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小燕  向前 《兰台世界》2011,(10):20-21
多数通史类著作对"两广事变"的叙述大同小异,对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语焉不详。本文从相关人士的回忆录中梳理史实,分析事变过程中各方势力多层次的博弈情况,增补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个历史转折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新闻舆论所推动和完成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内外有关各方通过新闻舆论作出自己的反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影响。新闻舆论是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新闻舆论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南京政府的新闻舆论、西北地区的新闻舆论、国统区那些相对独立的民间新闻舆论和国际社会的新闻舆论。在这四个部分的新闻舆论中,前两者虽然很重要,是研究西安事变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对有关各方影响却有限。能对有关各方起影响作用,尤其是对西安方面处理事变过程起决定影响的新闻舆论主要是后两者,尽管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限,后二者从整体来说,是欠客观和公正的。西安事变时期的新闻舆论对事变的各个当事方都起了作用,但是对西北地区的作用要大于其它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在乡军人会"是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在中外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论著中,均没有专门提及,有的将他们视为日军正规部队,有的称之为"浪人".本文结合有关档案和文献史料,对"帝国在乡军人会"参与策划和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恶历史予以揭露,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申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详细分析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促成其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尽管过去了70年,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仍孜孜不倦地在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剖析研究与审视.前苏联对西安事变作出匪夷所思、出人意料的反应,尤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6.
张杨  何燕 《兰台世界》2001,(9):40-41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本庄繁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是他参与策划和领导了九·一八事变,指挥关东军侵占我东北的大好河山.无数的史实证明,本庄繁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华战争已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了,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开端的九·一八事变也已有74年了.但是,长期以来日本官方对事变一直态度模糊,不断试图否认其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8.
北平图存学会是留居北平的张学良部署为响应西安事变而成立的救亡团体.它从成立后就积极开展对于西安事变的宣传,让北平的广大民众了解到西安事变的真相与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主张,同时也做了一些联络与团结工作.由于它存在时间较短,留存的史料有限,对它的研究仅限于初步探索阶段[1].笔者愿就此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西安事变爆发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四、珍珠港事变以后八年抗战中给商务印书馆最严重的直接打击是珍珠港事变.继北平京华印书局之后,上海租界、香港两处的工厂也完全陷于敌手.不是损失掉多少台机器,多少钢模、字铅等器材,多少纸张油墨原材料,而是使这三处大中型厂丧失了生产可能.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身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正在南京,参加了国民党政府处理事变的工作。在有关他的档案(包括日记在内)中,对此有所记述。尽管所记不够系统完整,加之他并非蒋介石嫡系核心人物,因而他了解的情况不够全面深入,但仍可从他的亲笔记述中,了解一些国民政府上层人士对处理西安事变的态度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新闻界的活动对西安事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埃德加·斯诺、范长江和杜重远的新闻活动为例,分析当时新闻界的活动对西安事变所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上世纪30年代新闻界的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推动力上对西安事变的发生有着一定影响。具体而言,其一,斯诺的陕北之行及其报道同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有联系;其二,《山西日报》、《大公报》等关于陕北红军的报道和西安事变的发生地点有联系;其三,杜重远同张学良、杨虎城的行为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军统局第二处处长戴笠与上海地方领袖、帮会首领杜月笙合作,联合各方,迅速建立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对于这一武装团体,至今尚无论文详述,有些文章及著作或有零星论述,但亦语焉不详;并且由于这一武装团体是戴笠和杜月星所建,故多持否定态度。本文拟依史料,对苏浙别动队的成立、成员构成以及在上海抗战中的活动等诸方面,进行初步的剖析,以求教于史家。(一)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后,开始大举进攻中国。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爱国力量在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13.
皖南事变中,项英同周子昆突出重围,1941年3月23日晚上在泾县茂林山上的蜜峰洞中被叛徒刘厚总杀害.  相似文献   

14.
1931年哈密事变以后,甘肃军阀马仲英曾两度与哈密事变集团结成联盟,合力对抗金树仁政权。二者在联合抗金的过程中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之间这种关系的演变对民国时期新疆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农业经济的掠夺,主要手段包括移民侵略、掠夺土地、殖民地性质的农业经营、掠夺农产品、军事破坏与征发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政策下,东北农业经营亏损,生产萎缩,地价下落,农业经济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和谜团,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得到张学良的"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广“六·一”事变(以下简称“两广事变”),是1936年6月1日发生的两广当局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的反蒋事变。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可从1936年上半年国内形势、事变的发生和经过以及事变解决后蒋介石的“剿共”军事布置加以剖析。 (一)1936年上半年的国内形势 “九·一八”以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无睹于民族危机的深重,悍然厉行了一条“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总方针。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为理论,对日妥  相似文献   

18.
张玮  范瑞 《历史档案》2007,(1):108-114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对日"和""战""守"问题一时成为中国朝野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报纸作为当时舆论界最重要的载体立即对之作出回应并就此发表自己的主张与看法.是时,中国享有盛誉的南北两大舆论媒体天津《大公报》与上海《申报》表现尤甚,两报对事变的反应几乎主导了中国整个舆论界乃至社会界.不过,两报虽同属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报纸,而在中日和战问题上之主张与看法却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选取能够集中反映两报思想主张和政治倾向的时论或社论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19.
王子蕲 《兰台世界》2007,(2X):55-56
本文通过考察《申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详细分析国统区民众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促成其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这里发表的美国国务院与驻华使馆之间有关西安事变的往来电函,译自《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36年第四卷(Foreign Rolations of the 11nited States,1936,Volume Ⅳ)。本组史料表明:美国(实际上也包括英国)在西安与南京之间未进行任何调停,也根本不打算出面调停;美英向南京政府提出的解决事变的方案,实质是要张、杨无条件释放蒋介石来换取南京政府对其发起事变的“赦免”,即褫夺兵权,放洋了事,美英则担保张、杨生命安全,并护送出洋。美英并未同西安方面直接交涉,向南京当局提出上述方案也为时很晚,因此对事变的和平解决并未起直接作用。史料比较具体地反映了美国方面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京政府当局的态度和为解决事变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