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传世名作《琵琶行》中有“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两句。人教版高语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人教版高语第六册(1995年6月第2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课《琵琶行》第二段有"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诗句,课下注释对"暗"的解释是"这里是轻声的意思";尽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暗"的义项之一是"副词,隐蔽地、不公开地",而且举  相似文献   

3.
“欲语迟”者谁河南\张跃进《琵琶行(并序)》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它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历来为人传诵。诗中“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两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作了如下解释:(1)[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2)[欲语...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第6课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关于"琵琶声停欲语迟",课本注释有:"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对这个注释,杨为仁老师撰文《"迟"是"迟疑"的意思吗?》,通过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把‘迟’理解为‘迟疑’是错误的,应该当作‘缓慢’‘晚’来理解。"(《语文月刊》2019年第5期)对杨老师的分析和结论,笔者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下面不妨陈述之,与杨老师商榷,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课本将"欲语迟"注释为"要回答,又有些迟疑",的确是错误的。琵琶女在"水上"(江面上)的船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琵琶行 (并序 )》第二自然段“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的页末注⑦中 ,对“暗”字的注释为 :“[暗 ]这里是轻声的意思。”多年来 ,对这一注释 ,一直无人质疑。但是 ,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意推敲 ,就会发现这条注释于情不通 ,于理不合 ,令人费解。现在 ,我试从词义、词性分析着手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从词义上说 ,“暗”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中为 :“日无光也。”成语中“暗无天日”“暗淡无光”等就是用其本义的证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历史上的某些单义词逐渐朝着一词多义的方向发展 ,“暗”字也由本义…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4册第4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其文有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课文注释云:“【因宾客】由宾客(做引导)。宾客,指门客。”实则有误。  相似文献   

7.
正《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现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必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注释不尽如人意。下面分条加以阐述。一、苏子愀然现行新课标教材注: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006年11月第2版第32页)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必修)却注为:忧愁凄怆的样子。(2004年9月第1版第154页)两个版本教材的编者对"愀然"一词的处理明显不同,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两个版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语文第二册《氓》关于"载笑载言"之"载",课下注释:动词词头,无义。笔者认为此条注释欠妥。笔者广泛查阅字典、词典,对"载"的注释各异:《简明古汉语字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注:乃;且。一说是动词词头。《诗·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注:又,且。【例】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诗·鄘风·载驰》)《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注:助  相似文献   

9.
王勃的《滕王阁序》入选为199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读篇目,为提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笔者近日翻看高中语文第二册此文的注释,发现有些注释不甚精当,有些更是可疑,这里就三处注释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原文:俊采星驰第75页注释:俊美的人才像流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使至塞上》一诗中,有“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课本把“属国”注释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藩(ho)军队。”笔者认为,课本的注释有可商榷之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  相似文献   

11.
孙云 《语文天地》2008,(11):27-2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  相似文献   

12.
(注:课文为人教版第5册第31课)【围绕课题渗透学法】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们班里谁最勇敢,来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请你读一读课题!生:给予树。师:读得真好!正确、清楚、响亮!这里的给是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念什么——生:gěi。  相似文献   

13.
解读"清酒"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1].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收入了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文中“填然鼓之”一语,教材注释道:“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2003年6月版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第一册的注释与此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2 0 0 3年1 2月第1版)对《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解释是:“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引,招致。”这个解释有问题。《辞源》《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词典》中“序”均无“引,招致”之意。《学生古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 988年第1版)解释“序”,其中一个义项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如序齿,引申为统辖”,并以此句作为例句。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 995年6月第2版)也将“序八州”解释为“统制八州,序,原指排列位次,这里是引申义。”陈中杰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川文艺…  相似文献   

16.
《史记·屈原列传》有这样一段话:“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这样注解的:夺,强取。与,是不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疑:(播放录音:"爸爸!原谅我!原谅我!")"原谅"是什么意思?听了录音,你想知道什么?(揭题)读题后,你又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中“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已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其中“咸与维新”一语,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课本是这样注释的: 意思是让绅士们都参加革新。语见《尚书·胤征》。这里用来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向反动势力妥协,地主官僚趁此投机“革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对其中的“火”“火伴”,一般选本均不注。人教版初中《语文》2002年秋季本第一册第27课注:“【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这里是‘伙’的意思。”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07年春季本下册的注释。同它差不多.只是删去了后面对“火”的具体注释。对“行”.课本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未注,  相似文献   

20.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P185)本句中"其正色邪"后面的"?"是否正确呢?请看课文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