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阔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实质上是指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与文本相互之间的一种认识、情感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自主探究、精神上的自由发展。这就要求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本色阅读。文章从倡导本色阅读谈起.教读自读相结合,精读略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立足文本,从而凸现阅读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5.
“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中的一大亮点。在《标准》中 ,“对话”一词出现在两处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者指一般教学对话 ,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对话 ,它贯穿在语文读、写、听、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后者指阅读教学对话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展开对话以加深对文…  相似文献   

6.
曾祥敏 《今日教育》2006,(7S):68-68
一、以“读”为“基”。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以“读”为基自不待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更证明“读”的重要意义,更何况朗读和默读等训练还是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虽然在预习阶段学生已经读课文,但是,在课堂教学阶段,  相似文献   

7.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崔莲 《现代语文》2011,(5):50-52
阅读教学的对话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本对话,即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本文将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不同形式入手,探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我们可进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让语文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之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释放出个性灵动的真情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形象,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兴趣盎然,使对话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口语交际训练应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这不仅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也是由口语作为直接交际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教学情境的精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了解探究性教学理论依据,探究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性课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需要一定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交互系统。王富仁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20.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