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顾名思义,博物馆陈列的解说词,是专为阐释说明陈列内容而编写的词,应该是对陈列品一“说”就“明”,它具有自己的特征和规律,是一种专门的学问。一、讲解词与陈列的关系。 1.陈列对解说词的写作具有决定性意义解说词是以陈列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为转移的,离开了陈列内容和形式,解说词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目前在历史陈列中有一种“让实物自己去说明问题”的说法,所以陈列一般以纯器物摆设为主,即各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09,(3):39-39
“安徽古代文明陈列”是展示安徽地域古代文明之精华的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展出面积1800平方米,荟萃了安徽境内历代文物珍品1000佘件,于1994年开展。由序厅、“史前时期”和“古代文明之光”三部分组成,第三部分是陈列重点,包括“江淮青铜馆”、“淮北画像石馆”、“古瓷集览馆”、“文房四宝馆”、“徽州古建馆”六个专题馆。该陈列着力使民族形式与时代风格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以文物为主题的陈列中,文物是整个陈列的主导,展壁或展版上的图象退为从属单位;在以文献图象为主的陈列中,展柜中的实物又是展版的补充。不论以何种陈列方法为主,展柜中器物的布置都是很重要的。器物的布局实际上是排列与组合的手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博物馆于2005年12月奠基,2008年11月15日建成开馆,目前是海南省唯一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后一座建成并免费开放的省级博物馆,共有“海南历史陈列”、“海南少数民族陈列”、“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海南馆藏文物陈列”4个基本陈列。其中,“海南少数民族陈列”以黎族,苗族、回族三大世居民族和平共处、团结一致,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学界对陈列主题的研究出来已久,大略可概括为“内容抽象说”,“中心思想说”、“题材定位说”等有代表的理论。笔者基于系统、联系、反映和建构的认识,认为“陈列主题”是陈列的内容及表现形态所反映的中心思想。笔者认为陈列是在博物馆的特殊背景中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陈列主题是内容设计人员的智力活动和创造能力的体现,是对陈列中的事实和知识更为深刻的哲理层面的思考和认识,是复杂的认识复合体,包含着观念、信念、价值、态度和审美等思维活动。陈列主题贯穿在陈列的内容、展品和陈列的表现形态中,需要通过解读才能被现众认知。陈列设计者和参观陈列的观众都会基于各自需求、知识背景和对陈列题材的态度对主题进行解读,这可能会影响解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博物馆》2009,(3):112-112
大型民族文化陈列“五彩八桂”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2008年12月11日开展,展示面积近4000平方米,分为序厅、“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和谐乐章”五个展区。整个陈列以广西各地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示十二个世居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服饰特色、手工技艺和节庆礼俗等内容,采取实物陈列与场景复原、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47-47
“中国历代钱币陈列”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于2002年10月正式对外展出。分为“中国古代钱币陈列”和“中国近代钱币陈列”两部分,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货币四千年的发展全貌。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定位型展览”借助信息传播媒介,促进观众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为生动讲述信息定位型展览的文化信息,博物馆的讲解语言需发掘此类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进而探究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语言,以延续展览的陈列艺术和社会生命。基于“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等信息定位型展览的陈列语言特点,提出讲解语言的三大构建原则,以期指导信息定位型展览的讲解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曾经经历了注重器物、文献的表现展示阶段和以后偏重于环境装饰的艺术感受阶段,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因素,忽略了陈列形式和人的习惯、生理、心理、感觉机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忽略了陈列展览目的是为观众服务这个中心意义的课题。例如:(1)整个展览路线拉得很长而中途不设休息处,甚至连一个可以坐坐的凳椅也没有;(2)某些陈列展室的光线较弱,字体又不清,观看时眼睛非常劳累;(3)陈列内容庞大丰富,说明文字详尽,从头至尾化半天时间都看不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讲解工作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众对其讲解工作的接受,而且希望能在效果上有更大的突破,能够“出彩”、“抓人”,本文以作者在国家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的讲解实践为个案,从“历史性与现实性”、“感性与理性”和“文物情感内涵与观众共鸣”三个重要“接点”探头了它们与陈列展览讲解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风格应当既是“包容性”又是“多元性”的,龙其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陈列设计风格,应当并且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工作者追求的境界,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博物馆陈列业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对我国部分城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考察和反思为基础,讨论了现代主义设计观、表现特点及其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影响,从功能与形式、一体与多元、清晰与虚拟、高雅与通俗五组范畴的探究,就多元化陈列设计风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 ,把陈列设计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公众的心目中 ,陈列设计既司空见惯 ,又深感陌生。尽管每年全国博物馆中各种陈列展览活动数以千计 ,尽管为筹备展览活动投入了众多的专门人才 ,却仍有人认为“陈列展览谁都会搞” ,“陈列展览怎么搞都行”。媒体对博物馆陈列的评价也常常局限于具体功利的得失或者对某些藏品的品评。虽然也有人提出“陈列艺术是综合艺术 ,是边缘的新兴学科”等等 ,但均未能揭示出陈列艺术的本质及其内涵。因此 ,我们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对陈列活动这一事物的表面现象的分析上 ,而在…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工作有目的行为的产物,博物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势必影响到陈列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作指出,我国博物馆工作在组织陈列时表现出三种价值取向,即“突出物价值”、“突出知识价值”和“关注观众需求”。不同价值取向对陈列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有明显影响,并影响到观众参观行为、参观体验、陈列效益和博物馆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4.
所谓精品的陈列“简而言之就是优秀的陈列内容加上优美的陈列形式,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是精品陈列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精品陈列要有积极的主题思想,以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为前提;以运用现代高科技的互动展示为重要标志,使观众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完整的精品陈列要象一首音乐作品,高潮叠起,首尾连贯,优美和谐。其创作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是精品陈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实践表明,陈列形式设计是一门多边缘,跨学科的综合性艺术。而陈列形式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传情达意。我们设计创造一个富有时代节奏的美的陈列形式,实质上是力求通过视、听、甚至触的感觉样式让观众理解陈列之意境。因此,陈列形式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展览美学、设计原理。技术方法;又关系到设计家的气质、素养、知识结构。陈列,分不同题材内容和类型。但所有博物馆的陈列都是以实物为基础,结合辅助材料和专用设备,在一定时空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组成具有美的序列和立体的艺术形象的直观教育形式,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自从向公众开放便要公开陈列,进而便讲究其陈列艺术。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我国还是近百年由外国传入,陈列一词也是在这之后才由日本传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陈列及陈列艺术就始于近代博物馆在中国出现之后。“陈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根据这个解释,我国古代有些活动实际上具有陈列性质,亦可说是一种陈列现象,有些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陈列活动。尽管古代甚至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把它叫做陈列。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23,(8):122-123
<正>本书精选130多个具有世界历史坐标意义的人物、事件和器物发明,以“人的故事”为经,以“物的历史”为纬,从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回顾人类文明史上那些群星闪耀的时刻,将散落在各个时段的“星星”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史“宇宙”,在专业的历史事实基础上,用精心设计的一段段生动又有温度的故事,为读者呈现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80-80
“徽州古建筑陈列”于2006年11月在安徽省博物馆正式开展。该陈列分为“水口园林”、“牌坊”、“祠堂”、“民居”与“建筑构件装饰艺术”五个单元,旨在全面展示徽州古建筑的魅力。安徽省博物馆还于2005年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了“世外桃源——徽州民居建筑”展,在香港引起了轰动,该展览可视为“徽州古建筑陈列”的前身。  相似文献   

19.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陈列即指基本陈列,展览即指临时展览。 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形式设计都是通过光、色、形、材诸种“形式要素”的恰当运用来完成的,都应注重实用、美观、经济创新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光、色、形、材诸种“形式要素”的不同运用,在实用、美观、经济、创新四个方面的不同要求,使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的形式设计成  相似文献   

20.
利用陈列语言作为博物馆教育的主体手段逐渐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明陈列语言的含义及其意义。一广义的语言泛指人际交流的一切手段,包含许多种不同的形式。要探明陈列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必须将它与其它语言形式区分开。也就是说,要知道“什么是陈列语言”,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不是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