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海英  李昙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4):65-68,73
目的: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株絮凝剂细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获得1株产高效MBF的菌种,编号为F1.以菌株F1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结果: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当初始pH值7.0,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培养时间72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腾冲热海采回一批高温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46#样品,对该样品进行纯化分离,得到产生菌和指示菌;通过对热杆菌素产生的发酵条件研究,发现热杆菌素产生的最适培养温度为60℃,最适初始pH是7.8,而菌体生长最适温度是50℃,最适初始pH是7.0,热杆菌素是在菌体生长到对数期开始产生,与菌体的生长、培养液pH值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中发现的一株细菌(ZXK)为材料,通过摇瓶发酵的方法获得其发酵液,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菌体和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病菌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 Uacingulata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XK菌体及其发酵液对7种病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ZXK发酵液能够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对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也达到了90%以上;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其中以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的发酵液样品的抑菌活性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多重筛选,从植物根系土壤中筛得一株絮凝效果较好的菌种。该絮凝菌为一种杆状、革兰氏阳性菌,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39.35%。对该絮凝菌进行海藻酸钠固定化处理,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固定化前后絮凝菌的絮凝效果,以探究适宜的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絮凝菌湿菌体与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1,CaCl2浓度为4%时达到最优固定化条件,此时该固定化絮凝菌的絮凝率可达75.78%。  相似文献   

5.
从煤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到一株产木聚糖酶青霉,通过酸性液体培养研究了菌体生长对pH的响应及木聚糖酶的产生特征,并测定了木聚糖酶的部分应用性质。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嗜酸,菌丝生长最适pH为2.0,孢子萌发生长适宜pH为3.0—4.0;木聚糖诱导菌体在生长稳定期大量产生木聚糖酶,蛋白胨是菌体产酶的适宜氮源;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属于酸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pH3.5、最适温度50℃-5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保温60min,残余酶活仍接近70%,适用于较强酸性的高温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6.
选用石灰乳作味精废水的中和剂,以碱式氯化铝BAC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氨APAM作复合絮凝剂,从味精废水中分离菌体蛋白,经统计寻优和多目标优化,在BAC10ml/L、APAM14.2mg/L、PH4.5、31℃条件下絮凝,可达到菌体蛋白去除率98%以上,CODcr去除率30%以上。  相似文献   

7.
EM的富集培养及絮凝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效微生物群(EM)的富集培养液的絮凝试验,从中挑选出酵母茵、光和茵有较好的絮凝性能。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好氧条件下,30℃恒温培养,絮凝培养24h即可达到最大絮凝率94、58%,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值为6.5。光和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厌氧条件下,30℃恒温培养,絮凝培养36h即可达到最大絮凝率93.48%。光和菌、酵母茵发酵液最佳的投加体积百分数均为2%。  相似文献   

8.
选用石灰乳作味精废水的中和剂,以碱式氯化铝BAC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氨APAM作复合絮凝剂,从味精废水中分离菌体蛋白。经统计寻优和多目标优化,在BAC10ml/L、APAM14.2mg/L、PH4.5、31℃条件下絮凝,可达到菌体蛋白去除率98%以上,CODcr去除率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从酱油废水中分离得到絮凝剂产生菌,再以酱油废水为基质进行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取实验中絮凝效果最佳的菌株,以COD为3 000mg/L的酱油废水在28℃,150r/min条件下摇瓶培养72h,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78.3%。说明酱油废水来做替代培养基是可行的,在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细黄链霉菌产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因子摇瓶发酵优化实验,以细黄链霉菌为始菌,研究产木聚糖酶的情况.以甘蔗渣为惟一碳源,测定不同甘蔗渣含量的培养基中细黄链霉菌所产木聚糖酶的活力,同时测定氮源、接种量对该菌产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适碳源含量为10%,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和硫酸铵的混合氮源,其最适接种量为5%;在装料50mL的三角摇瓶中于30℃、120rpm振荡培养5d后,发酵液中木聚糖酶活力达7.74IU/mL.  相似文献   

11.
探究磷酸盐浓度对大肠杆菌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考察磷酸盐浓度对E.coli TRFP发酵生产L-异亮氨酸过程中生物量、比生长速率、L-异亮氨酸产量、发酵液中乙酸及NH4+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初期维持低浓度磷酸盐(2 g/L KH2PO4),后期补加2 g/LKH2PO4可有效减缓菌体衰退,最终使菌体生物量和异亮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12.7%,且副产物乙酸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用于甾体微生物转化的绿僵菌生长与形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绿僵菌 Metarrhizium anisopliae的发酵过程研究了菌丝体形态与菌体生长的关系 .与菌体量特征相似 ,菌丝体形态特征也与菌体生长阶段相对应 :菌体形态图像的分形特征在生长迟缓期后期和对数生长期前期呈上升趋势 ,在对数生长期中期达最大值 2 .4.这可能是由于粗糙型弹丸状菌丝体 (rough pellet)与光滑型弹丸状菌丝体 (smooth pellet)比率在菌体生长过程中的显著变化引起的 .而菌丝体形态图像的分形分析可以很好地表征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 ,菌丝体形态还与菌体的生物转化活性相关联 :在甾体底物 (16α,17α-环氧黄体酮 )加入发酵液进行生物转化之前 ,取样分析菌体形态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菌体较高的分形特征值与菌体较高的甾体转化率相对应 .同时发现菌体分形维数的最大值先于菌体量的最大值出现 ,表明与利用菌体量曲线来确定发酵工艺的传统方法相比 ,利用分形形态曲线可以更及时有效地指导发酵工艺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对3种共25株酵母菌进行了富铁能力的筛选,经过抗性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筛选到一株生物量及细胞铁含量均较高的酵母菌株R4-5,该菌株能以甘蔗糖蜜作为唯一碳源发酵培养富铁酵母,在培养条件下,生物量为8.78 g/L发酵液,细胞铁含量为5.45 mg/g干菌体,总铁含量达47.851 mg/L发酵液。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50KD和200KD的超滤膜过滤谷氨酸发酵液,对过滤效果以及膜清洗后的通量恢复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50KD和200KD的超滤膜对谷氨酸发酵液中菌体的去除率分别为98.96%和97.93%,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8.72%和42.31%,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21.42%和18.57%,所得滤液的OD分别为0.005和0.010.在超滤除菌试验中,两种膜的通量衰减速率在浓缩周期的不同时段是不同的;在再生后的水流测试中,150KD膜的通量恢复率为93%~99%,200KD膜的通量恢复率为90%~98%.因此,截留分子量为150KD的超滤膜更适合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2007,23(7):45-46
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之二犷 今之歹---,一声一~、户户叫,、_~~一~~二 十十 十一‘一一一一一一 f 击尸一-一一 番 ,自.J户‘.一口,B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酞谷氨酞胺5.下图表示用’H…  相似文献   

16.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菌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 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17.
Pleurotus Ostreatus液体发酵生物学特性与产毒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着重探讨了粗皮侧耳在液体发酵条件下产生杀线虫毒素的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粗皮侧耳液体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范围5.0~6.5,群体发酵生长规律符合“S”型增长曲线,营养生长期8~10天,指数增长期从发酵的第2天开始,至第8天结束,对发酵液的活性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指数增长期间不产生杀线虫毒素,产生杀线虫毒素的时间在稳定期后期至衰亡期。活线虫及其未灭菌代谢物、酵母膏(1%)、乙醇(3%)能显著提高粗皮侧耳发酵液中的杀线虫毒素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拟青霉液态发酵法生产β-葡萄糖苷酶,并用其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方法液态发酵,TLC法.结果确立了产酶的最适温度及最佳培养时间.结论发酵培养最适温度为28℃,发酵培养72h时酶活力最高.10%的大豆异黄酮经发酵液转化后经薄层定性鉴别,游离型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斯氏油脂酵母为研究对象,利用苏丹黑B染色和全自动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油脂含量。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苏丹黑B染色后的OD最大吸收峰值、菌体密度、发酵液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氮源、碳氮比和接种量对斯氏油脂酵母发酵产油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产油脂的最佳氮源为硫酸铵,最佳碳氮比为66∶1,最佳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20.
以青州弥河银瓜为原料,酿酒酵母和醋酸菌为发酵菌种研究银瓜酵素的生产工艺,研究银瓜酵素的生产工艺,以酵素发酵液最终脂肪酶、蛋白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性为考评指标,综合感官评价评分等因素确定最适接种量为12. 5%,最佳接种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