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一首重要且经典的乐曲之一,乐曲是由诗辞《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成。最初这首曲子是由琵琶演奏的,由于其乐曲优美,人们又尝试用古筝,萧,钢琴等进行演奏。钢琴曲《春江花月夜》更加悠扬,婉转,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型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听众喜爱。《春江花月夜》原为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萧鼓》。乐曲描绘的内容按音乐标题理解可能是夕阳西下时刻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誉满文坛,后人根据诗  相似文献   

3.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1,16(Z1):67-68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乐曲通过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宛如一幅技法精细、色彩柔和的工笔山水画卷,把江南春天静滥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听者心旷神怡。 《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  相似文献   

4.
春夜绝唱     
佚名 《高中生》2011,(7):15
春江花月夜,这5个字放在一起,就是一幅画。这样的景色若配上琵琶曲,则情景交融,夜色阑珊。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有些苍哑,有那白发宫女话苍凉的滋味。而古筝版的,则如同芳菲年华的女子。那白发宫女走过的桥比少女走过的路多,所以  相似文献   

5.
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流行于民间 ,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历史悠久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最早的乐谱出自清代琵琶名手鞠士林的手抄谱。最早的曲名见于清代晚期姚燮的著作《今年考证》一书中 ,被列入“江南派琵琶曲目”之中 ,其产生至少应在1820年以前。“箫鼓”是古代的一乐种“鼓吹”的别名 ,是汉代以后盛行的宴乐或军乐 ,主要与鼓、箫、笳等乐器演奏。《夕阳箫鼓》描绘的即是傍晚时刻渔船归来时在船头演奏箫鼓的情景 ,但却采用琵琶来模拟…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名叫《夕阳箫鼓》的著名琵琶独奏曲,1925年改编为八段,通过变奏手法描绘“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晚景,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题记琵琶渐出,出慢而快;箫声轻传,委婉流畅。这  相似文献   

7.
任可心 《教师》2012,(6):128-128
《夕阳箫鼓》原是一首著名的传统琵琶大套文曲,明清时期早已流传。根据姚燮(1804--1864)撰写的《今乐考证》一书记载,江南曾流行琵琶曲《夕阳箫鼓》。其曲谱最早见于公元1875年无锡吴畹卿的手抄本。后由郑觐文根据其意境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8.
钢琴曲《夕阳箫鼓》改编自我国传统古典民间琵琶乐曲《春江花月夜》,而不论是乐曲的整体呈现方面,还是在乐曲的表现手法方面,这首由西方特色乐器钢琴所演奏的乐曲中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化元素,并有着典型的民族化特色。文章将就钢琴曲《夕阳箫鼓》中所蕴含的民族化元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夕阳箫鼓》的艺术特色,并期望能为今后的民乐钢琴改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解析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具体论述了其本体象征的特征、性质、价值取向及审美高度,并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得出《春江花月夜》达到了本体象征的辉煌极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谓千古绝唱。现从张若虚此诗中揭示的宇宙人生哲理这一层面,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作具体分析,力图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这里通过对《养正轩琵琶谱》中〔将军令〕与《李芳园琵琶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与《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的定弦法、乐段与小标、曲谱及曲谱指法比较,从而发现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中的〔将军令〕应源自《李芳园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源自无锡派《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春江花月夜》作为吴声歌曲名,必定曲雅情正,以后代有仿作,至唐张若虚仿成绝唱,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又仿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成功刻画了林黛玉思念宝玉的深挚情感.  相似文献   

14.
古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文艺样式,但二者在创作手法上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古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为鱼咬尾,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多采用蝉联相生的手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诗乐一体”的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贯注着中国传统的“和”的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是二者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的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春江花月夜》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6.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到底是什么使得《春江花月夜》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使文人墨客竞相折腰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及游子思妇的离越别绪,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之意,抒发了珍惜青春年华,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在艺术上独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薛晖 《儿童音乐》2012,(11):45-47
例3:《八音和鸣》《八音和鸣》是一节初中欣赏课,由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戚一明老师设计。该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的分类,熟悉部分乐器的音色特点;认真聆听《春江花月夜》《紫竹调》《将军令》,感受乐曲的美感,了解乐曲的演奏形式及表现特点。【教学过程】1.听辨民族乐器音色。(播放乐曲片段,学生说出演奏乐器名称。播放乐曲片段:《赛马》《荫中鸟》《十面埋伏》《百鸟朝凤》)2.欣赏由教师用古筝弹奏的《春江花月夜》的片段"江楼钟鼓"。设问:本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古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你能将该片断中给你印象最深的那一句哼唱出来吗?3.随琴哼唱《春江花月夜》主题。  相似文献   

20.
本课选自“自然——孕育艺术的乳汁”单元,由上海市新杨中学赵燕老师执教。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1 师:请听《春江花月夜》的第一主题。琵琶、古筝模拟了什么声音?生:模拟鼓,模仿水面的涟漪。师:谁能描绘这段乐曲的意境?生:夕阳西下,宁静江面上传来阵阵鼓声,由远及近,由慢到快,但它丝毫没有打破暮色下的宁静,微风吹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远处的江楼上时不时飘来悠扬的钟声,悠远而古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