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考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可是,每年都会有些平时学习成绩好的考生由于审题粗心,不仔细分析而导致失分,致使中考成绩不理想.下面我就结合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跟同学们谈谈审题方法,以减少我们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非知识性失误.  相似文献   

2.
在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引起师生注意的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而另一种“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所谓“隐性失分”就是非知识性失分,如因思维定势、心理因素、解题策略失误等等引起的失分,且这种失分很难自我发现.本文对考试中学生因“隐性失分”作肤浅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02,(Z3)
在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我们最注意的是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而“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且比例还相当大.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在解题时,很难发现“隐性失分”,因此我们要注意其表现形式.一、忽视隐含条件不少数学问题的隐含条件有一定的迷惑性.我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不严谨,解题过程(或思路)正确,结果却不正确.  相似文献   

4.
陈德前 《初中生》2002,(23):35-37
在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我们最注意的是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而"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且比例还相当大.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在解题时,很难发现"隐性失分",因此我们要注意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高考化学阅卷分析结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规范答题,减少失分,势在必行!不少同学平日练习都有这样的教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因此,我们平日练习、测试直至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相似文献   

6.
益言 《今日中学生》2007,(15):22-25
初中英语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同学们在进行总复习时,只要一丝不苟地弄懂这些基础知识,就能取得好成绩,不必去抠难题和偏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例,同学们失分的原因很多,有知识性的,也有非知识性的,归纳起来有下面一些问题应在复习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考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如由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均属于这类问题.而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一般解题者很难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同学们在进行总复习时,只要一丝不苟地弄懂这些基础知识,就能取得好成绩,不必去抠难题和偏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例,同学们失分的原因很多,有知识性的,也有非知识性的,归纳起来有下面一些问题应在复习中予以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期末考试前,我们紧锣密鼓地复习功课,每次的小测验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学生们的粗心马虎。有些题学生明明会做,应该得到分,结果却失分了。鉴于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小测验,题比较简单,但题量大,并要求在五分钟内完成。卷子测验的内容是:1.请写出5种水果  相似文献   

10.
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解题者一般很难自我发现。下面,笔者就2004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中考生出现的隐性失分现象作一下归纳。一、会而不对———错答失分现代文阅读(B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下面这个分数(人口增长率下降到0.5‰)的含义。绝大部分考生答案为:人口增长的速度放慢,每1000人中只有0.5个新生儿。初看这个答案没有错误,考生的确照应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解题者般很难自我发现。下面…  相似文献   

11.
连续几年,本人参加了中考化学评卷工作,每次阅卷过程中,心情都难以平静,深深地为考生们在试卷上出现的不该有的失误和非知识性的错误而感到心痛。以往,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都感觉良好,当成绩下来后却不是很理想。为什么考试中的题都会做,可实际得分和自己的估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太在意的细节而枉然失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失分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其中“隐性失分”往往不被同学们所重视.所谓“隐性失分”,是指非知识因素导致的失分,如心理因素、思维定势、解题策略等,考生一般很难自我发现.“隐性失分”通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考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如由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均属于这类问题.而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误引起的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一般解题很难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14.
“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 ,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 (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 ) ,一般解题者很难自我发现。一、会而不对——错解失分不少数学问题往往存在隐含条件 ,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一些考生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思维缺乏严谨性 ,虽然解题过程 (或思路 )似乎完美无缺 ,但结果却不正确。  例 1.(2 0 0 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如图 ,点 P是半径为 5的○· O内一点 ,且 OP =3,在过点 P的所有○· O的弦中 ,弦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为 (   )。(A) 2 ;(B) 3;(C) 4 ;(D) 5。误解 :设弦长为整数 m,易知其…  相似文献   

15.
案例: 从初一到初三,杨笑和陈刚两位同学一直是同桌.在我眼里,老师每次布置的数学作业,杨笑都能按时完成,并且整洁、正确率高,数学考试成绩也是那么优秀;而陈刚同学却被学生称为是数学学习的"懒虫",虽然他数学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可是数学作业却做得不错,我明显地看出有"伪装"的痕迹.不过还是想到,他俩坐在一起,杨笑对陈刚多少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物理考试中的非知识因素的失分 ,常在批改试卷时发现 ,如错别字连篇造成的失分、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怯场漏做造成的失分等等。这些非知识因素的失分 ,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得分 ,并且在总失分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造成此种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为了使未来的考生把非知识因素的失分减小到最低程度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的非知识因素的失分作一简单的分析。一、错别字造成的失分当错别字出现在物理概念、物理单位、物理仪器等有关的物理专用名词上时 ,表达的意思就会发生错误或无法表达意思 ,就会造成失分。例如将“熔解”写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性因素而失分,考生应树立自信心,合理地把握时间,掌握思维方法,尽量减少失误,力争多得分数。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考试中,很多学生常因解答过程不完整、数学语言表达不准确、数学符号应用不规范等情况而造成失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学习时不重视解题规范.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从审题、转化、解答、书写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以此促进学习成绩提升.  相似文献   

19.
夜深了,人们都躺在床上做着甜美的梦,而我却辗转反侧睡不着.那次数学考试时发生的事,又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天早晨,我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刚跨进教室大门,就听见同学们的议论声.原来是要考试了,幸好我昨晚复习了,今天不至于"名落孙山"呀.  相似文献   

20.
高考应试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为了尽可能减少非知识性因素而失分,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