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当下科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采用以问引学、以探促学、以辩思学、以用迁学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究—研讨—应用”,参与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真正达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远距离输电为教学主题,探讨“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提出关键性问题、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刘文 《课外阅读》2011,(5):137-137
在如今的教育中,喊得最多要数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为此,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在科学课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我以为,在进行《科学》的教学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探究—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4.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并设立了跨学科学习主题。聚焦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数据”这一核心概念,以“数说碳排放”为跨学科主题,描述了“主题确定—目标编制—组织内容—活动设计”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路径。以“碳足迹”一课为例,设计“采集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的活动过程,融合科学学科、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解决真实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在名称、教学方法和目标定位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关注始终没有改变。对“什么是科学思维”“是否能教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充分说明了科学思维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培养科学思维的艰巨性,同时也展示了“人如何发展自己的思维”等问题上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太仓市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课程教学“绝缘”问题,课程教学“冲突”问题,课程实践“倒挂”问题,课程评价“功利”问题。有效解决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问题的策略有:以“大教研”为抓手打造中小学科学课程研修新样态,以一体化开发为路径构建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以同课大讨论为渠道推动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此外,还初步建构了“真实问题的情境衔接—实践任务的活动衔接—思维进阶的方法衔接—时空开放的技术衔接—综合素养的评价衔接”的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区域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7.
肖正清 《考试周刊》2023,(11):145-14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深化知识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必要性。现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刷题”为主的巩固方式以及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薄弱,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强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或“问题串”贯穿教学始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二是立足教材,开展多元化的生物实验或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引入STSE试题教学策略,严格按照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设计生物试题,改变漫无目的的“刷题”现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课标”的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从小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的问题,”这一句话就体现了思维教学是科学课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关于思维教学的历史,可见在我国的中小学至今尚无单独开设思维教学课程,思维教学方式只属于容入式指导.即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关注概念、方法、思维,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的科学探究式学习中树立问题意识,通过问题解决,发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等学科关键能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0.
顺应科学学科特点,利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实验”、“应用”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训练,是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良埒契合点,通过在“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结论应用”等环节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在情智交融、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科学“情智课堂”“入境—感知—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敢于质疑、追求创新、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批判性思维强调对现有观点和结论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后,提出问题、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后再做作出判断,不仅要有思维上的质疑,还要有实践上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与思考,对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提出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情境·质疑—分析·探究—证据·论证—评价·反思”的教学操作模型。以“中和反应”的教学重构为例,展示该教学操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同时,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建议:智慧转化“教学意外”,引发合理质疑;善于挖掘批判性情境,强化批判意识;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推动思维发展;合理设置批判性环节,训练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使学生掌握更多生物技能技巧,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而问题驱动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用好教材,通过教材“思考·讨论”栏目中的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尊重历史,依托生物科学史设计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尊重事实,利用真实情境创设问题发展科学思维。问题设计应遵循指向教学目标、问题有层次性、问题情境真实和科学、科学处理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命题中的科学思维考查在学生原有基础、完成标志和主要作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情境与命题情境时需区别对待,分别指向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和不同水平的甄别,并在“培养”中关注“甄别”,在“甄别”中导向“培养”。  相似文献   

16.
人文地理教育能培养学生“时、空、人”三合一的哲学素养,并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口观、辩证的资源观、和谐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高师人文地理教育把培养学生人文地理思维品质、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作为具体的目标,采取“感知—剖析—领悟—内化、实施案例教学、加强人文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和创建人文素养培养的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王德林 《教师》2015,(9):94
“19世纪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创立的五步教学法,即‘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是普遍公认的问题教学法的来源.他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1] 笔者认为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以问题形式贯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建构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型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按照教育心理学和形式逻辑学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了如何重视“在思维培养中提高学生能力”,主要谈的是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晶 《中学生物学》2023,(11):91-94
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为例,阐述如何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并利用“假说—演绎法”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启发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培养演绎推理的科学思维和敢于质疑、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的“假说-演绎法”教学为例,探索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假说-演绎法”训练的过程和方法,将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落实到生物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