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阮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类乐器,历史十分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汉武帝时(约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叫工匠参照以往琴、筝、筑、箜等乐器制成类似阮的弹拨乐器供娱乐之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品位,四弦,声音柔和清秀,当时叫秦琵琶、汉琵琶或月琴、琵琶(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许多用弹挑演奏方法来演奏的乐器都被称为琵琶)。因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传说阮是他创制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咸琵琶”。至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此名称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2.
正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形制已趋统一,成为六相三十四品的四弦琵琶。它的音域较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流畅活泼、雄壮激昂的武曲,又能演奏婉转文静、抒情典雅的文曲。在民族乐队中它是合奏、伴奏主要乐器之一,我国很多戏曲、曲艺用它来伴唱。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为右手技法与左手技法,其中前者包括弹、挑、滚、分、摭、勾搭、轮、扫、拂、摇、凤点头等,后者包括按音、换把、跳把、过弦、打音、带音、吟、揉、推、拉、绰、注、绞弦、颤音、顿音、泛音等。这些繁复且有难度的技巧技法在演奏中都有严格的要求,其基本技巧技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器乐作品中,胡琴、唢呐一般是由扬琴、笙伴奏,古筝、琵琶、扬琴、中阮等弹拨乐器独奏。现代中国器乐作品的伴奏乐器大多使用钢琴,作品的演奏技法,演奏家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合作,都有了新的高度和难度。本文以二胡作品《雪山魂塑》,琵琶作品《花木兰》,中阮作品《云南回忆》,竹笛作品《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古筝作品《如是》为例就艺术指导角度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器乐教学占总音乐课时量的20%。许多中小学根据这一精神把器乐课作为一项新的教学内容纳入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好器乐课?笔者拟就个人的体会谈谈看法。一、演奏器乐应与学习新曲目的视唱练习相结合,在学习新歌曲时,教师可找出曲目中的难点部分或歌曲的主旋律,先指导学生用乐器演奏,然后凭借乐器演奏的固定音高去填词,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新歌时唱不准音和大声喊叫的毛病,又可以克服学生处于变声期,上音  相似文献   

5.
琵琶在我国民族器乐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属于弹拨乐器中的一种,有着很强的表现力,虽音色优美,但技巧复杂,为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琵琶教学时应对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引导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促进音乐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琵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音乐事业多元化繁荣做出重大贡献。琵琶演奏是我国传统剧目中优秀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由于其器乐种类与演奏方式的特殊性被划归为弹拨类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琵琶教学实践中,传统琵琶教学注重奏法,忽略了表演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曲目的演奏质量,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教学法角度,在琵琶演奏艺术中注重奏法的同时要加强表演的成分,做到演和奏的二者统一。  相似文献   

7.
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凭借着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技巧、充沛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传统器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琵琶演奏艺术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能力,琵琶演奏入门难,并且演奏技法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琵琶演奏的初学者,本文将探讨琵琶演奏的初学者在琵琶教学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应加强掌握哪些技巧,从而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的琵琶演奏人才。  相似文献   

8.
每种乐器在演奏美学方面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琵琶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对演奏美学的要求与其它乐器也有所区别。琵琶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乐器,它的演奏几乎不借助于非音乐手段,主要依靠演员自身的二度创作来完成演出。演奏琵琶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点与线、线与点的关系;控制余音以表现琵琶的“韵”;形神兼备的体现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9.
古筝教学中的摇指技巧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乐器中分为了弓弦乐器、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古筝是弹拨乐器的一种.古筝是一件演奏技法复杂而深奥的乐器,历史悠久,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等著名的八大地域性流派.并且延续到了今天,从而成为中国音乐艺术中珍贵的艺术遗产,也奠定了古筝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地位以及赋于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他与其他乐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颗粒性强,他是以手指弹弦奏出由点与点的连接组成的乐音来延长发展音乐.在演奏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和长音时,只靠单弦的震动无法保持声音的延续和音乐的连贯.因此,在弹拨乐器中,几乎都有以快速方法反复弹奏同一个音的技法,如:如琵琶的“轮指”、扬琴的“密竹”、三弦的“捻指”等.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琵琶音乐作品中,有一类作品独树一帜,有的作品改编自民族民间小调、歌曲,这一类作品大家耳熟能详;还有的改编自其他器乐作品,这一类作品大多技巧复杂,使学习者在演奏时如履薄冰。本文旨在对这类音乐作品中琵琶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的演奏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久不衰,绽放着璀璨的光彩,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恰当把握演奏中的美学要求对音乐艺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琵琶演奏者须对演奏的美学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演奏中有所体现,才可促进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学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片面进行音阶、指法等演奏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通过乐器演奏让学生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如何通过器乐教学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器乐教改实验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一)器乐课堂呼唤校本教材 目前,教材虽然不少(有器乐专用教材,也有散落在音乐教科书的器乐曲目),但是真正符合课堂乐器教学实际的教材还是非常缺乏,现有的器乐教材无法在提供循序渐进的技能学习的同时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不少版本的音乐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一些课堂乐器教学乐谱,如人音版低段的口风琴曲、高段的竖笛曲,暂且不说这两种乐器替换是否合理,学生在哪一年级学什么乐器不可能都统一,而且曲目内容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而一些器乐专家编写的专用教材则大多脱离音乐教科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往往忽略了课堂乐器教学最有生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合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同属于中国传统弹拔乐器的阮和琵琶两种乐器,极为相似.其实不然,阮和琵琶无论在起源、型制还是演奏方法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就阮和琵琶这两种乐器作出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二胡演奏不断的吸收借鉴西方弦乐演奏技术,小提琴移植曲目在二胡演奏中应用频繁。但小提琴与我国传统乐器二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形制、发音原理方面,演奏技法以及音乐文化审美的倾向性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客观分析,合理借鉴吸取,为今后的二胡演奏以及教学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历史上,琵琶是一种非常古老且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最早是在南北朝时期引入我国,在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演变之后,琵琶在弹拨乐器中的特色越来越显著。后来,受到我国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乐器发展的影响,琵琶的演奏技法发生极大的转变。文章从古代诗歌入手,分析我国琵琶右手技法的演变过程,以期能够为琵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其实,并在学习和演奏的过程中对琵琶右手技法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室内乐演奏对每位专业小提琴演奏者来说是都应具备的一种演奏能力,其对独奏,管弦乐乐队的演奏都是有益处的。小提琴独奏与室内乐演奏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非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学会一种器乐的潜力.要想学会.须探索步人器乐大门的途径。小学生学习器乐要从听、看、想、实践、提高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励他们参加一至两种器乐培训。如:二胡、竹笛、琵琶、扬琴、竖笛、口琴、古筝等。了解其器乐演奏的方法和技巧.由易到难.使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民族器乐中来.而其关键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如果有求艺欲再加上兴趣,学生就不会在器乐门外兜圈子,也不会耗费精力。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19.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悠久,技巧繁多,表现力极为丰富。琵琶演奏和其他乐器演奏一样,不光要长期艰苦的训练,还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要想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掌握琵琶演奏的基本技法是基础。琵琶演奏的技法经过前辈演奏家的诠释和创造,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演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