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师打骂学生通常被认定为师德问题,例行的解决办法是警告、扣奖金直至开除,然后以此为鉴,对其他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然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近年来仍屡见于报端,并且见诸报端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常用的师德教育的“药方”对症吗?   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学校总跟学生发火的教师在家里也经常发火,爱跟学生动手的教师也爱跟爱人及子女动手。   将家里家外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师德问题,而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方…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期,一些媒体频频报道有关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这些严重损害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行为,让人们既震惊又深感疑惑:这些教师为何这般“凶”,他们最起码的师德到哪里去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罚学生,是教师缺乏师德的表现,也与“传道”的宗旨背道而驰。如果教育是以漠视和牺牲学生的人格尊严为代价,这只能是一种畸型、病态的教育,其培养的学生的身心也必然会是畸型的和病态的。“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除去极少数严重缺乏师德、法律意识淡薄的教师外,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出于一片好心,祭起“棍棒底下出好人”的古训,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3.
陈德福 《考试周刊》2013,(53):160-160
针对报道的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失范行为导致学生伤害的事件,舆论无一例外地指向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丧失人伦,无不诛之而后快,呼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作者认为,教师的失范行为固然可恨,必须坚决杜绝,然而不帮助教师形成"爱学生的能力",仅靠师德师风教育,绝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诟病。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思考,仔细梳理其中关于小学教师师德的要求,并通过分析目前小学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缺乏敬业精神、固步自封、合作意识差、体罚小学生等问题提出加强监督、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师生共建良好关系、平等对话以及培养合作精神、不断提升自我等三方面的解决对策,积极完成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39%,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61%,其中2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触目惊心,请看下面材料。  相似文献   

6.
“爱为师德之本 ,爱可以塑造人美好的心灵 ,爱可以开掘人类的智慧 ,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 ,爱利于德、利于智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同志曾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格言。是啊!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长在公园里的花朵 ,教师的无私抚慰、爱护、劝导 ,无一不体现着我们对这些幼芽的珍爱。既然我们能如此爱护他们 ,那么尊重他们也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准则。第一 ,对学生要平等。不能压制学生 ,更不能辱骂、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爱因斯坦指出“我以为对学校来说 ,最坏的事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进行工作 ,这…  相似文献   

7.
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阜阳市教育局颁布了《阜阳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这一举措,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欢迎。但有的教师却认为:“十不准”中的诸多条款束缚了教师管理学生的手脚。如不准讽刺、挖苦、体罚、侮辱学生或学生家长;不准公开排列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次。有这种认识的教师.没有从更新教育观念的角度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师德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提起师德建设,似乎只有那些体罚学生、买卖资料、协同作弊等行为才是师德不好的表现,这些才是师德教育的内容。确实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可以避免一些恶性行为的发生,但是如果不能对一些看似正常行为背后的一些理念进行反思,师德建设最终将流于形式,也必然会制约师德建设的效果。因此,关注“正常教育行为”背后的师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既是提高教师师德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黄静华 《上海教育》2005,(1A):46-48
在新时期里,我们如何理解师德?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巡回报告团成员,上海市尚中学教师黄静华、江西省永修县柘林镇黄岭小学太阳山教学点教师邹有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教师盘振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等优秀教师的事迹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在4位优秀教师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精彩报告中,在全国优秀教师非常感人的事迹里,我们看到他们作为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崇高师德。他们身上反映了非常鲜明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作为人民教师具有的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的崇高品德。对于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学习他们如何发挥教师人格的力量,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学习他们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用爱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上海市已确定今年为“德育落实年”和“师德建设年”。为此,新年里的第一期《当代教师》“话题”就从师德讨论开始,以此推动上海以全国优秀教师为榜样,掀起师德宣传教育和建设的新高潮,从而大力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6)
江西省日前出台《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包括: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准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不准私自办班或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有偿家教;不准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以及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讲脏话粗话等。江西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执行“八不准”的情况记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并要向社会公布中小学…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平度市教体局出台最新规定,将通过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努力在全市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保障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此举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多年来,平度市一直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在部分干部教师身上仍然存在着诸如工作责任心不强、搞有偿家教和有偿辅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为此,平度市教体局确定把今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师德建设上,努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体罚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 ,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 ,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有调查表明 ,教师中认为对学生的体罚应绝对禁止的占 39% ,认为“可以”或“偶尔可以”的占 6 1% ,其中 2 3%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 :“体罚也是教育方法之一 ,应允许。”体罚学生屡禁不止 ,几乎校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体罚伤害事故屡屡发生 ,触目惊心 ,请看下面材料。  一、体罚学生伤害事故案例泰兴消息。 2 0 0 1年 3月 2 0日 ,泰兴市河失镇某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某因未完成家庭作业而被代课的语文老师印某用小木棒击到右眼部…  相似文献   

1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这对教师来说肯定是有点冤枉,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得不得法,他们对那些所谓不够理想的孩子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行了,方法上就很少考虑。于是,简单粗暴,甚至于错把体罚和变相体罚都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懂得“钢”不是“恨”出来的道理,又使不出其他的招数,只是叹息现在的孩子难教。这里且不说教师原先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巍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2):106-108
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也是教师从业的首备素质。而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有悖师德,有悖教师职业素质要求。同时也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漠,不清楚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它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导致恶性事件的产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它往往会触犯法律,侵犯学生权益。所以,师德不仅是一个职业素质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遏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侯田印 《中学文科》2007,(5):106-106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无论在过去和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仍有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甚至还酿成一些事故。笔者试就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与对策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17.
吴思梁 《农村教育》2005,(1):101-101
当前,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在体育教师队伍中仍有一些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存在,这不仅损害了体育教师的形象,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心灵的伤害。为了克服和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需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的认识,提升体育教师以爱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无疑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与道德,绝大多数教师也是这样做的。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21世纪的小学教师,新世纪将赋予其什么样的内涵呢?笔者认为,小学教师除了要有一般的师德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开拓、创新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师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培养的学生是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就和平与发展的今天来讲,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经济是基础,科学技术是关键,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谁在教育上领先,谁就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新科技革命需要的人才,谁就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教育的发展与振兴,又要靠教师。而小学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启蒙者、引导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良好的师德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又日益显得特别重要。科学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21世纪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科技知识懂发明创造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小学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必须摒弃陈旧的师德观念,树立创新型教师的观念,注重实效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又怎样去培养呢?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关于“师德”问卷的抽样调查中发现,94%的问卷反映了中小学校体罚学生已达到令人目不忍睹的程度。据悉,淮南市某中学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将没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书包扔出教室,大声训斥道:“滚出教室写完200遍再来上课!”一节课后,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又令其到办公室趴着凳子蹲在地上继续写,当学生要求回教室上数学课时,老师却说:“反正你不是学习的料,别去了!”有的教师将学生罚站;有的朝学生脸上吐唾沫;有个男教师将初二一位男生打得往桌底下藏,并且一把抓住学生头发,提起来狠狠地打了两巴掌;更有甚者一位女教师将两位撕打起来的初中…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有的教师或受“棒打出孝子,棍打出才子”的封建教育方法影响,或“恨铁不成钢”又缺乏教育方法、教育艺术,而无视国法,任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一、影响学校声誉,损害教师形象有极少数教师处理问题欠冷静,对学生动辄火冒三丈,大声训斥,甚至推、揉、踢、打。这些做法造成恶劣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