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课是众多青年教师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经历。磨课中教师们都会不断反思教学理念,巧设教学活动,美化多媒体课件。笔者亲历磨课过程,从中深切体会到有效的磨课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经历磨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磨课不仅是在磨课,还在"磨人"。教师能在教学初期就经历"磨课",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磨课"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成长、提升教学水平的捷径。经过"预设—教学—剖析—调整—教学"的反复探索,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水平的掌握、课堂的掌控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这是在常态课中无法获得的,教师能够在磨课中得到锻炼,在磨课中成长。一、抓住机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磨课可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磨课的主要环节包括备课、试讲、说课、评课、反思等,通过这些环节对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从而可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践从磨课的涵义、意义以及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磨课是促进教师业务提升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就在专家指导下怎样磨课,以《爱如菜莉》的磨课历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郭晶  鞠宽礼 《江西教育》2022,(36):63-64
“上好课”是每个教师的追求,而磨课便是成就“好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磨课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磨,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得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扎实的校本研修,是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模式多样,基于学校学科组层面的校本研修,磨课是有效的模式之一。本文从磨课的必要性、结合具体案例探究磨课的具体环节、通过磨课打造高效课堂三个方面探索以磨课为核心的校本研修,重点阐释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背景下通过"三研三磨"来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赵静 《教师》2011,(31):79-79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反思磨课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重点,促能力,切忌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8.
<正>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围绕主题,通过集体推敲教学设计与持续性课堂实践,汇聚群体智慧,解决教学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分享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守候良心"的磨课为例,重点探索提升磨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一、聚焦主题,合理选课磨课活动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明确的主题能凸显教师群体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使对话围绕主题聚焦。确定主题可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句话叫“好事多磨”,教坛中有句话叫“好课多磨”。磨课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磨课,就是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保证该课教学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磨课活动中,通常先由执教者试教,学校教师集体听课,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像医生会诊一样,从教师语言、教学设计、师幼互动行为、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以打造出精品的教学活动。以下结合大班绘本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教学活动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磨课”在中小学各科特别是语文教研中流行起来。“磨课”,即组织同组老师或邀请有关专家对某位老师将要参加教学评比的课反复观摩、推敲、修正,使之趋于完善,以充分展示参评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磨课”也是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结果理想化的教研形式之一;但在“磨”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怎样“磨”、由谁“磨”、该“磨”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发挥公开课、评优课的作用,促进教师改造教学习性。以开课教师为核心,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师共同磨课,实现教学智慧共享,在教学习性方面得到共同改造。公开课、评优课首先有利  相似文献   

14.
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磨课的有效性,应深刻反思教学,并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反思是磨课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从哪些角度来反思教学才不会舍本逐末呢?1.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区。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理念把握不准确,教学往往会出现偏差。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5.
磨课四步曲     
磨课是指因教学或赛课需要,某一教师或组内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磨课不仅对主备课老师有大的提升,对参与磨课的老师帮助同样也很大。近一年内我参与了多次磨课,并从中受益匪浅,整理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共同探讨,以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磨课的实践和调研为例,详细论述了磨课要探究教学的“魂”、探究教学的“脉”、探究教学的“根”、探究教研的“法”,从而提升磨课实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丽 《化学教与学》2023,(1):94-97+81
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大赛以及示范课等需要磨课。反复磨课,可以促进教师广泛阅读、多方请教、还可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如文献检索能力、现代化视频软件的操作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师生间互动的支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好课需要磨,磨教学目标,磨课前导语,磨教学难点,磨探究过程。因为,玉不琢,不成器;课不磨,难育人。磨课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常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花费很多时间,弄得自己筋疲力尽。是否每一堂课都需要如此这般的磨呢?  相似文献   

19.
以"教研组"为本,以"磨课"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参加以"磨课"为载体的科学教研活动磨课经历,叙述了每一次磨课的预设与生成、反思与成长的过程,体验着教师教学研究的深层性———锻炼"磨课功夫":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近";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强";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灵"。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位专家说过:好课,是磨出来的。 磨课,就是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教师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保证该课教学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磨课活动中,通常先由执教者试教,学校领导和同学科教师集体听课,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像医生会诊一样,从教师语言与教态、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师生课堂交往行为、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以谋求课堂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