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是新时期文学研究"方法热"中涌现出来的,是在将西方"新潮"理论本土化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主要是2000年以来的有关"症候式分析"的部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述,试图使读者对症候式分析的理论内涵、个性、文学史意义有一个基本的、客观的认识。在当前文学和文学研究事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整体情势下,体现了强大的综合能力与灵活性的"症候式分析"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文学界"重写文学史"热潮的展开,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应运而生。蓝棣之从掩藏的"症候",虽显犹隐的"症候"、"症候"与历史文化、理论的"症候"四方面入手,对文学经典进行重新阐释,以"症候"的发现为突破口,以"症候"的解决为切入点,以其新颖独特,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段方乐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3):39-41,50
阿尔都塞解读马克思著作的方法——"症候阅读法",是通过文本的"症候"来挖掘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底层逻辑或"理论框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产生既有阿尔都塞个性品格的原因,也有结构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面对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 ,特别是那些已经将名字镌刻于文学史之经典文本 ,什么样的文学批评和分析能与他们的研究对象一起保持历久弥新的鲜活和生动 ,能够长久引起读者真情的共鸣和更深刻的感悟呢 ?又是什么样的文学批评与分析 ,能够抛弃那些对作品呆板与僵硬地框架式的斧斫 ,真正深入到作品以及作者的“艺术内核” ,血肉饱满地呈现出作品深层次结构的完整意义呢 ?蓝棣之教授的“症候式”分析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 ,正为我们的疑问和期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答案。蓝先生这样诠释症候式批评理论里的“症候”概念 :“‘症候’直接来自精神分析大…  相似文献   

5.
症候阅读是近些年译学界经常使用到的术语.本文就此术语展开讨论,揭示该术语从阿尔都塞到劳伦斯·韦努蒂的演变过程,并解读了韦努蒂以"症候阅读"法试图改变阅读译文的方式,认为韦努蒂有关英美翻译史的研究,自始至终是运用症候阅读的英美翻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接受理论视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审视,探寻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不佳的主要症候,并试从观念、理论、机制、队伍、手段等层面提出了构建原则及其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批评运用于电影之后,成为电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影符号学、精神分析电影批评等一道促成了电影理论的现代转型。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开创了电影批评的新方法,提供了电影研究的新视角,启发了现代电影理论的新方向,为电影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创造的症候式阅读影响了之后的电影理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8.
工具理性所宰制的“现代性”秩序导致时间的畸变,使学校时间呈现出机械化、碎片化、透支化、加速化的现代性症候。转向学校时间症结的背后,发现主体的隐退、交往的异化、身体的失衡、生活的扁平共同构成这一现代性症候的内在动因,并导致“时间至上论”“时间淘汰论”“时间金钱论”“时间单向论”等现代性时间观大行其道。为应对上述现代性症结,克服学校时间的现代性弊病,应恢复时间的德性语境,构筑彼此共鸣的时间理念;祛除偏隘的时间文化熏染,归还学生属己的时间权力;尊重内在的时间体验,共契美好向上的时间愿景。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的灭亡,其症候之一是外交失分。在时人看来,清末外交一言以蔽之,就是"失败"。清政府外交失分,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民众的爱国抗外行为发生了矛头转向,即由外而内,爱国风潮之火烧向清政府自身。症候之二是舆论失控,其表现为谣言蜂起及舆论界的独立趋向。这直接导致舆论放大效应,使得清政府风雨飘摇,在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并非致命的攻击之下,迅速土崩瓦解。症候之三是民众的组织化趋向,如农会、商会、工会、学会等。之所以如此,与合群思潮及政府支持有关。总之,外交失分、舆论失控与民众的组织化三大症候,昭示着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就有关阿尔都塞的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反经验主义等观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将人们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引向纵深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学派早已被打上过时的标签并排斥在学术界视野之外,然纵观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走向,其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形式主义与新批评学派理论发展的重新梳理,解读其当代性渊源,并揭示其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两次转向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学派早已被打上过时的标签并排斥在学术界视野之外, 然纵观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走向,其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形式主义与新批评学派理论发展的重新梳理,解读其当代性渊源,揭示其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两次转向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是当前人文社科学界一种颇具影响的理论思潮。在当前文艺学界,一些学者秉承文化研究的要义,认为要使得文艺学研究获得新的突破就必须要跨越边界,实现文艺学的文化转向。而其中尤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提出和讨论影响最大。作者认为,在充分认识和估价这场理论讨论的意义之后,必须对其保持一种理性的批判和超越态度。具体到文学理论研究,就是要始终坚守文学本身的审美性和自由超越性,以一种精细、独到的文学研究来应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而不是使得文学理论重新依附于另外一种他者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丰富资源,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鲜有原创性的进展,如何有效地摆脱这一困局?文学批评家胡河清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可能的研究向度:立足本土的文化传统,将中国文论的精神充分内化,使自己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回到事物本身”,面对具体的创作实践,解决实际存在的理论问题;重返审美体验的文学批评,打通中西古今,建构有根柢、有灵性、有活力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多吸收西方文学理论的成果,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研究重视"外部研究",偏离文学事实本身的弊端,文学理论研究只有"面向文学事实本身",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不致成为别的学科的附庸。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直面文学本身,为我们反思和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两者"面向文学事实本身"的方式进行比较辨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别林斯基以其"准马列"的崇高地位和对俄国文论的杰出贡献,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产生和定型的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发挥了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并未囿于别林斯基,而是根据当代中国学术语境,选择了别林斯基的若干理论概念并进行了大幅度改写,其中某些观点既不符合文艺创作现实,也有悖于别林斯基的本意。"写本质论"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国产的"形象思维论"实质就是想象但删除了想象中的创新性内涵。别林斯基围绕民族性轴心的"人民性"概念被我们转换为阶级性内涵。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中展示的别林斯基乃是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在中西对话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深宏广博、中西贯通、自成一体的文艺思想。他的文艺思想是思想开放时代的必然产物,反映了把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创新需求调合起来的历史要求,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林漫森 《海外英语》2011,(9):393-395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basic problems i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reflects on the phenomena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e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i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such as "Human Nature","the Nature of Beauty","Anti-alienation and Aesthetics" as well as "Overall Emancipation of Human Beings" to demonstrate that with its contemporary values.  相似文献   

20.
姚刘之争反映的是两代作家、学者对文艺理论问题基本看法的不同,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中出现的观念冲突。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资源。姚刘之争的论争方式是值得反思的,这表现在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学论争,在论争中使用武断的谩骂式语言。对此,我们需要重申批评家和作家的雅量,需要维护文学批评的正常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