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沿动态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6,26(2):95-96
日本国家游泳队的高原训练措施,日本国家队高原训练的基地,高原训练的效果,高原训练的宏观计划,高原训练的微观训练计划,高原训练效果的评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李寒停 《钓鱼》2006,(13):6-7
西宁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约26公里处、海拔高度为2366米,是我国海拔最高最适合耐力性项目训练的高原训练基地。在这里,著名教练员王魁、马俊仁、毛德镇等带领陈跃玲、王军霞、孙英杰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后.荣获“奥运”、“世锦赛”等多项冠军。国内外舆论界称赞基地为高原训练的风水宝地.世界屋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3.
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基本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调研 ,对甘肃榆中基地的海拔高度、地理气候、后勤保障等情况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建立高原训练基地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认为甘肃榆中具备建立高原训练基地的基本条件 ,且有一定的优势 ,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实证的方法,对甘肃榆中和国内主要高原训练基地的地域和海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榆中基地与其周边地区,形成一个相互距离较近、海拔高度呈阶梯式递增、相对高差较大的高原训练基地群,这是国内其他高原训练基地所不具备的,在训练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游泳队八、九十年代进行了近20次高原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中国游泳界已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但是,世界各国高原训练经验表明,高原训练是一匹难以驾御的“烈马”,高原训练不仅有优点,也有弊端,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摸索。本就朱毅和单莺备战2000年奥运会期间的高原训练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为主的高原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9年8月6日至9日,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召开“国际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来自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大陆等各国的专家及学者,围绕高原训练与健康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国内外高原训练与健康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优秀运动员高、低氧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实践训练方法、手段等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本次论坛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性高原训练与健康领域的会议,本文从不同角度连续刊登大会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邱俊强 《中华武术》2008,(10):17-19
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高原训练开始逐渐流行。高原训练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高耐力,促进恢复均有一定的效果。竞走项目是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曾有多名竞走运动员采用高原训练手段在比赛中获得佳绩。如奥苏利万、弗朗西斯科、弗尔南德斯、迪克斯以及陈跃玲、王丽萍都曾采用高原训练手段,来提高竞技能力。此外,一些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本身具有进行高原训练的有利条件,如墨西哥、美国、中国等,对于发展竞走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世界杯冠军黎则文、世界杯亚军虞朝鸿、墨西哥竞走运动员悉尼奥运会50公里铜牌运动员桑切斯均为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目前,高原训练手段已经成为竞走项目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国家开始使用模拟高原手段如低氧帐篷来获得高原训练效果。随着很多高原训练基地的先后建立,竞走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对高原训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高原训练手段如同其他高科技手段一样,成为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昆明、多巴基地的气候条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体育地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多巴、昆明两个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海拔高度、纬度以及相应的气候变化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气候条件对高原训练的影响,指出从事高原训练的适宜环境及气候条件,为适时地选择高原训练点及今后确定和建立新的高原训练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体育科技》2006,38(2):14-17
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奥运会全国高原训练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为国家队备战工作提供科技服务,保障高原训练的顺利实施,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体育局以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为主,于今年4月份在多巴基地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多巴体育训练基地科技工作站”。该工作站成立以来,实验室的建设、仪器配置、运转以及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2006年本工作站的建设及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模拟高原训练是当今世界高原训练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对50年代以来一些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了80年代后期至今间歇性低氧训练、“高原”小室等模拟高原训练新进展,以期为科学运动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统计分析、类比等方法,探讨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与训练的关系。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形地貌的垂直地带性表现强烈,海拔梯度差显著,夏秋季气温较高,空气较为湿润,为高原训练提供了优越的外部训练条件;以榆中为中心的兰州-榆中-兴隆山高原训练群落,适宜开展阶梯式高原训练;加快兴建榆中亚高原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3.
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特尔菲、层次分析、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选取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提出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开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基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推动高原训练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个人深访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场馆设施、科研设施及服务能力、后勤保障体系、体育信息资源、经营收入等社会资源配置状况,并提出了其优化策略,旨在为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持续、高效和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甘肃省高原训练基地的特点,以及多年从事中长跑训练工作的实践,提出中长跑运动的高原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中心,完成一定训练量的积累,在阶段性训练中突出训练强度;在中长跑不同专项的高原训练中,强调针对性.并就中长跑高原训练中的高度控制、时间等,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洁 《体育科学》2006,26(9):63-67
对云南高原训练地的自然、地理、气候、训练项目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在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成功范例,指出了近10多年来高原训练学上关于交叉训练的益处,提出了昆明——元江配对(高低交叉),会泽县境内的高低、低高交叉,以及昆明——香格里拉配对(高-更高)训练基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资讯     
《钓鱼》2010,(12):67-68
2010年“中国移动杯”全国钓鱼锦标赛(青海西宁站)即将开战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10年“中国移动杯”全国钓鱼锦标赛(青海西宁站)比赛定于2010年6月26日至2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举办。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协会主办,青海省体育局承办,青海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青海省钓鱼协会协办。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游泳队在赛前、特别是奥运会前,一般会进行一段时间的高原训练一高原训练的地方多选择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训练基地.为期21天:随队训练的人员除教练员外.还配备了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运动生理学专家,他们的职责是记录运动员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Altitude Training: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为主题的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2009年8月6日至9日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体育科学会和青海省体育局联合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段世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词:青海副省长吉狄马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推动高原训练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11个高原训练基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原训练资源配置综合效率较低,处于DEA有效的基地仅有9.09%,其DEA无效主要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的。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高原训练资源配置技术效率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表明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运行较好;而规模效率值在4年间较低且处于波动状态,多数高原训练基地存在"粗放型"投入问题。规模收益变化分析表明,我国多数高原训练基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间,要通过压缩规模达到提高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的目的。根据评价结果,当前我国高原训练资源配置的关键是调整资源配置规模,实现"粗放型"投入向"集约型"投入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