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昆 《收藏界》2015,(2):106
收藏字画可以领略千年华夏的绝世美景、人文风流;收藏瓷器可以欣赏中国古代的巧夺天工、匠心独运;而收藏钱币则可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兴衰存亡。我自小喜爱各类古钱币,尤其喜爱古钱在手上的厚重感,仿佛手上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般,所以每到一处,都要到当地的古钱市场上去淘上一番,这次去南京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闫於庆 《收藏界》2015,(4):72-73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有幸买到过一批古钱窖藏品。这批窖藏古钱品相很好,锈色精美而锈蚀不重,几位泉友看过后都认为是罐装出土货。其年代跨度上至明代天启,下至清代雍正,其中仅脍炙人口的"跑马崇祯"就有40余枚。这批窖藏成为我古钱收藏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个时期古钱收藏远远不如现今这么兴盛,其交易仅在庞大的集邮市场边缘占一个小小的角落。喜好古钱的泉友也不多,互相见过几次也就脸熟了,聚在一起多数是探讨有关古钱币的知识和展示各自收藏的古币。那时货币也不是古  相似文献   

3.
金宝山 《收藏》2009,(11):110-112
加拿大华人杜维善先生收藏与研究中国古币40多年,收集数万枚古钱,仅半两钱就达2万多枚。他先后4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丝绸之路”古钱币近300枚,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捐献了一些古钱。撰写出版了钱币研究专著6部,可谓著作等身、名副其实的古钱币收藏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4.
爱好收藏古钱币的人,难免从市场上收到几枚赝品,尽管付出真金白银时也是小心翼翼。钱财上受了损失是小事,面子上也下不来。原本自认古钱辨伪识真的水平挺高,醒悟之后却令自己都感到啼笑皆非。买到假货的苦辣酸甜可谓一言难尽。说罢了走麦城,也谈谈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这三枚古币都是我几年前先后廉价收藏的。回想回想拣漏的喜悦,冲淡冲淡购假的懊恼。  相似文献   

5.
衣扬 《健身科学》2013,(2):68-68
都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如今这个太平盛世里,收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心头所好。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收藏是一种很好的投资,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收藏也能裨益身心。秦大爷是一位西安的退休技师,年轻时就爱琢磨个古钱古币,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他的这个爱好开始有了用武之地。每天在西安的旧货古董市场一转就是大半天,隔三差五就会有所斩获。慢慢地,秦大爷成了远近有名的藏家,不但家中的藏品受到专  相似文献   

6.
自从古钱受人喜爱、收藏、争购,便有人作伪牟利。作伪的手段主要有:翻砂:以真古钱为模子,进行翻砂浇铸。然后刮磨、添锈,与真钱甚肖。有的熔古钱浇铸,连铜的成色也难鉴别。笔者曾在文物市场地摊上见到一大堆“崇宁通宝”大钱,锈色斑斑,细看笔划棱角分明如一,显然是同一模子里伪造出来的。也  相似文献   

7.
胡茂全 《收藏界》2012,(4):115-115
笔者在温州古玩市场何蕾结识一位季姓民间藏友,他收藏的“宝贝”可谓与众不同、性状奇特。老季十多年前去到北京做生意,因公司靠近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所以使他耳濡目染迷上了收藏。最初,老季淘些玉器,但玉器学问太深,初出茅庐的他买的都是仿品,吃了不少亏。  相似文献   

8.
古玩,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深厚的内在和不菲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古玩收藏与交易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早期传统文人和古玩爱好者因个人喜好而收藏,到如今投资者将古玩交易作为投资手段而收藏,中国的古玩市场渐渐呈现出文化传承、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特征,正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古玩业,在丰富我国文化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古玩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和壮大。2007年,在已有几百年历史和声誉的潘家园,天雅古玩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笔者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利用休息时间去逛古玩市场。在一个古钱币摊点上,淘到了一枚精美异常的阔缘小字“万寿无疆”官钱(见图)。虽然摊主的要价高了一些,出于喜爱,还是下决心买了回来。这枚阔缘小字“万寿无疆”官钱,直径32毫米,穿径6毫米,厚1毫米,缘阔6毫  相似文献   

10.
寻瓷琐记     
季永 《收藏界》2012,(1):57-59
与浅绛瓷结缘,算来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从被老师带着去皖南徽州寻古玩,到自己背起行囊闯荡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再到守在电脑旁边寻觅世界各地的浅绛信息,我的生活完全被浅绛收藏所改变。而浅绛彩瓷这个十年前还少有人知的名词,到今天成为收藏界炙手可热的新宠,也是我们这些老藏友所始料不及的。说实话,我自己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1.
张国柱 《收藏》2016,(5):144-149
此本《西京导游》,是笔者十多年前从西安某古玩市场地摊上淘到的。当年因摊主开出500元的高价,故过往之人鲜有问津者。笔者目光在不经意的翻阅中被书中附的导游图和老照片吸引,一面双手紧握此书,生怕与其失之交臂,一面与摊主讨价还价,最终以350元成交。如今,此书已是笔者最喜爱的案头摆设之一,闲暇之时,常常翻阅,却百看不厌,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2016年6月,正好是此书出版80周年,特予展示,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2.
风帆 《收藏界》2012,(7):73-73
近日,笔者有幸在广州古玩市场捡漏到一套“光绪通宝”机制制钱钢模(见图),为古钱收藏界平添了一件珍宝,现披露于众,与泉友共赏。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9)
正此本《西京导游》,是笔者十多年前从西安某古玩市场地摊上淘到的。当年因摊主开出500元的高价,故过往之人鲜有问津者。笔者目光在不经意的翻阅中被书中附的导游图和老照片吸引,一面双手紧握此书,生怕与其失之交臂,一面与摊主讨价还价,最终以350元成交。如今,此书已是笔者最喜爱的案头摆设之一,闲暇之时,常常翻阅,却百看不厌,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2016年6月,正好是此书出版80周年,特予展示,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4.
藏友情深     
熊传令 《收藏界》2011,(8):126-127
藏友熊道海先生,是一位酷爱收藏古玩的老者,他搞收藏有些年头了,是华夏收藏协会成员。我是晚辈也是新手,但我们一见如故。认识后,他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他当年在古玩市场初试"宝刀"——关公走麦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刘亚谏 《收藏界》2011,(1):126-127
中国正处在一个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大浪潮中,人们称其为第四次收藏浪潮或第四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清末民初),这次收藏热之烈,收藏人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专业和业余的收藏流通人员有数千万人,有形无形的古玩艺术品市场正处方兴未艾之势。对这一特殊行业,市场管理的相对滞后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相对缺失,使古玩艺术品收藏流通行为受到了很大制约。尤其是民间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收藏界而且社会上对鉴定业的非议实在不少。鉴定管理体系的严重混乱,乃是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成为古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集币热不断升温,尤其是古钱币升值很快。很多新手纷至沓来,都想在古钱收藏领域有所建树。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相当一部分初入币市的投资者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他们盲目出手,在集币市场上专挑售价高的珍稀品种收藏,对古钱普品则不屑一顾,由于这些新手心高眼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成春到 《收藏界》2011,(3):66-66
在清代,钱面有"大清"二字的方孔铜钱,仅有一特例,为宝福局铸造的当"一十"的"咸丰通宝"。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将其评定为一级,虽未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但也是一枚大珍古钱。为了能获得这枚古钱,我从"文革"开始,便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北京等地苦苦寻找,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前二十年,都一无所获。前几年,我到浙江旅游,才在杭州古玩市场上淘到了一枚(见图)。  相似文献   

18.
京华 《收藏》2009,(5):168-169
前言:近年来收藏品市场盛况空前,民间各类古玩市场、鉴定公司不断涌现,收藏大军日益壮大。媒体的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变了收藏的最初“原始人群”。集藏古玩古董本是有钱人的乐事、闲情,而不是当今千万收藏大军投机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古币收藏爱好者的增多,各地出版社出版了许多古币收藏类书籍,这是一件好事。然而,这类书籍难免内容雷同,对初学收藏者的指导并不全面,有时还会起到误导作用。收藏古币时,对于普通品,不同版式可以  相似文献   

20.
吴少华 《收藏》2007,(7):28-28
中国古玩市场“长三角”地区论坛会暨海派收藏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4月19日在上海举办。出席会议的代表就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海派收藏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古玩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收藏文化和古玩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许多论文内蕴丰富,鉴往悉来,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和新思路,现选发其中5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