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思政课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构成要素,懂得获得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维度,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努力探讨其生成逻辑,懂得学生学习获得感生成的实践基础与心理机制,不断探索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以教学活动为获得感生成的基础,努力做到主导与主体相统一、情感与道义相融通、内容与形式相适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核心在于共同价值命题与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两者的辩证统一。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灌输-启发式教学,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重要举措。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层面进行:从宏观层面看,以专题教学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从中观层面看,以问题教学法破解教学难题;从微观层面看,以共同价值命题为基础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系统,通过开展灌输-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思政课”理念落地落实,促进课程教学讲深讲透讲活。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找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三个着力点,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评价创新,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入脑入心入行和实效长效高效,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必要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历程为参照,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学懂弄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可能性;对应性路径探索和“三元二体一选”路径框架搭建,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需要特别重视其心理变化和学习体验。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小学生能力素养获得之间的关系,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活理念,通过增强学习体验来满足学生的获得感,进而促进其多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小组工作方法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目的与功能、理论基础、工作内容、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一致性,小组工作方法的融入对于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等具有重要作用。小组工作方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当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理论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价值引领与发展需求相融合的实践原则,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学情、精准把握需求,确定小组目标、组建学习小组,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小组活动,发挥指导作用、加强过程管理,合理评估成效、有效反哺教学等实务进程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道德和法治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育人目标的实现,应以专题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分析学情和教材,准确定位专题的培养目标,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和触动点,选取时政热点、社会焦点以及人生节点等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实施专题教学针对性强,提高了学生崇德尊法必要性的理论认知,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道德情怀和法治思维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授、个人追求与社会环境、舆论导向与课程内容等,这些环节、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特定系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决定于《思想道德修养》构成教学系统诸要素所具有的功能,而且决定于《思想道德修养》诸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法治知识学习,提升学生法治素养。透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修订变化,以专题式教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展开丰富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思政课”视域出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显著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对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要求,把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实践案例、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并从整体性维度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大课。  相似文献   

13.
曾青生  孙园  曾娜 《教育与职业》2020,(10):107-11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主体自觉性、内容现实性、师生互动性三个特征,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矛盾、师生的对接与错位矛盾、知行的统一与隔离矛盾。文章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抓住创新“力”、把握协调“度”、培植绿色“情”、激发开放“气”、达成共享“境”五个途径促进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耿卫华  雷蕾 《成才之路》2024,(11):29-3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思政教学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重视从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十分有必要将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注重“课程讲授+实践探究”模式的构建,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注重“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全面渗透大学生活,注重“传统+新时代”红色精神素材的优化选择,注重“红色精神+思政法治”作业设计等措施,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明确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与作用,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  相似文献   

15.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常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直面学生认知,并指导他们生活和做事。研究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整合设计要素,将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课程任务转化成学生向往的“课程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以实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7.
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自主构建其知识、价值、意义和规范系统,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项目教学需要通过模块教学、小组学习、实践教学拓展三个基本策略来保证其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家书形成于特定时代的特殊环境中,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是进行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探寻红色家书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契合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一课一书”的教学模式,并通过书写新时代的家书,让心灵走进心灵,让真情感动真情。教学实践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然后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价值意蕴,最后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任务、新挑战,封闭式传统教育模式将难以适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拓展教学思路,摸索以“思政课+雷锋式职业人+职业教育”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形成了融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为一体的特色教学模式+移动的思政课,大大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