问题,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支持体系,从加快失独家庭立法进程、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完善救助基金和养老保障制度、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救助。  相似文献   

8.
失独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谓失独问题,是指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突遭意外亡故后面临的精神创伤以及养老无依的社会问题.本创新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社会大众对失独问题的关注、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两个方面,对失独问题加以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失独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失独父母家庭而言,其家庭稳定性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课题首先从家庭结构失衡和家庭功能紊乱两个侧面总结了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现状,然后从家庭动力学的视角出发,思考家庭内部各种力量的发生、演变、碰撞与家庭稳定性下降的关系,提出家庭凝聚力和个体离心力的概念,分析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模拟这两种力量变迁对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的运行逻辑,从减缓两种力量的变迁速率,延长家庭凝聚力超越个体离心力时间,缩小两种力量的差距等角度出发,提出让失独父母家庭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失独家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中有关"失独家庭"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里运用成果分类方法将成果分为期刊论文、科研项目和学术专著三大类,运用词频分析方法归纳出各年的热点关键词,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失独家庭的概念界定和规模估计,阐述失独家庭的困境主要是经济窘迫、养老危机、心理障碍和社交困境,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社会和传统养老观念,并且从宏观政府政策层面,中观社会保障层面和微观个案研究层面归纳出学术界对失独家庭的对策。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在心理建议专业性缺乏,失独群体互助的关注程度低以及帮扶主体多限于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工的帮扶研究较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需要在失独家庭的研究领域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范畴,促成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失独家庭群体建设和互助的理论研究,并且能够开拓出除了问卷、访谈和个案研究之外更新的研究方法,希望为后续研究者研究失独家庭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父母精神的寄托。然而对于我国如今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失独家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呼吁社会更多地去关注失独家庭,让他们在失去孩子之后能够更好地走出阴影,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2.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近年来,失独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失独群体除了要承受丧失儿女的孤苦,更要担心疾病和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通过以往的研究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困难简单地从物质层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失独家庭对精神关怀、精神关爱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因此说,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和提高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目前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选择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认真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现状后,分析和探究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关爱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深入挖掘母亲家庭和丧偶、离婚的父亲家庭中独生子女信息,运用母亲推算法对历年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总量及区域分布进行估计。对我国独生子女及失独家庭规模进行有效估计,对完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整理国内关于"失独家庭"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帮扶对策等相关研究,发现现阶段对于"失独家庭"帮扶解决途径并没有在"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上提供好的解决办法,而是一味追求政策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合、整理,提出了帮助摆脱"失独困境"对策,并就个人的理解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在社会中具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本文主要从中国梦、失独家庭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怎么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等多几个角度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失独家庭数量增多,城市失独家庭医疗服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显的社会问题,需要构建城市失独家庭医疗服务体系。这是解决其医疗服务的需要,也是解决其养老困境的需要,还是政府关爱失独家庭责任的体现。城市失独家庭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大病医疗、日常医疗和临终关怀医疗等多个方面,我们要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开辟绿色看病通道、发挥社区医疗服务功能、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做好失独老人临终关怀等政策设计,以构建完善的城市失独家庭医疗服务体系,使其享受满意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7.
“少子化”是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失独现象的主因。目前对失独家庭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层面,对其隔代教育问题较少关注。文章以安徽铜陵微公益创投A项目为基础,深入Z个案失独家庭。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发现,失独家庭隔代教育困境,是祖辈落后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以及祖孙隔阂,而导致的孙辈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文章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从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出发,重塑家庭结构、改变家庭沟通方式、调整责任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矛盾,提高了其家庭应对困难的抗逆力。  相似文献   

18.
失独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谓失独问题,是指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突遭意外亡故后面,1名的精神创伤以及养老无依的社会问题。本创新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社会大众对失独问题的关注、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两个方面,对失独问题加以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失独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失独是中国实施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后子女意外死亡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正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家庭的存在不仅是个人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压力。在对失独者的保护方面,国家把救助措施主要放在完善失独者抚养制度以及其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失独者的伤害,但是忽略了他们精神利益的满足,因此,对失独者的保护不应当仅限于此。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对开放失独家庭的有限代孕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以及现实基础进行探讨,并提出开放有限代孕具体法律规制的建议,以期为失独家庭减少痛苦,为有限代孕的开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且我国现行失独家庭已经呈现出群体性、规模性的特征。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约7.6万个失独家庭的出现。而根据2012年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2年,我国存在至少100万个失独家庭。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推测:中国现有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 009万独生子女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超过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2]目前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养老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保障失独家庭养老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