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研究了铜(II)与铜试剂的配位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铜量在0-40ug/25ml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吸光系数ε460为2.11×10^4Lmol^-1cm^-1,本法用于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聚乙烯醇存在下磺量法测铜的方法,它与磺量法测铜的标准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干扰少、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叔丁醇-硫酸铵-铜试剂体系中Cu(Ⅱ)、Al(Ⅲ)的萃取分离行为。作为萃取剂的叔丁醇,能萃取并溶解Cu(Ⅱ)与铜试剂形成的螯合物,萃取后的Cu(Ⅱ)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培方法,就环境中不同铜离子水平下茶苗对铜的吸收与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苗根、茎中铜含量均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叶中含量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铜在茶苗各部位含铜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从整株植物来看,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铜在根部的积累量增加,在茎和叶的积累量趋于下降.适量的铜有助于茶苗根、茎、叶对磷的吸收,但超过一定限度,则茶苗含磷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营养生物学研究证实,人体内微量量元素铜的含量为100~150毫克,其中肝脏含10~15毫克,占全身总含量的10%。新生几肝脏中铜含量远高于成人,这是由于母乳中缺少铜,因而将胎儿期储存在肝脏的铜用于克服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铜供给缺乏。正常人血浆铜水平为100~120微克/100毫升,人体每日由膳食提供的铜量常为2~5毫克,其中约有0.6~1.6毫克被吸收而维持体内铜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6.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分离富集铜,并选用盐酸羟胺作发光试剂,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发光测定铜的分析方法.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其线性范围是6.0×10-7~4.0×10-10kg/L铜,RSD是3.2%(n=11;Cs=1.0×10-7kg/L),检测限是1.0×10-10kg/L铜,可用于人发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聚乙烯醇存在下碘量法测铜的方法,它与碘量法测铜的标准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干扰少,准确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急冷技术制备铜-铝合金,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合金展开制得骨架铜催化剂。研讨了碱浓度、展开温度、展开时间及合金制备方法对骨架铜催化剂的脱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用XRD、TPR及微分吸附量热实验对骨架铜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铜电解净化液中微量铜的光度测定法,探讨了铜与硫代米蚩酮(TMK)的显色反应,得到了25ml体系中显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浊点萃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水体中兼量铜离子.在pH=7的条件下,以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作为萃取剂,利用铜离子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乙醇溶液产生显色反应的性质,在550nm的渡长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铜离子的含量.测定内江市区段沱江沿岸中铜离子含量与国家标准比较,各采样点超标1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锌、铁、铜在苯基荧光酮-Tritonx-100体系中的析相显色反应及适宜条件,在析相光度法有选择性分离和富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配合和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干扰,达到不经分离同时测定锌,铁,铜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0.065mol/L柠檬酸钠-0.046mol/LHCI(pH6.6)介质中,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和铜(Ⅱ)形成配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上于-0.24v(vs.SCE)处产生灵敏的吸附波,测定铜的浓度范围为0.005~0.3μg/ml,检出限为0.0025μg/ml,利用该波应用于人发及硫酸镍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多孔非金属矿物硅藻土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与吸附制备铜型抗菌剂。实验重点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交换离子浓度、固液比等影响因素对硅藻土载铜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化钠法和电解法回收无机实验室含铜废液中的铜。研究了加硫化钠沉淀时的酸碱度、温度以及搅拌时间对回收铜的影响;考察了极距、电解时间以及电解电压对电解法回收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较高(≥11),反应温度较低(≤30℃)并不断搅拌(≥30 min)下硫化钠法回收铜的效率较高;在极距为2.90 cm,电压3 V,电解4 h,电解法铜的回收率较高。电解法与硫化钠法都能够回收废液中的铜,操作方便,是一种处理废水回收铜的有效方法。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回收含铜废液中的铜,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具有很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铜络合电镀废水的石灰—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氯酸钠络合解离—碱性沉淀法对含柠檬酸络合铜离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次氯酸钠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该方法处理络合铜离子废水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系pH=13,次氯酸钠溶液用量达到4%,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铜离子可下降到0.2mg.L-1左右,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铜(Ⅱ)与邻羟基萘基荧光酮,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在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Cu(Ⅱ)含量在0~4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组成:Cu(Ⅱ):0-HNF为1:2。研究的新方法应用于标准岩石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设计制作了符合实验教学要求的铜热电阻传感器,进行了基本参数测试以及在直流电桥、差动放大电路下铜热电阻温度测量及误差分析。利用铜热电阻以及阻值固定的电阻搭建桥式电路,将铜热电阻阻值变化量转化为相应电压值;然后通过仪用放大器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再通过51单片机、A/D转换与显示电路搭建的电压采集系统对电压信号进行采集和显示。此外,设计一个模拟加热炉系统以提供不同温度给铜热电阻,从而进行基本参数测试。  相似文献   

18.
电路板蚀铜化学工艺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路板蚀铜工艺的研究,提出了在蚀铜液中加入一些辅助试剂,从而改善了经典蚀铜液蚀铜量低,速度慢,蚀刻效果差等缺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2-羟基-1-萘醛和氨基乙酸形成的Schiff碱与二价铜离子合成新的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与电子光谱研究而表征。其Cu原子形成四配位配合物,分子内中心原子分别形成亚胺的N→Cu,羟基的O-Cu,酚氧原子的O-Cu以及水的配位O→Cu。  相似文献   

20.
铜是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铜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物功能,铜缺乏及过量引起的生物效应,并进一步阐述了铜的络合物在抗癌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