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69年黄河改道、河患消弭之后,河北逐渐成为北方经济发达之地,北朝河北风俗亦由此形成由汉代不重农到北朝重农、由文雅乏陈到北朝人性尚儒、由汉代侠之两面到北朝"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汉代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不但注重治安事件的事后处理,而且还重视治安事件的事前预防.汉代治安预防包括两方面,即物质上和思想上的.物质上的表现为重农富民的"富安天下";思想上则表现为淳化民风的道德"教化".最理想的社会治安不是事后处理,而是事前预防,"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1]只有这样才"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相似文献   

3.
崔皓羽  解洪兴 《兰台世界》2017,(20):123-126
西周立国伊始即确立农业立国的政治文化基调,但同时亦重视宗法社会中的商业,两者并不偏废。到礼坏乐崩的春秋时期,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兵农为本的思想急剧上升,开始转向重农抑商。战国时期重农抑商的呼声甚嚣尘上,但商业仍有一定的空间。只有到了专制统一王朝确立后,抑商的形势才空前严峻起来。  相似文献   

4.
北朝时期,民间的服装以汉代中原的儒学礼仪为根基与传承,表现出魏晋时期的文化特征。北朝时期,建立了舆服制度,有着"上衣下裤"、"褒衣博带"的主要服饰结构,并且融入了多民族服饰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婚房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汉代以前,婚房就是夫妇共有的居室;汉末到唐中叶,受北朝胡俗的影响,普遍设青庐作为新婚夫妇的临时洞房;唐中叶以后,洞房逐渐成为新婚夫妇卧房的专门称谓.  相似文献   

6.
自先秦开始,在法律上就产生了"慎用死刑"的思想,汉代以后,这一思想被不断继承和发展。死刑复核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这一制度更加完备,唐代死刑复核制度对后世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宜娟 《兰台世界》2011,(12):54-55
中国古代的婚房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汉代以前,婚房就是夫妇共有的居室;汉末到唐中叶,受北朝胡俗的影响,普遍设青庐作为新婚夫妇的临时洞房;唐中叶以后,洞房逐渐成为新婚夫妇卧房的专门称谓。  相似文献   

8.
北朝铅釉陶在我国铅釉陶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聚焦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等多种实验仪器,对河南安阳北朝墓地出土的铅釉陶进行系统分析测试。研究表明,北朝铅釉陶在胎体的原料上有了较大改进,已经采用了高岭土作为胎料,釉中致色元素的含量较少,因此外观颜色较浅;其烧制温度,在汉代铅釉陶基...  相似文献   

9.
籍田之礼由周代始,其中的文化功能往往被解读为重农敬祖,其实质对国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历朝对籍田之礼的重视与传承均是这一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籍田之礼由周代始,其中的文化功能往往被解读为重农敬祖,其实质对国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历朝对籍田之礼的重视与传承均是这一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高涣墓志》近出河北临漳古邺城遗址附近。高涣为北齐太祖献武帝高欢第七子、文宣帝高洋之弟,《北齐书》有传。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宦绩功业、卒年及葬地等史实,对北齐政治制度、皇陵及北朝墓志文体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代时期的经济、教育以及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汉代社会价值取向由"礼"到"戏"的转变,并重点分析了汉代社会价值取向转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内核转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读“书话”一直是我的读书旨趣之一。自汉代刘向父子受命校书秘府,著为《别录》、《七略》,其后班固据以纂成《汉书·艺文志》之后,三国两晋而下,唐宋明清以来,各种书目著录相率而出,书话著述应运而生,蔚为大观。由志目而为题跋,而为近之书话,著述体裁递相嬗变,盖因风气之所使,亦为古今文人援笔意气之不同;然惟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长期存在重农抑商思想,商人阶层处在四民之末,商业发展到明朝中期,在社会中出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统治者被迫采取了经济改革措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矛盾,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看书琐记     
日人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第九章论晋代美术,谓“当时泰西油画之法,亦输入中国,以蜜陀僧加油,与颜料配合,施于画面。考蜜陀僧为波斯所产,其名亦波斯语,盖当汉代之际,波商船往来广东贸易,晋时尤盛,佛教大师,法显西来,亦乘波斯之船,则油画之法,与密陀僧之药,或系当时传入乎?”按:此说大谬!汉晋之世,即公元一至四世纪,而西方油画之发明,乃  相似文献   

16.
正郑杰文主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到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再到程朱陆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先贤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注经、说经乃至改经的著述。《中国经学学术编年》即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以相关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资料的编排为纬,交织经学著述资料、经生经师资料、经学事件资料、经学思潮资料、经学背景资料五大方面内容,依次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相似文献   

17.
刘秋彤 《兰台世界》2013,(13):133-134
<正>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调整并创立了一整套的封建国家机构及相应的制度体系,由此也以严密的法律形式将文书档案制度固定下来。从秦朝开始,历汉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与宋朝,再到元、明、清,中国历代的档案律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创立发展期,逐步发展至成熟与完善,我国档案法律的变迁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缩影。  相似文献   

18.
承接汉代佣书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受其影响,公私藏书量明显增加,文化典籍得到保护,图书收藏与整理机制走向成熟,图书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图书流通受到重视,图书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书法艺术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9.
河北电台从1995年以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播出了140多套河北地方节目,综合排名已经由第13位,跃进到去年的第2位,这个成绩确实是令人兴奋,也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河北台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没有国际台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很难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很难有这么快的进步。河北台的同志们为河北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河北,提升河北的知名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戴胡公头以逐疫",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之行像,行像目的之一为消灾解厄、祈福纳祥。所行之像为释迦摩尼佛,胡公即释迦摩尼佛,胡公头则为释迦摩尼佛头像之头套面具。而胡公头之"胡"乃荆楚民间关于"佛"的讳称或方音读法。其中,"金刚力士"并非指一人——金刚是由释迦摩尼佛化身的佛教高等护法神,力士则是由佛教供养人转变而来的地位低下的佛教护法神。他们由胡公带领,在细腰鼓的伴奏下,分别作金刚舞与力士舞以逐疫。此傩戏是对魏晋南北朝佛教行像的模仿,为后世大头和尚舞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