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形式,叙述了自耕农布朗一家三代人的变迁,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也体现了劳伦斯对理想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连桥 《文教资料》2008,(26):23-24
<虹>就是一部颇具争议性的作品.劳伦斯大胆地讨论有关性和爱的心理问题.作品以家族历史的方式铺开,讲述了布莱文一家三代人的心路历程.作家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三代人正常与非正常的两性交往,探讨了建立自然和谐两性关系的可能性.论文试图通过对<虹>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男女两性关系为契合,分析造成男女两性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劳伦斯是如何主张两性关系的和谐的.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他始终坚持以人类的两性之爱为题材,试图在有血有肉的男女之间架起一座完美的沟通与理解的七彩之桥。文章通过分析小说《虹》中布朗文一家三代人婚恋观的转化,最终展示出劳伦斯对创造和谐完美的男女之爱的理想和愿望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虹》以布朗温家族三代人的婚姻追求为主线展开,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布朗温三代人在两性关系探索中遇到的迷惑,反抗,堕落和憧憬。他旨在通过恢复人性来解救工业文明压抑下残缺的社会,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文章通过分析布朗温家族他们各自对婚姻的追求来探索劳伦斯心中对两性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6.
刘金凤 《海外英语》2011,(14):267-268
劳伦斯的《虹》刻画了布朗温一家三代人的婚恋和生活,其中充满了浓浓的圣经情结。该文试从经典的圣经意象和同性恋方面来探讨《虹》对圣经思想的继承和重塑,正是继承和重塑这种双重手法的运用,造就了这部具有时代意义和创新意义的,劳伦斯式的,血性的《圣经》——《虹》。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的作品《虹》以对爱与美的追求为主题,以人性的和谐完美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以三代人的爱情生活为载体,崭露了人性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历程和对于工业文明的控诉。所有这一切展示的都是对作为最高存在的生命之礼赞。  相似文献   

8.
李立 《海外英语》2011,(10):274-275
作为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虹》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大自然和两性和谐的摧残。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大量借用《圣经》典故和神话原型,企图从现代文明带来的失乐园中重建人类的伊甸园。该文跟随劳伦斯的"血性意识"深入探索到书中人物和情节中,通过对布朗文一家三代人情感纠葛和两性关系变化的描写,探析出劳伦斯对恢复人的原始本能并拯救现代文明的强烈愿望,分析其是如何借用《圣经》,超越《圣经》,并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描绘出一个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骑马出走的女人》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伦斯对“他者”文明—原始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它讲述了一个厌倦西方文明的白人女性骑马出走,投奔印第安人并甘愿献身于印第安神明的冒险历程。整个故事看似荒诞,然而实际上却承载了劳伦斯拯救人类文明之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体现的人际关系哲学。厌恶人与人之间冷漠理智的相处模式,劳伦斯呼吁要寻找深层旋律的人际关系。他所主张的理想的人际关系就是小说中康妮和梅勒斯的血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虹》一书中布兰文一家三代人及书中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矛盾的阐述及他们性格的分析,试图揭示出作者在小说中用象征主义手法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现代主义倾向(即追述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从传统的乡村社会过渡到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进程及这一进程给人类带来的深远的心理变化)。本文作者在评论劳伦斯对两性心理等方面描写的手法及其根本目的上也作出了一番尝试。  相似文献   

14.
《虹》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女性成长主题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遵循成长小说的基本模式: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抗争——成长中的领路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顿悟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厄秀拉的成长历程。探讨女性为了在男性主宰的社会中寻求自我、寻求生存空间而面临的不同矛盾冲突及矛盾的解决方式,我们发现《虹》体现了三代人不同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睿智的生态哲思。诗歌中的拟人拟物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生态主义的解构不谋而合;劳伦斯诗歌体现的生死观也具有生态主义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彩虹--浅析《虹》中两性关系和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虹》中布郎文家族三代人情感的分析,探讨了劳伦斯关于两性关系保持和谐的因素的思想.认为,夫妻和而不同,双方均应保持各自心灵的独立和平衡,保持基于默契的陌生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沟通,接纳对方的陌生因素--活力来实现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相似文献   

18.
"彩虹"是贯穿于劳伦斯的小说《虹》中的一种结构性意象,展示了主人公布兰文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人生追求。以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该小说加以解读,指出"彩虹"是工业化社会里人类追求美好人生的悲剧性结果的象征,是人类自我奋斗虚无性的总结性阐释,展示了作者文学创作的社会反讽情绪。  相似文献   

19.
评价文学史上有争议的作家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看他为人类提供了多少富有原创性的思想,这思想是可以澄清被常识、经验所遮蔽的生活底蕴的。劳伦斯的意义正在这里。其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其独特的哲理探讨与诗性烛照相互交融的风格来挖掘人性中的本能力量,以性的自然对抗工业社会的非人性因素,召唤人们从资产阶级文明的灰烬中建立起真正的现代社会,体现了劳伦斯武的以“生殖的温柔”拯救社会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0.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