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近日,罗马一法院对一起离婚案作出了令全世界父母离婚儿童欢欣鼓舞的判决。事情的起因是一对夫妇离婚时为争夺对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和住宅居住权大吵大闹,法官鉴于孩子是离婚中最不幸的受害人,特判决这对夫妇归孩子所有,原有住宅的居住权归孩子所有;离婚的父母得轮流返回孩子身边尽责,直至他们成年。(1996年3月)父母离婚后归孩子所有!《服务导报》  相似文献   

2.
“袋鼠妈妈”,这是人们对那些已离婚且又抚养着孩子的母亲的形象称呼。尽管好心人都建议做母亲的放弃抚养权,以便再婚时少一些压力,但母亲的天性使母亲们宁肯放弃自己的“幸福”,也要争取孩子的监护权。像这种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的家庭,怎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呢?怎样才能留给孩子一片明净的天空呢?不在孩子心中培植唯我独尊观念花点时间让孩子接受母亲的男朋友是应该的,不要因为怕触动孩子对往事的回忆而放弃寻求幸福的机会。母亲即使发现孩子对此有抵触情绪,也要慢慢地“化干戈为玉帛”,让孩子慢慢地适应,慢慢地接受。这需要足够…  相似文献   

3.
家教文萃     
新加坡夫妇离婚必须制定“育子方案”面对不断上升的离婚率,新加坡出台了一项保护孩子的规定,凡是要求离婚的有子女的夫妇,必须向当地家事法庭提出一份详尽规划孩子未来的计划书,人们称之为“育子方案”。其目的是要求夫妻双方把离婚后应对孩子负的责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离婚申请获得批准的先决条件。在新加坡过去的法律规定中,夫妻离婚时对孩子的归属也有所规定,但比较笼统,容易为日后的争端、推诿埋下伏笔。新的“育子方案”则非常具体,其中包括孩子的监护权如何行使;孩子将入读哪一种或哪一所幼儿园、学校;离婚后夫妻双方应…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心重大变化的时刻,父母离异会成为他们重大的挫折事件。家长对离婚的不当处理方式,如离婚前发生激烈冲突、离婚时争夺抚养权、离婚后剥夺探视权、离婚后说对方坏话,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心理伤害,包括情绪异常、个性偏常、问题行为、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等方面。因此父母应学习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保护孩子。  相似文献   

5.
我4年前和前夫离婚,当时是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孩子由前夫抚养。但是一年前,前夫患精神病(已被确诊)后,孩子就一直随我生活。我想变更孩子的抚养关系,请问我该怎么办?富阳何晴惠何女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意见》第15条规定:“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第16条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大批农村青年妇女走上了打工之路。他们从封闭的农村走向开放的都市,从而引发了一件件“休夫”案。   这些从山旮旯里走出去的打工妹,在外面精彩的世界里,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经济条件,而且改变了夫妻的感情世界,使贫困之中构筑的婚姻在经济宽裕时却走上了“不归路”。   如有一对夫妻一年内起诉离婚两次,夫妻轮流当了一次被告。女方在外打工,夫妻长期分居,在一起就打架,已没有感情可言。男方以受伤失去劳动能力为由,拒绝抚养孩子。女方也以男方虽有病,但不影响生产劳动为由,不愿意要孩子。双方争执不休,谁…  相似文献   

7.
他和她都十分喜爱探险活动,他们被熟悉的朋友羡慕地称为"探险夫妻". 婚后第五年,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她想要生一个孩子,做母亲,而他却拒绝,认为有了孩子将阻碍他们探险.春天终于被冰雪封盖时,两人达成协议:离婚.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前,她想要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一份礼物,她问他:"我们再一起去探险一次吧!"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离婚单亲家庭的孩子由祖辈或亲戚带为抚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出现了一些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认真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使其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3,(11):128-129
分道扬镳时,夫妻双方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观点非常一致,没有人想因为离婚而让孩子受苦。孩子是他们最大的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0.
在新加坡所有想要离婚的夫妇,都必须向法庭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孩子未来的计划书——“育子方案”,将夫妻双方离婚后应对孩子负的责任以法律文件形式确定下来,作为离婚申请获得批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家庭与法     
离婚后,我能取得女儿的抚养权吗前夫阻止我探视儿子怎么办编辑冯永平2001年12月,我经法院判决离婚,读小学的儿子由前夫抚养,我每月均按判决支付生活费,但前夫经常以各种理由阻止我探视儿子,我该怎么办呢?广西柳州林女士林女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1,(5):42-43
“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不抚养孩子”。 北京顺义的张女士与张先生打离婚官司,谁都不想抚养4岁的儿子。张女士声称自己没有抚养能力,请求法院判给先生抚养;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中轻人进城务工,在打工的同时,他们也接触了一些新鲜事物,随之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以往的婚姻逐渐产生了不满,导致离婚率增高。离婚后孩子交由一方抚养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孩子由于在单亲家庭成长,缺少关爱,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面对单亲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找到原因,还要找到解决的措施,以帮助这些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社会学专家说:在父母的“战争”中,受害最深的是孩子。这话很有道理。和平的家庭一旦升起硝烟,孩子便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据调查,在约70%的离婚案件中,孩子的抚养问题成为夫妻双方相持不下的焦点。而最终,父母的离异,使为数不少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羽翼”保护下的一方晴空,从而陷入孤独无依的困境或倍受折磨、摧残的苦难深渊乃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家长》2005,(Z2)
编辑同志:我的女儿小雪今年13岁,在读初中。不久前,因小雪的父亲孔某出现婚外恋导致我们离婚。小雪随我一起生活。当初,小雪反对我们离婚,但孔某不顾孩子的感情执意要离婚,这使得小雪对父亲心怀不满。所以,每当孔某来探望时,她总是躲避不见。孔某说小雪还是未成年人,他有权利也有义务来探望,小雪也不能拒绝他的探望。请问:未成年子女可以拒绝父亲或母亲的探望吗?读者汤燕汤燕女士: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分居的父亲或母亲享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探视子女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  相似文献   

16.
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平均每天约有5?000对夫妻离婚,比例高达14.6%。科学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子女日后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爱打架、酗酒甚至吸毒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对待感情和婚姻方面,有些孩子往往"有样学样",动辄也闹离婚。在笔者看来,离婚的父母要慎重地向孩子交待,维持亲情和提供安全感,在感叹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应密切配合,马上行动,以联盟之势加强少年儿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习惯于一并解决离婚争议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但是,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当事人仅起诉要求离婚的案件。对此,人民法院可否采取拆分审理模式,分案审理离婚争议和夫妻财产争议,在实践中有不同意见。将夫妻财产争议与离婚争议分案审理,在法律上并无不妥,在某些情形下更利于快捷、公平地解决当事人的争议,具有补充合并审理模式的功能和价值。故在立法上应明确人民法院对离婚案件中的财产争议可另案单独审理,并对分案审理模式的定位、标准、管辖、诉讼衔接等问题进行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小雪今年13岁,在读初中。不久前,因小雪父亲孔某婚外恋导致我们离婚,小雪随我生活。当初,小雪反对我们离婚,但孔某不顾孩子的感受执意离婚,这使得小雪对他怀恨在心,心存阴影,所以每当孔某来探望时,小雪都躲避不见,而且接连几天情绪低落。见此情况,我劝说孔某不要再来探望了。但孔某说小雪还是个未成年人,他有权利也有义务来探望,小雪也不能拒绝他的探望。请问:未成年子女可以拒绝父亲或母亲的探望吗?汤燕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分居的父或母享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探视子女的权利。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  相似文献   

19.
《家长》2010,(4):31-31
编辑同志:张X在外打工多年,去年过节回家,提出要与妻子王X离婚。王X表示同意,二人达成了离婚协议,经有关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根据协议,二人离婚后,婚生的女儿和王X共同生活,张X每月付抚养费200元。之后,王X带孩子回了娘家,张X继续外出打工。可张走后一直没有按约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王X一怒之下,将孩子强行放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家,也出外打工去了。最近张X、王X回家过年,张X的父亲将张X、王X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一次性支付代为抚养孙女的费用8000元。请问孩子爷爷的请求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士心 《家长》2002,(Z2)
编辑同志: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聪明又漂亮,可她是个不幸的孩子。我和孩子的爸爸因感情不和于两年前离婚,由于我没有房子(我在父母家住),没有工作,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所以,离婚协议上写明孩子由父亲抚养,我可以随时看孩子。唉,孩子离开了我就像摘了我的心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