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农科教育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是构建高水平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环。《分子生物学》是新农科背景下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加强《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育人融入学科发展和专业知识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同频共振,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融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把自我的成长成才融入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强农兴农的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争做新时代的现代农林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共同富裕视角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校的使命价值和服务路径,着重阐述高校如何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从而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建议。研究认为,高校应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发挥推动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确保农民物质生活富足的智库作用;应充分认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确保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同步实现;应深度参与、服务、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服务,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并实现院校自身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科大学生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先导力量.通过梳理农民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的历程,明确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内涵,阐释了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爱农、懂农和事农的基本特征.从个人、高校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探究当前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困境,并基于农科大学生事农意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政策扶持力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爱农意识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引导等方面进行农科大学生"领军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后,2018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乡村社会经济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进入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在国家现代化新征程中,乡村的振兴需着力解决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资金等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对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培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针对新乡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农科大学生作为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农科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养成与校地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构建是促进农科大学生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典型案例,分析出农科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协同推进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和根本原因,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构建和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新农科”人才选拔机制,主要包括学生知农和爱农情怀的培养、科研平台和教研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新农科”通识教育的重塑等方面,以期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高校选拔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借鉴、促进不同高校特色化发展、让“新农科”人才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的同时,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职业理想的形成决定了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农业高校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农科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形成,关系到未来农科专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博士是面向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而设置的高级专业学位,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律、趋势和人才培养能力看,我国已具有开展此项工作的良好基础。新农科建设的核心思想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展农业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完善农科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接轨农业教育国际化的高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积累,农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较为完善的发展布局,均为农业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提供了可行条件。未来,农业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强调学术研究与职业导向并重、专业性与应用性共生、跨学科学习与创新能力训练两手抓。  相似文献   

9.
华进  龚漪 《知识文库》2023,(18):187-190
<正>乡村振兴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乡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基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和现实困境分析,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推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用型、多样化技能的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农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学生与农村农业的联系,“农业技术推广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促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应用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学重要的步骤。农业技术推广学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推动下,更加有利于促进农学专业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战略,是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充分衔接的关键。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产业兴旺的基本模式之一,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效益耦合、对象耦合、资源耦合的内在逻辑,两者的充分衔接有助于推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结合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20,(2):52-56
高校是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库、智力库与人才库,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是不容推辞的历史选择。通过发挥高校用新才智、新文艺、新思维、新创造和新治理的作用,切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同时,反思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以求进一步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同富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对实现共同富裕起重要作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的视角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科学认识,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构成要素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路径,在实践中构建适应当前乡村振兴需求、未来乡村发展变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更好地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各地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目前,农村建筑市场尚不成熟,迫切需要解决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匮乏的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农村住宅建设现状,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探索农村本土建筑人才培养机制,旨在为农村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始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党和国家所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等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李琼 《成才之路》2024,(10):65-68
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综合水平可为乡村振兴“打通经络”,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推手。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关键,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高尚的师德师风、扎实的专业素养、坚定的乡村教育信念、突出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其专业发展可从以上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大批具有共同富裕职业素养的农民大学生。共同富裕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情怀(共富)、职业动机(愿富)、职业认知(敢富)、职业能力(能富)及职业目标(致富)等基本内涵。当前农民大学生共同富裕职业素养培养在目标、课程、服务、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由此,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农民大学生共同富裕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论架构,并运用效能期待和结果期待探索、优化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落后,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学龄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升人口素质,建设县域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模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身心”二元论的离身认知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制约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制度性因素与全面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发展相脱节,需要从“身心二元论到身心一元论”转变;结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案例调查,梳理当前离身培养模式困境,并在具身认知理论下指导建立具身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构建涉身式的教学评价,生成具身型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具身化的师生关系,进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宏伟计划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