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什么要短?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2.
说短     
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市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强调:“新闻报道要增加信息量,就必须多写短新闻,使我们的新闻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过多的状况。”这话很有道理,指出了我国当前新闻报道中的通病。短,的确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那么,新闻为  相似文献   

3.
李瑞环同志在谈到“继续坚持新闻改革”的问题时,特别强调“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版面,尽量多提供一些广大群众所需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他不仅讲了原则,还有很具体的阐述:“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人一般活动的新闻过多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新闻长风刹了数年,刹而不止,近几年又有回升之势。长通讯洋洋数万言,三、四千字的会议消息屡见不鲜,五、六十字的长句习以为常。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新闻的宣传效果。快节奏的当代人无暇、也不愿拜读这些长篇大论。去年11月份,李瑞环同志在全国省、市、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指出:新闻报道“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  相似文献   

5.
和众多的读者一样,我也很喜欢读报纸上刊登的短新闻,可是,轮到自己采写新闻报道时,想把文章写短些,怎么也控制不住,原因是虽说想写短新闻,一拿笔又总想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胡乔木同志重提要写短新闻之后,“短些,短些,再短些”的呼声此伏彼起,在新闻界形成一种共识。然而,在历年省级乃至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获奖作品中“现场短新闻”或难觅芳踪或寥若星辰。人们不禁要问:短新闻,你到底怎么啦?!现场短新闻又称目击新闻。它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将亲眼所见的新闻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的报道。因为记者亲临现场,新闻报道就有强烈的现场感,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其情,能产生强烈的新闻效果。其特点是一事一报,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时效性强;对人物、事件。现场…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8.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9.
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新闻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成为行业焦点.为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新闻"报道优势,总结了"短视频+vlog""短视频+移动直播""短视频+动画""短视频+航拍"等四条创新发展路径.旨在助力短视频开辟新闻报道新方式,破解新闻报道创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说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强调的话题。然而,时至今日,新闻要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么是短不下来,要么是一短就无味。虽然新中国诞生五十多年来,也出了不少的短而好的新闻作品,但从近几来的情况看,倒是短而不好的新闻作品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魏武 《青年记者》2012,(31):30-32
应当辩证看待新闻的长与短,如果无条件地强调"短比长好",新闻报道就很可能会陷入误区。在新闻实践中,人们看待新闻报道篇幅的长短已经比较理性和客观,对新闻的关注焦点也已经不再是报道篇幅的长短而是新闻的可读性及社会意义了,毕竟,读者喜不喜欢看,社会效果如何,才是衡量新闻报道好与不好的最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实现传播的新闻价值,新闻体裁各异,传播效果也不一样。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强烈特色的体裁。现场短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新闻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讲到:"应当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题为《短些再短些》的文章,倡导写短新闻、短通讯。上世纪50年代,新闻界前辈赵超构进一步呼吁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新闻业内,新闻要短,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个性是新闻性,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应以短新闻为主。短小精练,是各种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规律。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电讯体裁”,认为“不要重复,只须用几行”。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稿件长了,读者就会把视线移开,去寻找那些简短而生动的文章看。因此,你动笔时就要想到读者,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短,并非易事,把新闻写得短而好,需要有真本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报道中科学地、精确地、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字,有利于说明新闻内容,也有利于新闻思想的深化。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今一些新闻报道中,数字化现象比较严重,数字密集型报道过多。有必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要将同题新闻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新闻的传统法则是“短些、短些、再短些”,在报纸只有四个版的“薄报时代”,这是没错的。但在版面空间扩张了无数倍的“厚报时代”的今天,对那些读者关注、主题重大、新闻价值含量高的新闻,则需要做得足些、足些、再足些。这既是满足读者新闻欲、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同题竞争之必需。要将新闻做得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做得读者想知道什么,我这里就有什么,  相似文献   

17.
漫谈短新闻     
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广播工作也应该跟上这个伟大的转变。形势要求我们多发、快发新闻,特别是多发受群众欢迎的短新闻。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提出:“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1946年,胡乔木同志就呼吁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可是,时至今日,新闻的长风没有多少改变,短新闻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精粹的短新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胡乔木同志就发出呼吁:“短些,再短些!”时至今日,我们的报纸虽然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批短新闻。但是长风仍然不止,长文仍占媒体的统治地位。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说,短新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第一种境界的短新闻是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晚报新闻,什么是晚报好新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一直是报人不断的求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媒体的繁荣和发展,媒体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种媒体特色都在发生变化,晚报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的晚报,定位于"茶余饭后",内容结构为"四大支柱"(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和副刊),写作要求是"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如今都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带着感情写新闻,这是许多老新闻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许多新闻工作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的要诀。有些新闻报道是一定要讲究“客观”的,不允许记在报道中流露出过多的观点和感情倾向,但也有一些新闻报道,记如果带着感情进行报道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一些通讯、特写类的体裁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