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黄淮北片新育成的11个小麦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其中产量稳定性差的占大多数,高产稳产的品系较少,仅有泰山241,只占全部参试品种的9.9%,这可能与品种性状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9年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8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几种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棉花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较为准确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旱地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对参加2000-2001年度黄淮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系)进行高产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洛旱2号是一个聚合了高产稳定基因型的优良旱地小麦新品种,临远993,临旱197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定性差,通过分析证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并通过对产三因素的HSC分析,指出在选育新品种和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中要注意三因素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方差分析法和回归系数法对 4个玉米杂交种 5个试点 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一定差异 ,其中皖单 8号高产稳产 ,是较理想的杂交品种。文章同时指出了各品种的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对参加2000~2001年度黄淮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系)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洛旱2号是一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旱地小麦新品种;临远993、临旱197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差.通过分析证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并通过对成产三因素的HSC分析,指出在选育新品种和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中要注意三因素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9年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8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几种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棉花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较为准确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稳系数法在小麦新品种高产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9—2000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试冬水组10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准确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个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法和回归系数法对4个玉米杂交种5个试点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一定差异,其中皖单8号高产穗产,是较理想的杂交品种,文章同时指出了各品种的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玉米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模型Yij=μ+βiIj+δij对2000年河南省玉米区试(套种组)品种在多个试点下产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区试品种间产量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属于高产稳产类的品种有:新单22、郑单518,高产不稳产品种有4个,低产稳产品种1个,低产不稳产品种有8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研究了国家春小麦晚熟区域16个参试品系在该生态12个试验点2004年的产量结果。通过对方差分析及主要丰产性、稳产性参数的分析,综合评价各试材在不同试验地点的产量潜力及其稳定性表现,为各麦区的品种选择和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杂交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稳定性参数(ai)与高稳系数(Hsc)相结合,分析了河南省2001年玉米杂交种区试套各组16个品种的试验结果得出.高产稳产的品种有浚单98-3、济丰4号、浚单9810.高而不稳的品种有新单22、CT99A12.其余属于低产稳产或低而不稳产量类型.  相似文献   

12.
应用品种"稳定性参数"的估算方法分析了1997~1998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南部中水肥区试11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对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的坐标分析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定性更为准确有效的方法,此法将对参试品种(系)做出定量化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三类不同熟期的春小麦品种(品系),在同一时间倒伏后,分期对比测定各品种(品系)倒伏后不同发育阶段的籽粒鲜重、干重,比较分析品种(品系)倒伏与未倒伏籽粒的灌浆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倒伏对不同品种(品系)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的差异显著性影响不同,对同一品种(品系)的最大灌浆速率及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均存在着影响,最终对籽粒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莫惠栋、曹桂英报告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对2002~2003年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冬水组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邯郸6172、郑表004、新乡9408淮麦20的丰产性表现优良,其Pi(%)和P'i(%)值分别为78.3%、71.9%、71.5%、66.5%和52.5%、48.9%、48.0%、48.4%.(2)参试品系的产量稳定性有极显著差异.百农9711的产量稳定性最好,其Si=2.265.内乡991、郑麦004、邯郸6172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其Si值分别为2.353、2.471、3.162.对照种豫麦49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其Si=3.176.(3)17个试点分辨品种差异的能力大小顺序为宿县=睢县>西北农业大学>岗埠>新马桥>淮海>宝鸡>周口>阜阳>淮阴>涡阳>秦丰农业>徐州>河南省农科院>新乡>濮阳>漯河.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稳定性参数(ai)法与高稳系数(HSC)法,结合品种产量平均数(x^-),变异系数(CV)法,回归系数(b)法,对河南省2003年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的17个品种的高产性、稳定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有洛试203、奥试3111、AY8512、豫单101、滑玉99-1,它们均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排序法和回归系数法对10个玉米杂交种7个试点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的产量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凤糯2146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并且比对照平均增产16.2%.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排序法和回归系数法对10个玉米杂交种7个试点2年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的产量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凤糯2146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并且比对照平均增产16.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穗光合、生物产量、杂种优势等途径探索了小麦的高产稳产与优质高效。结果表明,穗光合对粒重的贡献约相当于旗叶的1.5倍,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器官,可以选育出具有“绿穗灌浆”特性的新品系,充分利用穗光合,实现高产目标;在提高茎秆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植株的生物产量,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充分利用新型不育系,组配强优势组合,生产出杂交种,实现小麦高产新途径。同时利用“通过多穗夺高产,通过少花保优质”的措施,解决小麦的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商洛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高产稳产性.为商洛市小麦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温振民提出的高稳系数计算公式对商洛参试的7个小麦品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商麦5226的产量位居第1位、HSC(高稳系数)位居第1位,高产稳产性好.结论 商麦5226高产、稳产适合商洛市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超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4号和一般品种新克旱9号、 东农7742、克涝3号为试材,综合考察其冠层形态结构对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超高产品种克丰4号较其它三个品种一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单株小麦酌生物产量和粒重相对较低,但单位面积上群体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经济产量分别提高41.7%、47.9%、54,7%,单位面积上的旗叶干重分别提高3.9%、65.8%、4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