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姜红伟  周莲芳 《初中生》2007,(36):58-59
英国有位司机,100岁那年还自己开车在路上跑呢!原来,根据该国交通法规,有驾驶证的健康人都可以驾车,难怪这位老翁百岁高龄还在享受驾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田华 《青年教师》2006,(4):53-54
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初到英国我时常问自己:英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由于有了这样的疑问,在接下来的一年访问学习中,我特别留心英国的基础教育,以及中英两国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我在暗暗地搜寻着答案。  相似文献   

3.
刘建龙 《云南教育》2002,(10):11-11,12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一样,那为什么像伽俐略、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中国科学技术的大起大落,有许多复杂纷繁的因素,但可以肯定,其本质因素还是教育问题,还是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一、教育观念需要创新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还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要求,一是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教育质量还不适应社…  相似文献   

4.
路仁宏  李红 《初中生》2007,(6):26-27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非常幽默,常常妙语连珠。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读了钱钟书的《围城》后慕名求见,钱钟书说:“假如吃了鸡蛋已觉得不错,何必还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又一次,在谢绝了一笔高额酬金后,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生长在中国,从家门到校门,除了课堂学习就是家庭作业。日复一日地埋头苦读,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社会。说起勤工俭学,更是天方夜谭。所以使我养成了胆小怕事,不能吃苦的坏习惯和公主似的个性。对此,父母总是恨铁不成钢,摇头叹气。1999年,我随母亲来英国和父亲团聚,我进入了谢菲尔德中学学习,在这里除了学习外,还安排有各种课外活动。除了文体活动,我和同学们还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做家务、家政、送报纸等。我想:既然英国的孩子能做这些事,而我们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行呢?于是,我把想法告诉爸妈,得到赞同后,我…  相似文献   

6.
导语:近年来,英国越来越把教育产业看成是可以赚取外汇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中国国民消费水平的明显增强,英国逐渐把眼光投向潜力无穷的中国教育大市场,及时调整和放宽了对中国留英学生的留学政策。同时,英国还积极主动地在中国各大城市里巡回推出“英国教育展”,以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不远万里赴英国学习。英国留学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诱惑力呢,一方面他有质量的保证,一方面又有人性化的措施,本文就来分析一个英国留学的“诱人”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天几顿饭,各国有自己不同的说法。在中国,一天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可在英国和美国呢?  相似文献   

8.
自从“教师成为研究”这个口号提出以来,教育改革的车轮已经碾过半个世纪的风雨里程。但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实践层面,对这个口号的理解还远没有达成共识,是让教师成为专业的研究或按照专业研究的方式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呢,还是教师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或像英国学埃里奥特主张的那样“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本身就是研究”呢?这样的争论无疑还将继续下去。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特征和教师教学时空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人画的。谁能想到他当时还是一个小学生呢?  相似文献   

10.
我是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市的苏菲,我今年11岁,每周六下午是我学习汉语的时间。今年我和我妈妈还到中国来旅游和探亲呢!我们玩得很快乐!大家还可以在本期光盘里看到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