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中要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而课堂教学是一项最稳定、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设计各类课堂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在互动中提高自己一种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其非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技能的培养应该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练习。通过高效的有组织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第二语言的能力是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调节,注意五种语言技能培养的协调合理安排,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地、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不管是统一命题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都体现了保持稳定、不断改革创新的趋向,形成了目前“在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结构。换言之,高考英语试题突出了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这就体现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英语教学阶段,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语感又是语言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须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进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保证。语感即对英语的"感觉",学生刚步入初中时正是语感培养的重要时期,文章从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和着力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教无定法,以期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6.
刘翠芹 《农村教育》2006,(10):54-54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让学生重视读。理解文本的含义学生查字典,辨字形,遣词造句。分析语法,句型变换,可以单独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或情感。但有些字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与本义是不相同的,用上面的途径是不能实现的。篇章的内容更无从入手了。必须用读的手段,将字词句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有:默读,朗读;读一段,通篇读。抒情散文、诗词曲赋要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读,从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海燕》通过朗读,体会了海燕的战斗豪情。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交际,因此,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正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主要以对话的形式编排,一个单元一个话题,课文涉及一定量生词、句型及文化背景知识,篇幅较长,容量较大。课文教学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既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包含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一、贯穿提问,突出英语教学的脊梁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活学生现有知识或组织学生预测,然后通过提问给学生布置要回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听课文或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带着问题去听或阅读  相似文献   

9.
英语大纲指出,应着力体现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精神,注重交际应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因此,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词汇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词汇组合成语和语篇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表达思想的能力,从而充分体现出外语工作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职英语改革应贯穿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永佳 《江苏高教》2006,(1):152-153
1.强化“语言基础要为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服务”的理念。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密不可分,高职教育更应强调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是基于以下依据:其一,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和本科强化基础相比,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为迫切,英语教学同样应以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培养为中心。其二,由于高职学时和学制的限制,走先基础后应用的老办法,过于强调拓展基础知识,实际上严重影响学生在校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三,适当降低对基础阅读的要求,增加一些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而且中外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强化语言技能训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这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指出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正斌 《甘肃教育》2011,(14):71-71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数学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听懂数学语言,而且要让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去读、去看、去记、去写。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须借助背诵。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者要加大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的量,特别要注意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在教学中,语言的输入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多数都需要用背诵这一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输入进行巩固。课文背诵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4.
卢迪 《中学文科》2005,(10):14-14
英语课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培养语言技能就是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用英语口语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自从任教以来,本人一直采用口语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训练原因有三: 首先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学科的目的任务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其中学习语言也包括指导学生记忆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几方面。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特定任务,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个性”,语文的学习最基本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因而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语言实践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要想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灵活的运用英语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英语教师一定要承认语感的存在,并认识到语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升。那么,如何培养或者提高学生的语感呢?一、培养学生对语音的感觉能力语言不像文字,它是有声的。英语教学的四大方面:听、说、读,写除写之外的都要接触到语音。  相似文献   

17.
丁韵韵 《学周刊C版》2011,(12):147-147
列宁说过,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忘掉本民族的语言。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是联合国重要的官方语言之一。因此,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既然英语也是一门语言,和我们的普通话也有着相通之处,语言就要从听、说、读、写中去体会,去学习,去掌握。教给学生听的技巧,说的方法,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习任何一门知识也是我们情感成长的历程。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激发,这样学生才有持久的动力和持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缪爱霞 《成才之路》2014,(33):45-45
正《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要提倡体验、参与、实践的教学方式,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变成心智不断成长、主动大胆实践、生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和交流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复述是英语学科能力的重要内容,这一能力对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英语复述教学的重要意义复述是指学生在整体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语言内容。”语文是门学习语言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  相似文献   

20.
中学英语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为: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基础上的初级听、说和读写能力。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使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辅之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事实是:在中、高考的强大压力下,为了应试,英语学习这个原本简单的语言实践过程,被人为地提升到了复杂的知识学习层次。词汇和语法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由老师一一代劳,从而剥夺了学生培养语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结果。学生学习英语仅限于被动地接受,记忆,存储,没有语言实践练习,使用时只能背出学过的句式,毫无语言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