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源  丁梅 《中学生物学》2007,23(7):27-27
鼠妇学名普通卷甲虫,俗称潮虫、西瓜虫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等足目鼠妇科。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有"探究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本实验从准备到实施周期比较长,鼠妇的保管和饲养存在一定难度。笔者曾参与"鼠妇的生物学特征和转向行为"的研究,共采集约2000只鼠妇,饲养2天至2周不等,未发  相似文献   

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选择用鼠妇做实验也有其局限性,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选好实验材料和用具,做好此探究实验将使学生对各种探究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城市或农村房前屋后的草坪、石块、花盆底下极易找到。鼠妇爬行较缓,一受惊吓就缩成球状,很容易抓到。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从制作、操作方法及优点等方面介绍了该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步骤。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常见鼠妇的采集和性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阴暗潮湿、土质松软、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可采集到大量鼠妇.通过对鲜体标本的观察,找到了鼠妇性别鉴定特征,该特征容易识别,简单易行,这对鼠妇的饲养和生活习性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性别鉴定特征如下:采集到鼠妇后将其身体翻转,观察不具有胸足的腹部腹面,若表面平滑,没有刺状物即为雌虫,若有长刺状物,则为雄虫;对处于繁殖期的鼠妇,采集到鼠妇后,将其身体翻转,观察其身体的具有胸足的腹面,若腹面隆起、透明、呈淡黄色,则为即将分娩的雌性鼠妇,若不具该特征则需观察其腹肢有无变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倡探究性实验,本文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阐述了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要点,供一线生物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8.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来说,“货源”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展。而蚯蚓。则比较容易得,学生也熟悉。我们经过实践,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鼠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鼠妇属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介绍了中国常见的几种鼠妇属动物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0.
鼠妇的饲养     
沈雁 《生物学教学》2003,28(1):24-24
鼠妇 (Porcellio)又称潮虫 ,在南方也叫“西瓜虫” ,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它们的身体大多呈椭圆形 ,长 15~ 2 0mm ,灰褐色 ,体表有颗粒状突起 ;常能卷曲成团 ,是草食的陆栖类群 ,口器咀嚼式 ,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从海边一直分布到海拔 4 70 0米的高地。鼠妇种类较多 ,身体能够卷曲、第一触角短小、后 7对胸肢变成步足 ,特别是腹肢有气管肺等都是对陆地生活适应的结果。但是 ,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 ,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上生活。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以鼠妇为实验材料,通过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关于鼠妇的参考资料,是这样描述的:“……生活在陆地上潮湿阴暗处,以腐烂植物为食,怕光,常夜间出来活动。”笔者一次偶然观察到,在阳光明媚的条件下,有许多鼠妇以每分钟2—3米的速度在干燥的水泥路面上四处爬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教学为例,探讨了蕴涵在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实验失败探究中的科学理论知识,强调了重视探究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及表达与交流等方面,总结了“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吉林教育》2006,(12):41-41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并于同年出版发行的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之前的旧《生物学》教材“动物行为”部分就有。  相似文献   

15.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初一《生物学》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鼠妇为探究对象,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捕捉鼠妇,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物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1探究鼠妇对光、温度因素时用少许吸水纸把培养皿底部铺满、铺平,然后使吸水纸吸水. 原因:a.鼠妇易钻入吸水纸下不动,影响观察效果.b.若不铺湿的吸水纸,鼠妇遇刺激蜷曲成球后再伸开,常常腹面朝上,培养皿底面光滑,鼠妇很难翻转过来.2探究光的影响时有如下几个方案,既简单,又经济,观察效果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探究目的 探究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推荐器材 水槽、纸板、培养皿、纸盒、大牛皮纸信封、蜡烛、火柴、小手灯、60℃热水等.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捕捉鼠妇,熟悉鼠妇的生活环境和基本的应激性. 探究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生分成六个探究小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进而落实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部分——“科学探究”.对探究实验的实验材料、探究方法和实验装置做了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探究实验的效果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课程做了教学设计,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会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振兰 《山东教育》2003,(11):11-11,12
前段时间,我听了我校生物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影响鼠妇生存的环境有几个就可以,然后让学生在三至五分钟背过就完成了任务。可是这位教师没有那样做,他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为一节实验课,事先准备了实验用的所有仪器,如:培养皿、蜡烛、火柴吸水纸和纸板等,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于课前捉来了鼠妇若干个。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小组,尝试提出了“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忆捉鼠妇的过程,让他们交流鼠妇生活环境的特征,提出了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