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之一。如何认识和对待民族资产阶级,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大革命时期,随着革命斗争的实践和党的理论素养的提高,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形成了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都是想依靠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来执行土地革命政策。由于国民党与共产国际在对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因此共产国际的想法始终没有实现。对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土地问题这一过程进行疏理.指出其失误并分析其原因.对于认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和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注重从国民革命的全局出发,基于无产阶级乃国民革命“督战者”的思想对其劣根性进行了批判。他注意到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着两面性的阶级,并尝试着从经济角度加以说明,这在中国共产党内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鼓吹以“左派领袖”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统战政策进行认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革命的彻底性上界定大革命的失败,还是直截了当从国民党夺取并独霸政权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失利,有一个背景不能忽略:这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还只能做配角和助手,还不具备与国民党较量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要在这一时期夺得政权几乎是天方夜谭。当掌握武力的国民党破裂国共合作,独揽中国的控制权时,中国共产党当年事实上并没有与国民党争夺的余地。如果承认这一点,那所谓大革命失败的说法,就变得有点让人纠结,因为成功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正因此,如唐宝林先生所说,要陈独秀为大革命失败负责,“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将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的结果定论为失败了,我认为,国民大革命是成功的,只是革命成果被国民党右派独占,工农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理由是:第一,革命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封建军阀)和人民大众(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矛盾。所以,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中国。通过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特别是北伐战争已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力谋的国家统…  相似文献   

7.
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政治概念。大革命时期,阶级领导归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则归于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党内合作的特殊历史情况,使无产阶级的领导可以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中介体现在国民党的身上,实现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的间接统一。无产阶级领导同国民党领导能够间接统一的根本前提是国民党有较强的革命性,因此,保持和增强国民党的革命性成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后期执行了一条错误的策略方针,使蒋介石把国民党由一个革命性的政党变为反革命的政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最终失败了。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采取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的形式,即在保持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对于这种合作的形式,从提出国共合作的问题开始,直至国共合作破裂,党内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当年曾参与制定和执行这种党内合作政策的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是在国际无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合作之下进行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辽阔的中国大地,掀起了以工农为革命主力军的伟大革命风暴,猛烈地冲击着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及其实行的政策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是推动大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中共对国民党左派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廖仲恺遇刺以前,中共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虽然肤浅,但其政策基本上是可行的,这使得国共合作不断巩固,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25年10月中共中央二次扩大会议之后,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妥协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实行的政策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董必武同志(又名董用威)在武汉担任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委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和省政府常委,在建立和发展湖北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捍卫无产阶级领导权、巩固武汉革命政权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中国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党的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级阶分析》为标志,毛泽东民族资产阶级理论开始萌芽。本文就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理论的萌芽、内容等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第一个纲领中写道:“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1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先后两次建立了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期间,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间党派,以第三者的身份活跃于国共两党之间,是当时国内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抗战初期(1937年7月至1938年底),他们一致采取了拥护蒋介石的态度,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民族资产阶级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曾一度依附于国民党蒋介石,  相似文献   

18.
周新华 《天中学刊》2001,16(4):79-8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思想有密切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此时期在指导中国革命上的“左倾”错误,其真正发端不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而是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共产国际对当时国民党的性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特点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左倾”错误与它在大革命时的“左倾”错误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开始。纵观整个国民革命的历史,汪精卫和蒋介石是两个关键人物,汪蒋的政治态度复杂多变,常常以假相来掩盖他们的真实面目,这就使得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共对汪蒋的认识和所采取的策略难以把握得当,这个失误对国民革命的成败关系极大,值得认真总结。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汪蒋策略的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共对汪蒋的策略均有异同。(一)第一阶段,从国民党一大至中山舰事件前1924年1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值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之际。国民党在中国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首的新军阀政治,中国社会仍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艰难跋涉。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30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积蓄力量,成长壮大的历史时期,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正确的斗争方向,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这其中,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对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