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以一件具体事例表现了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很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全文围绕“喜欢”。先写他喜欢大自然,喜欢各种小动物,再具体写他怎样喜欢一只小松鼠。教学时,要注意紧扣“喜欢”。以读为主。按“喜欢大自然→喜欢各类小动物→喜欢小松鼠”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再按“喜欢小松鼠→喜欢小动物→喜欢大自然”的顺序去认识达尔文。为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作出如下的教学设计。一、范读激趣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写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再从课文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来回答这件事表现达尔文对小松鼠的什么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是一篇很富有儿童情趣的科学家儿时小故事。故事以“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小动物”这一主题为线索,贯穿全文。教学本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采取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去理解全文,并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和小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篇充满童趣、生动形象的课文。教学本文,应使学生了解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从中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题质疑激趣 教学开始,先板书课题,让学生读准字音,一边读,一边思考:  相似文献   

4.
张速 《四川教育》2001,(5):32-32
一、说图激趣 1.出示本课教学挂图或让学生看课本 里的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动物是什 么?谁见过小松鼠,能说说小松鼠的一些特 点吗? 2.先请学生猜图上画的是谁?问:谁知 道达尔文的一些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吗? 3.读课题,读准“鼠”、“达”、“文”的字 音。达尔文是位科学家,他和小松鼠之间会 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识 读。边读边用“──”线划出生字和读不准的 字音,并对着拼音多读几遍。 2.听读正音。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范 读,边听边在自己没有读准的字音上作记 …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和小松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晓华,朱晓东《达尔文和小松鼠》讲的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并仔细地观察它们是怎样生活的事。作者围绕达尔文喜欢小松鼠这件事,表明了:①达尔文从小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阅读好书能助人成长,要多读好书。行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爱读好书刊的好习惯。教学要点1.使学生知道爱读书的好处。2.使学生知道要读好书,不读坏书。3.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2.审题质疑。组织学生审题,让学生提出看了课题后想通过这节课了解的内容。3.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二、合作学习,探究明理(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高尔基爱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1.教师谈话:(出示高尔基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2.认字17个。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3.同桌互读。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读写训练落到实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读中导问,读中导写,写中导读。   读中导问。疑是思维的开端,读中有疑必问,才能弄清真正的缘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1)从课题入手导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中可以挖掘出许多的知识。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当教师揭示课题后,即可提问:课题为什么用“毁灭” ?而课文大部分内容却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这是课…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小松鼠找花生果》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6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有5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一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一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一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一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0.
《达尔文和小松鼠》讲的是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小动物,表现了他热爱动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根据本课特点,可设计以下教程: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后,可以首先提问松鼠是怎样的小动物,并要他们说说在哪里看到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答出,但并不是可问可不问。通过这个简单的小问题,一则学生有话可说,可以在课一开始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二则在学生头脑中重视松鼠  相似文献   

11.
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曼谷的小象》教学谈吉林市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李玉杰一、读懂全文,弄懂全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弄懂内容。教师指名读全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可以互相讨论,最后总结:课文主要写阿玲指挥小象拉汽车...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为主”贯穿教学全过程。那么怎样贯穿?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师认真备课要以备读为主。阅读教学中的“读书为主”,从教师的备课开始。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反复训练,自己首先读熟、读通、读好课文,进而掌握本文朗读和默读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的技能指标。如语气、语调、情感、停顿、重音、轻声和有效速度的掌握。二是要结合教材和各年级学生实际,确定读的训练重点和指导读的方法步骤,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也就是要达到三种境界,即“我是作者”、“我身临其境”、“我是学生”。  相似文献   

13.
《达尔文和小松鼠》学法指导设计李千铎(德安县第二小学)一、教材特点《达尔文和小松鼠》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达尔文人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次,一只小松鼠爬到他身上玩耍,他一动不动地站着,不伤害小松鼠的事。表现...  相似文献   

14.
陈俊 《湖北教育》2007,(6):38-3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不少公开课的导入环节,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幕熟悉的教学片断,以《猪八戒吃西瓜》一课为例:教师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猎八戒为什么要吃西瓜?生`2:我想知道猪八戒是怎样吃西瓜的?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和小松鼠》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此文篇幅长,难点多。我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合理想象,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凌祝贤 《中国教师》2010,(18):26-27
<正>从事教育多年的教师都知道,文科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理科教学要突出一个"练"字,如何读?如何练?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把握到位。为此,我和几位教师商议设定了"初中数学‘导、探、练、评’教学模式探讨"的课题,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练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 ,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多少年来 ,村子里的人们一直过着不错的生活。可是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 ,大雨没喘气儿 ,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那个小村庄 ,怎么样了呢 ?你们想知道吗 ?别着急 ,书上写着呢 !板书课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齐读课题。二、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可以低声速读 ,可以高声朗读 ,可以默读 ,可以双人读 ,个人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2 .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18.
《草船借箭》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应紧扣一个“借”字,引导学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点出“借”字,揭示课题在揭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根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哪些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主要突出哪个字?”通过审题,学生初步了解了“借”字的重要性。二、围绕“借”字,理清脉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借”字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借”箭的原因是什么?②“借”箭的经过怎么样?③“借”箭的结果如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课文,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结合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学生自学《桂林山水》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中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小村庄由于乱砍伐树木而酿成被洪水卷走的悲剧。让学生弄清造成小村庄什么都没有的原因,了解环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重难点,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自主合作,读中感悟,探究释疑,突破难点。本课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一、以题生疑,激趣导读开课伊始,揭题后,让学生读课题,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