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发展为主题,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及其特殊性,阐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双面影响,强调了城市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提出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众  贺娜  唐银 《科技风》2012,(19):270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出现大量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且老龄化加快,对城市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根据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进行分析,为完善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提出各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和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应用社会物理学的相关理论, 分析当前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异现状,并以社会人口流动为例给出了在此差异下所导致的人口流动网络。最后, 对如何在多维的收入差异下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布阿旺 《西藏科技》2005,(11):21-22,40
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这是符合新时期时代特征,具有远见性的思想。多数民族地区位于祖国的边陲,并且经济文化较为落后,民族地区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从“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发展着手,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方芗  周玉娇 《资源科学》2021,43(11):2303-2315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激增和类型多样化,研究其环境友好行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CGSS2013数据,探讨3类流动人口(农业户籍乡城流动、非农户籍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的环境友好行为差异,分析两类生活方式(消费和闲暇)的中介作用,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做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①乡城流动人口的两类(私人和公共)环境友好行为均显著好于农村本地人口,城城流动人口的两类环境友好行为与城市本地居民没有显著差异。②流动人口对私人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部分存在两类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对公共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则完全通过两类生活方式的中介作用产生;③在考虑了流动人口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后,农村人口的迁移决策依然会使得私人环境友好行为更好。总之,流动使人们脱离原有环境价值体系,通过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友好行为得到提升,这对中国生态环境优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区内流动、跨区流入和跨区流出3种流动类型,对内蒙古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流动原因和就业身份等基本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统计了内蒙古跨区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省份,以及跨区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跨区流出人口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跨区流出人口的流向省份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即主要的流向省份趋于空间聚集,最后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流动人口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扶贫攻坚,旅游大有可为。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正成为民族地区富有活力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在解决剩余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是黔东南旅游扶贫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扶贫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扶贫的开发原则和相应对策,以期为推动黔东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脱贫、早日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推动力量,本文旨从和谐文化的角度,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讨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好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推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的新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侯江红  唐崧 《学会》2013,(10):11-17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发展民族文化事业需要多元的参与,以研究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无暇顾及亦无力顾及的领域.本文分析了云南民族文化社团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其生存困境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泳兴 《科技与管理》2009,11(5):18-20,29
民族贸易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商贸形式,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西部民族地区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互动影响入手,针对如何协调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腾蛟 《科教文汇》2013,(28):201-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国各个民族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繁荣稳定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少数民族在我国的经济消费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少数民族消费者实际的消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为例,重点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消费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华  李庚伦 《学会》2012,(2):10-15
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民族地方自治、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地区改变贫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促进民族文化事业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近年来民族地区文化领域内的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部门在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无暇顾及亦无力顾及的领域,本文以元江哈尼族文化学会为例,展开分析本土非政府组织在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就业问题对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健 《软科学》2006,20(4):75-77
我国面临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不断转移的压力,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已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较快发展形成较大制约。通过对一些典型国家农民工就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农民工就业机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高校学生群体的民族成分构成比较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对该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是否能够对他们在新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能否在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采取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新环境,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这都是本文思考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万玉琴 《科教文汇》2011,(29):15-16,31
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和谐社会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政治意义。通过树立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更新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整合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多渠道加强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进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子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宗教思想的根深蒂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等。如何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需要国家、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甘肃省民族地区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临夏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协调各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使各区域的经济在保持适度差距的情况下能得到迅速有效的发展,是我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从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本文通过对我国过去区域发展的简单回顾和当前区域经济形势的分析,从区域间经济关系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说明良好的区域间合作交流互补关系,是我国今后在统筹区域规划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