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模因是文化信息传递的单位,一般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来传播思想资讯,其在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由于语言是对文化和社会的反映,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其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语用效果,而语言模因论则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以"厉害了我的X"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出发,分析"厉害了我的X"在其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及其语言模因广受欢迎的原因,为研究模因论和流行语的社会语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从模因论视角,以网络流行语"杀马特"为例,简述其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剖析"杀马特"语言模因的复制周期及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并重的传播方式,从文化背景、社会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媒体等角度阐释"杀马特"强势模因生成的推动因素,提出流行语"杀马特"的语言模因解读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丰富语言的语用效果,挖掘文化烙印和社会焦点问题等语用价值。将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纳入模因研究的领域,挖掘实证新例,拓展新思路,以期能为学界的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介传播的日益发展,使得许多网络流行语应用于现实社会交流中。基于模因论和2014年至2016年的网络流行语,梳理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源于幽默的口语表达方式、经济性以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一份关于网络流行语性别使用差异的问卷调查,发现其在性别使用上的差异源于社会语言亚文化、两性价值标准、"父权"支配和男女会话风格。这一发现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2010年流行语中的语言模因,描述其"基因型"和"表现型"这两种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揭示流行语的传播规律,以期能扩大模因论在汉语中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经过构式化,以构式流行语形式进入到语言体系中。流行语构式化的主要机制是模因,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时代思潮、特殊表达等信息构成潜势模因,是流行语形成的首要因素。这些潜势模因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模因触发机制形成强势模因,进入语言网络体系,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呈自然的类型层级关系,其语言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呈梯度演化。流行语在复制传播过程中由句群组成类构式,即体现构式化的概括本质,也体现出构式化的图式性、能产性和词汇组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闫梦  梁梅红  张鑫 《海外英语》2016,(4):216-217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网络流行语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在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流行语提供了一条有效、快捷的途径。该文以模因论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并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原因,从而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语言的发展与模因相结合提供借鉴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成语、俗语、名言、名句等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g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和表现型(ph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打造网络流行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很多春晚节目中的经典台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万象或者揭示受众心理,因其语言诙谐幽默、琅琅上口,这些台词很快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在社会中被大量使用。本文从模因和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了春晚流行语的"流行"过程。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解释语言和社会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具有模仿性、复制性、传播性等特点。模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领域,语言是模因的物质载体。它们相互联系、共同生产着诸多的文化现象和大众流行语。因而,理解了模因论就能够对当代流行语进行清晰准确地解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主要运用模因论,分析了流行语"duang"体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其传播表现形式,并阐释了该流行语成语强势模因的原因,旨在验证模因论对流行语的强大解释力以及为以后的模因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校园流行语是社会语言中较为独特的词语现象,它携带语言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校园语言的舞台,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校园流行语这一文化现象加以分析,带有强势模因的校园流行语言,其传播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是研究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任何一种通过模仿传递给他人的信息都可以称作模因,流行语作为语言信息,被人们不断复制、传播,因此流行语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基础,从三个"世界"即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对流行语模因进行探究,提出了流行语模因能够广为流传,正是顺应了这三个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模因分类、开展模因生命周期研究和模因特点分析等方面。模因论在对网络流行语做描述性分析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由于模因论本身存在"强模因"界定的逻辑悖论、模因概念的生物学困境、解释层次的困境,因此对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的解释力度还不够,需要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次进行更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流行语不是热门词语,也不是高频词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使用的"流行语"实际上是"热门词语"和"高频词语"的复合体,语言学界应当有自己的流行语定义,我们认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界定是"当流行以语言为载体,而且具有语法组合或语义组合的创新时,就形成了流行语",这一定义使我们更多地关注流行语的语言形式的创新及其语义演变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创新性、变异性和模因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现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幽默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在特定的文化中孕育产生。与生俱来具有文化基因。语言模因幽默机制的产生包括三个方面:语言模因的引用和移植、语言模因的改编和语言模因的原创。由于模因幽默机制中具有文化符号,因此对翻译过程中的幽默交流与欣赏产生了干扰。本文探讨网络流行语模因幽默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及翻译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流行语层出不穷。流行语即某些群体使用的时尚流行的新词。其新颖的用法、独特的结构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从语用学的维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而来,用来研究文化现象传播的规律及过程。由此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门的流行语及其传播过程、语用价值,以期丰富语言模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网络流行语"萌"为基础形成了新的词族,如"卖萌""萌妹子""呆萌",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根据模因论,认为"萌"可看作一个语言模因,是承载语言文化信息的最小单位,因而广为复制和传播。从"萌"作为语言模因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源义出发,阐释其意义的延伸及相关语义限制,最后分析"萌"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蹿红网络,成为大众追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论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入手,从模因论的角度出来研究其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语言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以期为运用模因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