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Bi(Ⅱ)与I^-及CPB^+缔合生成BiI6^3-(CPB^+)3,该三元缔合物能够很好地被乙醇相萃取。通过控制pH值,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2.
在酸性条件下,Bi(Ⅲ)可以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Cu(Ⅱ)对过氧化氢同时氧化甲基绿和中性红的褪色反应效果具有催化作用.通过测量535 nm和627 nm波长下的吸光度,建立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铋的新方法.实验所得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Bi(Ⅲ)在0.010~2.20μg/25 m L范围与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9×10-9g/m L.用于药物中铋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一、物质结构知识的运用举例1.为什么第六周期诸元素的低氧化态化合物更为稳定?大家知道,在同一族中,诸元素的s电子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惰性逐渐增加,在第六周期中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价电子层结构为6s~2的ⅡB族单质Hg很难被氧化;ⅢA族的T1(Ⅰ)化合物比T1(Ⅲ)化合物来得稳定;ⅣA族的PbCl_4在-80℃时才能稳定存在,PbO_2具有很高的氧化性;ⅤA族的Bi(Ⅴ)化合物是有名的氧化剂。Bi、Pb高氧化态化合物都不稳定,而这些元素低氧化态化合物都稳定,其原因是在Hg(O)、T1(Ⅰ)、Pb(Ⅱ)和Bi(Ⅲ)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维生素C能定量将Fe(Ⅲ)-邻菲罗啉还原,还原产物与桑色素形成Fe(Ⅱ)-邻菲罗啉-桑色素缔合体系,建立了测定维生素C的新方法,用于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二甲基苄基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可实现Zn(Ⅱ)与Fe(Ⅲ)、Al(Ⅲ)、Co(Ⅱ)、Ni(Ⅱ)、Mn(Ⅱ)等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探讨了金属离子-溴化物-罗丹B(Me-Br-RB)体系浮选-原子吸收测定法,并摸索了本体系浮选的最佳条件。这个Me-Br-RB体系可以同时浮选海水或矿样中痕量的Au,Bi和Cd,富集高达100倍,回收率为90-100%,溶液不需分离可直接以空气-乙炔焰原子吸收法测定Au,Bi和Cd的各自含量,结果令人满意。本分析法简单、方便、灵敏、准确且选择性好。同时还探索了Cr(Ⅲ),Mn(Ⅱ),Ca(Ⅱ),Mg(Ⅱ),Zn(Ⅱ),Cu(Ⅱ),Co(Ⅱ),Ni(Ⅱ),Al(Ⅲ),Fe(Ⅲ),Au(Ⅲ),Bi(Ⅲ)和Cd(Ⅱ)十三种离子的浮选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用阿拉伯树胶(ArG)代替聚乙烯醇(PVA—124),与Tritonx—100共存下的BiI_4~-和碱性染料丁基罗丹明B(BRB)显色体系。结果表明,该缔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在λ_(max)=600nm,ε_(600nm)=1.84×100L·mol~(-1)·cm~(-1),为现有水相光度法中灵敏度最高值。Bi(Ⅲ)含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同时,作了水质、试剂和人工混合液中铋的回收试验。稳定性和回收率较PVA—Tritonx—100体系有所提高,结果尚满意。  相似文献   

8.
硫酸铵-碘化钾-孔雀石绿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孔雀石绿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探讨了Cd(Ⅱ)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水相的pH=3.0,能使Cd(Ⅱ)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Cr(Ⅲ)很好地分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碘化钾—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能使Cd(Ⅱ)与常见离子Zn(Ⅱ)、Fe(Ⅲ)、Co(Ⅱ)、Ni(Ⅱ)、Mn(Ⅱ)、Al(Ⅲ)分离。  相似文献   

10.
本基于维生素C能定量将Fe(Ⅲ)-邻菲罗啉还原,还原产物与桑色素形成Fe(Ⅱ)-邻菲罗啉-桑色素缔合体系,建立了测定维生素C的新方法,用于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碱性介质中,Bi(Ⅲ)对鲁米诺-H2O2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Bi(Ⅲ).在最优条件下,Bi(Ⅲ)浓度在6.0×10-9~6.0×10-7g.mL-1和6.0×10-7~6.0×10-5g.m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10g.mL-1,对于浓度为6.0×10-7g.mL-1的Bi(Ⅲ)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以片剂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检验方法的回收率,测得结果在98.5%~105.3%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胸部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择期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丁哌卡因-芬太尼镇痛组(Ⅰ组,n=10)、硬膜外丁哌卡因-吗啡镇痛组(Ⅱ组,n=12)和对照组(Ⅲ组,n=11)术后进行镇痛治疗,监测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手术前后呼吸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1)Ⅰ、Ⅱ组病人术后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1),以Ⅱ组效果最佳。(2)Ⅰ、Ⅱ组病人术后呼吸平静,VT、MV、VC、FVC、FEVI和MVV等均高于Ⅲ组,Ⅲ组病人呈浅快式呼吸。(3)术后三组病人的PaO_2与SaO_2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A-aDO_2增大(P<0.05),七日内均不能恢复。其中,Ⅰ、Ⅱ组病人的平均PaO_2与SaO_2明显高于Ⅲ组(P<0.01),A-aDO_2亦较Ⅲ组小(P<0.01),而且上述指标的恢复Ⅰ、Ⅱ组较Ⅲ组快。结论:胸部硬膜外镇痛能够显著改善剖胸手术后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线纹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纹香茶菜plophenthoides(唇形科)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三种结晶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的测定,确证结晶Ⅰ为β—谷甾醇(β—sitosterd),结晶Ⅱ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结晶Ⅲ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相似文献   

14.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生活污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活污水中铅(Ⅱ)、铁(Ⅲ)、铬(Ⅲ)、锰(Ⅱ)等金属离子在聚乙二醇(PEG) -Na2SO4-邻苯二酚紫(PV)体系中的萃取行为.探讨了萃取酸度、萃取剂用量、硫酸铵浓度对金属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可以实现铬(Ⅲ)、铅(Ⅱ)与部分混合金属离子之间的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4,5 -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DBONPF)与Mn(Ⅱ)的显色体系。在CPB和Tween -80存在下 ,Mn(Ⅱ)与DBONPF在碱性介质中生成了1∶2的蓝紫色四元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02mm,摩尔吸光系数1.20×105,Mn(Ⅱ)含量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灵敏 ,选择性高 ,用于西洋参样品中微量锰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碘化钾——孔雀绿——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水相pH=6.0,能使Cd(Ⅱ)与常见离子Zn(Ⅱ)、Cu(Ⅱ)、Ni(Ⅱ)、Mn(Ⅱ)、Fe(Ⅱ)、CO(Ⅱ)、Al(Ⅲ)分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 Fe(Ⅲ)、Fe(Ⅱ)共存体系的单点快速分析法,导出了定量关系式。Fe(Ⅲ)、Fe(Ⅱ)的浓度范围为 1.000×10~(-2)mol·L~(-1)至 5.0×10~(-4)mol·L~(-1),当各自的浓度在 5.0×10~(-4)mol·L~(-1)以上、1.0×10~(-3)mol·L~(-1)下时,相对偏差小于 0.5%。当浓度低至 1.0×10~(-4)mol·L~(-1),相对偏差小于1.5%。在以上浓度范围内,Fe(Ⅲ)与Fe(Ⅱ)变动时,都有高的精密度,且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18.
在pH 3.50的酸性条件下,甲基橙(MEO)与Fe(Ⅲ)反应生成具有正、负吸收峰的橙红色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和最大负吸收波长分别位于525nm和415nm,Fe(Ⅲ)的质量浓度在0~2.23mg/L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39×104 L/(mol·cm)(正吸收)和2.59×104 L/(mol·cm)(负吸收)。当用正、负吸收叠加测定时,灵敏度可提高到8.99×104 L/(mol·cm)。该方法用于奶粉中Fe(Ⅲ)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5%~2.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9%~101%之间。  相似文献   

19.
龚铁森  李真 《高中生》2008,(8):16-17
一、取材于某些"医疗"方面的信息,考查同位素的概念、原子的组成与结构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例1(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28039Bi和28130Bi的说法正确的是A.28039Bi和28130Bi都含有83个中子  相似文献   

20.
200 4年高考数学试题 (必修 选修Ⅱ )第 ( 2 0 )题是这样的 :如图 1,已知四棱锥P—ABCD ,PB⊥AD ,侧面PAD为边长等于 2的正三角形 ,底面ABCD为菱形 ,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 0° .(Ⅰ )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 ;(Ⅱ )求面APB与面CP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高考结束后 ,笔者对 2 0名考生进行了高考数学试题答卷情况专题访谈 ,从中获悉 ,很多考生在解答本题设问 (Ⅱ )时质量不高 .究其原因考生在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和深刻性 .今在正确解答设问 (Ⅰ )的基础上 ,系统归纳求解设问 (Ⅱ )的基本思想方法(不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