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集中体现后发型现代化进程特征的东亚地区各国,因该地区缺乏政治民主、自由经济的历史传统,而且绝大多数国家具有经历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背景,因而在现代化初期存在着政治发展逆行的现象,体现出后发型现代化进程特征等规律性或普遍性问题,属于另一种类型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地理大发现后,西欧主要国家走上大规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积累了巨额财富。西班牙居各国之首,成为第一个世界殖民大帝国。但由于其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在暂短的繁荣了一个半世纪后迅速走向衰落。以往对此中原因的探讨或显零散或强调单一因素,失之偏颇。本文拟以大殖民前后的政治为基点、经济为主线,通过系列社会活动,全面考察其衰落的历史原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化与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化与现代化协同共进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贯穿和体现的真理性、规律性。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必须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叙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界定其发展方位、审视其发展状态、把握其发展要求、追问其发展趋向的历史叙事。系统理解这一叙事的意涵及其方式,可以从时间、空间、主体与规律四个层面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具有时间性,同社会主义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历程相适应,合乎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诉求与思想价值期待。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展开于特定的空间场域之中,空间具有特定的价值承载、思想承载、文化承载,必须着眼于现代化所牵引的空间变革,形塑具有现代特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体现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一方面,其彰显着教育者的历史主动,内在要求形塑全员育人的现代主体格局;另一方面,其规律性面向体现为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的一体化规律,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同规律,知、信、行的发展规律,以及顶层设计与灵活落实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这一制度,对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祖国统一大业,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决定的。从历史条件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  相似文献   

6.
探讨黑非洲现代化的延误,对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阻力、中断和失败的发展模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均具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较大的历史和空间跨度,阐述了黑非洲殖民地依附经济结构的几种类型和黑非洲陷入不发达的历史过程与机制,探讨了殖民依附经济结构对独立后黑非洲现代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对象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这门科学的规律性逐渐被认识和掌握。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现代化,教育原则人性化,教育内容科学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和教育对象的主体化。  相似文献   

8.
人口与政治关系的思想,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人口与政治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的解释和说明。它是从人口与政治关系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系统认识,是上层建筑中思想意识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人口与政治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无不带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逐步系统、从朴素到逐步科学的漫长发展过程。本文拟对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与政治关系思想作一简要的叙述和评价,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古代的人口与政治关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人口与政治关系思想的萌芽,如殷商时期就有百姓(…  相似文献   

9.
经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殖民同时起步,随着20世纪60年代帝国主义政治殖民活动丧钟的敲响,经济殖民主义也经历了从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到隐蔽但更加变本加厉的殖民剥削的发展过程.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以后,其经济殖民活动并未歇止,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靳燕 《教育与职业》2006,(24):71-7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方法和手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注重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图式中的文学焦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西方文化霸权的猛烈批判,促进了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西方文化霸权在殖民地的实现方式是:殖民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力压制与文化霸权的建构,被殖民者自我技术的生产,以及双方文化的杂糅。这也蕴含在殖民者对西方教育霸权建构的历史之中。通过牢牢掌握殖民地教育的统治权,殖民地人民与殖民教育的合作,以及殖民地教育对西方教育的反哺,殖民者构建了西方教育的霸权地位。后殖民主义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在于:揭露殖民教育压迫殖民地人民的历史,呈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教育的历史,描述殖民政策下土著教育不平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建立后,并未出现资产阶级所理想的宪政民主政治,代之而起的是统治中国16年的军阀政治。民国初年军阀政治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1)地方分离主义泛滥;(2)文官制度的瓦解;(3)政党政治的蜕化;(4)农村经济的破产;(5)军事近代化的超常发展;(6)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化复兴运动”是国民党当局1967年起针对大陆的“化大革命”在台湾及海外一些地区推行的一个长达30余年迄今仍在继续的社会化运动。其历史之久、推行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华思想化史上都是难得的。一方面它从属于国民党“反共建国”的政治、军事目的,是其“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具体体现和对大陆“化作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对清除台湾殖民遗留,台湾经济、教育的发展,中华化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努力与探讨,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高职生肩负着振兴中华历史重任,是我国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价值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教育目的规律性、教育内容的可选择性、教育手段的形象性、教育评价指标的真实性来加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拉玛五世改革和敏同王改革处在不同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缅甸,从其地理位置来说,关系到英国在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的殖民侵略计划,敏同王的改革必然受到掣肘。而暹罗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它成为英法两国殖民争夺自然的缓冲地带,而拉玛五世改革的进展以至于成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余地。  相似文献   

18.
一、一国两制对粤港澳台高校德育的政治影响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镇,是不同政治力量必争之战略要地。港澳在回归前的殖民时期,政府必定是很重视其高校德育的殖民性的,回归之后港澳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其高等学校必然首先重点重新调整德育的主导方向。高校德育必须使学生从殖民教育所形成的历史惯性中解脱出来,以强化对民族、国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为新德育的主导,坚持兼容东西文化精华的德育多元化体系,使民族性与开放性统一起来。通过对语言、文化、历史的学习加强新一代对国家民族的认识、认同和归属感。中国古语有云:“亡其国…  相似文献   

19.
纪念式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时间性、规律性、载体性三个维度,正反两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历史化与时代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利于向大众传承历史内涵、展现时代特色,常规化与非常规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利于培养大众纪念习惯、活动通时合变,实践化与传播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利于促使纪念活动获得广泛关注并产生巨大影响力,为党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提供充足动力。认真总结纪念式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后进一步提升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精神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它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