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师资力量的摇篮,因此,师范生除了要完成学的任务,掌握知识以外,还应适当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的体验,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教的机会,创设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教师在“教中学”,学生在“学中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中学”、“学中教”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卫“教中学”这里的“教”和“学”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创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在此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卢剑辉 《时代教育》2007,(9Z):83-83
物理新课程与老教材相比,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即在实验教学上。过去,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很多教师只注意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未能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学生“手脑倒置”,“高分低能”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彦 《宁夏教育》2009,(11):35-35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之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之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仍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见提高,学习目标也就无法很好实现。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人的能力构成的重要部分。因而,教学的着重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索取无限增长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了不断创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从以下...  相似文献   

7.
《学记》中说:“善教,师逸而功倍。”善教不只是传授知识、解难答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一种爱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笔就研究课题——“杨辉三角”的一些规律的探索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翠任 《学周刊C版》2014,(5):107-10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恩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这一学科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最终目标,则势必导致“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般是高分低能。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强调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便道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出包括知识、能力、智力及思想品德在内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新型人才。语文教学的“不需要教”,又是通过“教”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马燕芬 《学周刊C版》2011,(2):156-157
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独立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句话明确表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从学会知识转变到会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学生能力的大小是恒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才素质的根本途径。而在现行的教学活动中,偏重知识讲解,认为教学就是教“学问”、“教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我认为,轻视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教的方法,还要兼顾学生学的方法。陶行知曾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实践中,突出物理思路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扎实、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文化素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一、突出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思路,让学生领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典型的感性材料,突出…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现代教学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探索学习,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权威”的信仰,树立“信仰”的权威,开发研究性、创造性学习能力这五个方面作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4.
谈数学教学中“化归”能力的培养杨吉成,赵菊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数学课不仅要教学生掌握好知识,更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能力。这不仅是学好数学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化归”同“递推”等一样是数学...  相似文献   

15.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大量的知识、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经验借鉴,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我总结出了“教、扶、放”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扶、放”,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而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由学生独立思索,自力处理,积极获取知识。这一方法如同培养孩子学走路,一开始需要大人“教”他走;待他有了一定基础,需要“扶”着走;…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是基础教育课程进入了试点实验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在次改革中,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否则就适应不了这次改革的需要。教师究竟“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解决了又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按传统观念,教师就是教书,“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仅仅是这样,教师也就是“教知识,使学生全盘被动接受前人的知识”,“只求学生知道、理解、会用前人的思维去解题”.最多不过是学生有疑惑老师解答,而不是重在引导学生提问和探求知识、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于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生理学实验教学在中等医学教育中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重要部分。生理学实验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从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在智力方面的目标是以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为基础,突出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生物方面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能把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这三者最佳地结合起来?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的和谐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多体验、多参与一些探究的过程,进而在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去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有效拓展思维“宽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母鸡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方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力求尽可能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力求尽可能多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形成了“灌入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使学生积累不少知识,但对他们的个性发挥、能力培养却作用不大。尤其是在教学中,因为过多地注重知识积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定位在对考点的分析上,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足学l牛往往很少有自身情感的投入.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很少顾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