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的研究发展,大学特色文化的研究风起云涌.大学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对于凸显大学办学特色、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加强大学特色文化建设,明确其根本原则、建设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忻州师范学院艺术系的特色发展个案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建本科院校艺术专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对其教学实践、科研创新以及师资和硬件基本建设发展的分析,认为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生命,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新建本科院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前提,办学理念与特色办学实践的双重探索是形成大学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分析山西省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走从地方资源中孵化专业特色、从办学传统中提炼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专业特色的路子,用较短时间形成比较优势,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对大学办学理念与实践的基础性、统领性、系统性设计而生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根本特征。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在地方发展需求推动下,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基础、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在悄然发生变化,其文化建设也值得探索和分析。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实践的新变化从实践层面探视,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具有以下共同内涵特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应用导向的学  相似文献   

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抓好常规文化建设,以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浸润学科文化,促进形成地方特色学科,着力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引领地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教育来为地方社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这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所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创设必须要明确其办学定位与办学思想,秉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进步的理念办学,一方面能够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宽服务途径等方面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能够将本科院校致力打造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动力源泉。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尽管研究型大学与新建本科院校是不同类型的高校,但是研究型大学的一些办学理念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有启发意义。新建本科院校要科学定位,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与自身发展的历史结合,努力培植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要注重应用型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应用性为特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理性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其需求出发,明晰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办学定位,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地方开展应用性科研与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型大学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模式的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发展平台的创新。"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的特殊意义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因建在小镇而具有"新型"特质,小镇因地方本科院校的融入而具有"文化"特色。从知识溢出视角看,"新型大学"与"特色小镇"互为知识溢出源,产教城融合和校政企一体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建筑物空间布局融合、高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园区社区与高校融合,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转型已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新常态。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走以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为目标、以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为核心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元与多元、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把握大学发展共性中始终坚守和突出其地方性和应用性,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培育自身办学特色,全面实现转型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办学理念是大学办学的核心和灵魂,影响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树立科学办学理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基础薄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就要制定科学、合理、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管理学校,这样才能确保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要客观分析影响特色办学的因素,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建设。各级政府应注意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改善评估制度,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新建本科大学文化建设只有形成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真正能成为大学特色文化的应该是,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主流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与大学发展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着天然联系,与大学适应时代要求和强化育人功能有着重要联系。林纾文化正是符合这种特质,成为了福建工程学院大学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特色之一。近年来,福建工程学院在建设特色的林纾文化方面形成明晰的思路,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地方新建本科大学特色文化建设创造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是新建地方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提升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和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是新建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内容,提出了以管理体系健全与优化、教师水平提升、特色亮点工程打造和加强应用型科研等为重点的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道德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并为全校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校园精神和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综合,是建设现代意义上的更高层次的大学文化的重要基础。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由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基础较好的专科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这些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大都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如何秉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是新建本科院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6.
吴志鸿 《考试周刊》2013,(22):169-171
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地方特色资源利用上。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与研究,是培育化学和生物专业办学特色的根本。教学与实践并重、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产学研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办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地方农林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特色是一个由其个性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学科专业特色及特定精神品质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是在大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长期培育、积淀而成的,它孕育于大学文化,并深深地融合在大学的内质之中。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以特色求发展,突出发展特色,是地方农林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依附现象。我们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走出依附发展的困境,就要坚持特色办学,如明确的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创新管理机制等。特色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A3):86-89
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是校园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文章依据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分布特点、资源优势、办学定位及品牌的形成过程,提出成功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品牌路径:体育文化品牌策划;体育文化品牌选择;体育文化品牌培育;体育文化品牌宣传;体育文化品牌诊断,旨在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的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静  陈臣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1):103-108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相辅相成、和谐共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毕节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立足地方经济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升科研服务能力,培育应用型人才,开展文化传承创新,探索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路径,为地方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