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见隋唐墓志集释》著录新见隋唐墓志50通,集拓片、提要、释文和文史考证于一体,文献和语料价值突出,为隋唐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由于文字讹俗、石面残泐、拓片制作不善而影响文字辨认等原因,导致该书释文存在不少缺误,断句亦偶有疏误,极不利于该份材料科学有效的利用。论文以拓片为依据,分十一类举例补正了其中近50条典型的文字缺误,旨在为进一步发挥这批材料的实际价值提供支撑,亦对后续石刻等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山 《襄樊学院学报》2014,(1):23-26,30
《江汉考古》2012年第3期刊出明郑继之墓志的拓片及录文,为历史、语言文字、书法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第一手材料。由于该志部分文字泐蚀较严重,异体、俗讹等文字现象突出,原释文留有较多可识而未释之字,加之文字误释、缺脱等问题,还未标点,因此很不便于利用。有必要对照墓志拓本重新释读标点,以利该项材料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3.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往往大量使用成语典故,以与典雅凝重,婉转深沉的文风相一致。由于时间相隔较久,或出典隐晦,或石花干扰,造成对一些字形不易识别或识别错误,影响了对文献的正确阅读和准确理解。对近些年唐代墓志释文整理中出现的典故释读错误予以校勘,并举“牙琴”“、过隟”“、摽梅”、“循陔”典故等为例,分析墓志中典故释读出现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唐代墓志作为出土文献的一种,是研究唐代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因墓志文字假借、俗讹、同形异词、异形同词等因素,文献释读时往往会产生有讹误、脱夺、衍羡等现象。通过复核原拓,校读《文献》《文物》《考古与文物》等新近公布的唐代墓志释文,纠正释读错误70条。  相似文献   

5.
用典是古代碑志文的常见现象。典故语言简义丰、典雅庄重,于词汇史、汉语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探求典故来源、破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论文对唐《杨弘嗣墓志》中的"月树之明""家禽之对"等典故语试作解析,旨在为解读该志文提供帮助,也为碑志典故语、汉语词汇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代墓志文献作为近代汉语时期的出土文献,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整理和研究。目前宋代墓志文献部分释读成果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文意领会错误、句段点读失误、转录用字不当。  相似文献   

7.
隋唐墓志文用典十分频繁,其中不乏生僻或疑难典故语,如何正确理解典故、准确释读碑文,已成为如今文献整理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从《西南大学新藏石刻拓本汇释》《珍稀墓志百品》两书所收隋唐墓志中,择取九则较难理解或释读有误的典故语,试作解析,以期为整理和利用这批新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魏晋南北朝碑刻中,汉字的同一构件常常会由于讹变而代表多种原本不同的形体。本文即以魏晋南北朝碑刻为材料,探讨其中的构件“一”替代的情形及缘由,以期为俗字考辨及古籍的整理与释读提供材料,为汉字发展史和俗文字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2.
庙学研究     
庙学即文庙与学校的结合体,自两汉肇端、唐朝定制,至宋在“重文”政策引领下获得快速发展。通过文献梳理与考证,发现宋初因庙设学,北宋中后期庙、学并立,甚至部分书院“庙学”化,使得庙与学形成一个教化命运共同体,学因庙而得以拓展教学空间,庙因学而得以教化大众,可说是集政统、治统、道统与教统于一体,对元明清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南宋前期诗人普遍使用杜诗典故较多,陆游是两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南宋末年诗人使用杜诗典故较少。南宋对杜诗典故的使用,反映出宋代诗坛的崇杜、学杜风气。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西昆体尽管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上,西昆体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文章从西昆体的艺术创作特色入手,分三个层面对其的艺术价值进行肯定:第一,西昆体纠正了北宋诗坛小巧细碎、平易浅切的创作风格;第二,西昆体托意深婉的艺术特色对北宋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三,西昆体对典故的化用,扩大了北宋诗歌的内涵,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诗歌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典故,体现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肇江西诗派的先路。文章对王安石诗歌的典源进行了考察,并探析了其用典的阶段性特征和用典心态,进而对“荆公体”及其用典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了更确切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 ,太学本为品官贵族子弟而设 ,宋代太学却将庶民纳入招生范围。王安石改革太学教育 ,实行三舍法 ,太学具备了一套严密的考试、选拔、奖惩制度。至宋徽宗时 ,太学达到鼎盛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对宋代太学发展历程、原因、意义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宋人在文学创作上,讲究"以才学为诗",推崇资书用事。兴起于宋代的诗话,对用事的记述和评鉴随处可见,既对用事有所指瑕,又提倡"用事工者如己出",如盐融于水,不漏痕迹,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独恶宋江”的态度是贯华堂本?水浒?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历来研究者多从文艺学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作为有着强烈刺世情怀的文人,金圣叹结合时代背景对旧本?水浒?中的宋江形象做了一系列的改动和评议,流露出对晚明时代的强烈不满,这也为金本?水浒?注入了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宋人在文学创作上,讲究"以才学为诗",推崇资书用事。兴起于宋代的诗话,对用事的记述和评鉴随处可见,既对用事有所指瑕,又提倡"用事工者如己出",如盐融于水,不漏痕迹,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