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作品里面全部标明着‘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是鲁迅先生曾说过的话.好的作品在哪里?小学语文课文即是.它体裁多样,内容生动形象.如果我们能挖掘出它的潜力因素,课文即可成为学生学习习作最好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一、扣题目中的“吃”字,渲染铺垫。教师在审题时就要扣住“吃”字激疑:墨水能吃吗?陈毅爷爷小时候为什么会吃墨水?课文以“吃墨水”为题好不好,好在哪里?(1.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2.制造悬念,有吸引力,很新颖)然后,介绍陈毅同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4.
一、以标题设疑,初步感知课文教学开始,教师板书课题后立刻设疑:你见到了课题,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一些问题:①“你们”是指谁?②他们想了些什么?③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错在哪里?④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在哪里说的?⑤“你们想错了”这个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弄清标题的来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①  相似文献   

5.
魏星 《黑龙江教育》2007,(11):10-11
一篇课文,从哪里入手,对于被称作"艺术"的教学来说,是很有讲究的.有人形容:一篇课文就像一块好看的花布,高明的裁缝总是能够就着图案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而他裁下的第一刀,对能不能缝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则至关重要.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与这"切入"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状1:繁琐分析.一位老师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节内容时,这样问学生:那天是什么日子?天气怎样?有哪些人?到哪里去?一读就懂的内容非要设计四个问题问学生,白白地耗费了宝贵的时间.上语文课时,这样繁琐分析的现象仍不少. 成因分析:多少年来,不少语文老师仍习惯于分析语文.他们对阅读教学的本质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把握: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根据年级教学要求,凭借语文内容,进行言语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地听、说、读、写.即便这样问答式地把课文嚼烂了,未必能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大纲》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习作内容:1.我喜欢的一篇课文(你喜欢哪一篇课文?为什么会喜欢?你有什么感受?)2.有趣的一次实验(这学期科学课上老师做了不少实验,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次?有趣在哪里?)3.冬天(冬天有冬天的情趣,冬天有冬天的景物,冬天有冬天的活动。你眼里的冬天是什么样的?)4.盼春节(春节快到了,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春节?)以上几个题目,你可以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如果你还有更好的写作内容,也可以不用这几个题目。  相似文献   

10.
四步骤阅读教学是近年来高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重点研读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是在学生初学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重点分析课文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师生间的共同研读,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由表及里,加深理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采用“一点突破法”比较好。“一点突破法”的基本要领是:哪里是一篇课文最敏感的部位,哪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所在,就从哪里突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提炼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借此概括故事大意。2.关注细节描写,发现孩子是怎么一步步陷入险境的,能联系故事中的关键因素说出船长的做法好在哪里。3.在三篇课文的比较阅读中,能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展现人物思维的。  相似文献   

12.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14.
课文分析   本课写的是兰兰的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兰兰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  相似文献   

15.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拨叶见山。有些课文的题目语义含蓄深刻,学生往往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理解了表层意思就以为懂了。如果教师能出乎意料地拨开障碍学生思维的叶,就能使学生看见体现课文深层含义的泰山。如教师问:“课文题目是《窦娥冤》,那么窦娥冤在哪里呢?”不少学生轻轻一笑:“还不是冤在被杀?”教师:“窦娥有四大冤,她含冤被杀只是其中的一个,大家读课文,看谁能把另外三个也找出来。”教师的点拨出乎学生的意料,去掉障目之叶后,学生思考的视野开阔了。最后概括出四大冤:一冤被父亲当作抵债之物到蔡家当了童养媳;二冤由蔡婆作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预习:感知与品悟相结合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预习课文不仅仅是掌握字词,还有更重要的环节: 1.感知:整体感知正文。集中精力阅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对作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2.解读:阅读全文。包括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它相关材料。3.悟读:带着问题读书。自己发现的问题,课后习题,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读几遍,一般问题都能自学解决,同时对文本也有  相似文献   

18.
读课文,先要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一、摘要法。即将文章中某些能体现主要内容的章节摘录出来。如第八册《伟大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并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给课文分段。 3.理解重点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会生字,新词,运用“显然”、“不然”造句。教学重点: 1.能按事情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 2.正确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 1.关联词语“因而”“只要……就……”、“即使……也……”的作用。 2.为什么用《跳水》做课题。教学时数:两课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质疑问难,讲读一二段及第三段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读第三段剩余部分及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导造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前半部分,进行词句段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一记得很久以前有篇课文叫做《从宜宾到重庆》,用下面的方案教学起来特别上手。创意:课文作文(300字以内)第一步,出题:①话说重庆;②山城重庆;③雾都重庆。第二步,讨论:这三个题写作内容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写?1.话说重庆:必须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说明重庆特点的内容加以精心组合,那些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城市风貌—自然环境。2.山城重庆:必须从课文中找出所有能表现“山”的特点的例证,如海拔、建筑、街道、台阶、缆车、夜里江中倒影的灯光。总之,材料都要能说明山城的特点。3.雾都重庆:不仅要写出雾都的特点,还要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产生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