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教材分析 1.1地位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6节的分组实验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分组实验目前没有厂制仪器,按照教材上的设计,对于固定多个皮筋这个环节,是用图钉按压完成的。起初,笔者也是按照这个设计制作了很多配套自制教具开展分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拉力较大,图钉时常松动崩开,固定不牢,需要不断维修。为了提高实验效率,顺利完成该分组实验,笔者对配套的自制教具重新进行了设计制作。  相似文献   

3.
高中必修教材"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一节内容多、概念抽象、知识繁杂,学生一时难以正确理解,不易掌握,而课本上又未安排实验.  相似文献   

4.
在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中共有36个分组演示实验,另外在学生活动和练习中还有18个课外及家庭实验。鲁科版必修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与旧教材相比有以下特点:①未明确标明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②探究性实验占有很大比例(旧教材都是验证性实验);③实验设计的开放性很强。相当一部分实验只是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试剂、用品,要求师生自主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新旧高中生物教材设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在光合作用这节中,学生只有认识了教材上所讲的色素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色素的功能及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可以使学生对光合色素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实验改进1课本实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97页)。此实验需要氨气量比较多,操作也比较麻烦,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通常只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改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广慧 《生物学教学》2006,31(10):37-38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实验教学改变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把“探究”列入活动建议。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5章所安排的3个探究活动都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本课是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安排的一节生物学实验设计专题学习课,旨在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的地位 该节是现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一种生命现象,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例如生物体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所以本节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讲述华东版初二物理教材“升华与凝华”一节时,演示了固态碘的升华实验。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学习化学(必修)课本第一章“卤素”时,教师又重复了这个实验(第23页实验1—13),不过化学课本中指出了这是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主要介绍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一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果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复习的话,很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复习效果也不理想。本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不是平铺直叙直接讲述结果,而是在回顾生物膜发展历史的同时,引导学生据其因究其果,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笔者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由于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原理及步骤,选材和方法又较为简单,所以很适合进行高二生物的探究性教学。而实验可能用到的关于还原糖、蛋白质、淀粉等物质的鉴定原理,学生已在上一章学过,现在再用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影响酶活性的这一条件,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新陈代谢及有关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在解读课程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三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确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中有物质的导电性实验,采用小灯泡作为物质导电性的发光体,但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灯泡几乎不发光或者亮度极其微弱,根本看不到像教材上那样的“光芒四射”的现象。同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该实验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为此,运用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计代替小灯泡,可在通电瞬间使电流计指针发生较大幅度的偏转,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既简单又安全,适合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4.
高二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中“简谐运动的图象”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简谐运动规律,而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沙摆作出的图象只能平放,不便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到,且手拉木板不匀速易造成图象不规范;二是作出的图象是否确定是正弦(余弦)曲线?  相似文献   

15.
朱欣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21-2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高二教材中《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节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该节课能突出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能力的好教材。教学中如何展现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既学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鱼渔”兼得呢?  相似文献   

16.
郑桂香 《生物学教学》2004,29(11):28-29
“鲫鱼”是初中生物学教材脊椎动物的开篇幅,学生脑子里对脊椎动物还没有整体认识,这一节我采用了实验自主学习法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清晰领悟好本节知识。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渗透吸水”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改进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可以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换角色,当好“导演”.笔者就高中教材第二册《苯酚》一节,把苯酚性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尽可能地与学生实验合并,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的教学设计介绍如下,供同行商榷。(注:本节课在实验室上,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中有关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教材给出了如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中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一个很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该定律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