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庆之《诗人玉屑》杂录宋代诸家诗话,诗学旨趣复杂难辨。从现存文献黄昇《诗人玉屑·原序》可以析出魏氏诗学观体现出诗法、诗道、诗史的动态互动模式,其编选旨趣也反映出作者诗学总结的清醒意识。  相似文献   

2.
存世朱士端《齐鲁韩三家诗释》抄稿本有三种,湖北省图藏本系手写初稿,上图藏本是手写再易稿,国图藏本则为清稿本,三本递衍之迹明显,然皆非最后定稿本.朱氏为清中期宝应学者,与当时名宿往来交游,师承切磋,对文字、音韵素有专攻.将之运用于《诗释》之中,使其书之研究视角开阔,取得一定成就.《诗释》对两汉经师和著作多有归派,并另撰有九篇专论.将专论与《诗释》比观,并分析《诗释》内容,可全面了解其三家诗学观,也可由此论定该著在清代三家诗学研究史中之地位.  相似文献   

3.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它在刘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成果——《七略》的基础上成书,反映了西汉后期的学术及文学思想。文章通过分析《汉志》中诗的著录及《六艺略》“《诗》类”小序、《诗赋略》总序的相关叙述,初步揭示了《汉志》诗赋有别、诗皆入乐可歌、诗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以及解诗应求其本义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的诗。在西域这方水土养育下的各族人民书写出了性情与风情兼具的诗篇。自周穆王与西王母的唱和诗开西域诗先河,春秋代序,诗人如林,作品难以数计。其中一簇色彩鲜艳的奇葩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他们或编选集以明志,或述诗人以叙史,或就作品以咀华。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赵嘉麒等著《西域诗歌民族精神研究》则  相似文献   

6.
《入京》诗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成语“清风两袖”即出自此诗。《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清风两袖”词条如述及此诗本事,或称出自都穆的《都公谭纂》,或不注明出处;相关论文或读物引用此诗及其本事时,标注方式大致与《辞海》等辞书相类。经考,叶盛的《水东日记》才是著录于谦《入京》诗及其本事的最早典籍。  相似文献   

7.
诗有诗眼。《诗人玉屑》的编者、宋人魏庄之曰:“诗句的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不是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作为全诗之眼,引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的赞叹呢!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即散文艺术构思的"  相似文献   

8.
幸玉珊 《大观周刊》2011,(43):14-14
本文以清代诗人杜诏、杜庭珠的唐诗选本《中晚唐诗叩弹集》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晚唐诗叩弹集》的选诗特色,揭示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王凤苓 《兰台世界》2016,(10):104-106
梅尧臣作为北宋诗坛泰斗,其民俗诗的创作不仅对宋诗题材扩大、诗风形成乃至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且也全方位展现了北宋的民俗文化。梅尧臣民俗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乡间生活经历及家世背景奠定了其民俗诗创作的心理认同基础;二是宗唐意识为其民俗诗创作提供了诗学理念支撑;三是广阔的游历生涯为其民俗诗创作提供了契机与素材。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本惠洪《冷斋夜话》云:“……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澹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阮阅《诗话总龟》卷九、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述此条则均称:“百家衣体”。三处提及的是同一首诗,称名却有异,令人费解。现在的各种诗话选编、排印本,仍因袭着这一文字差异。如王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日访得清初文人范国禄编纂的《狼五诗存》,这是通州地区诗歌总集的开山之作。是书遵循"以人存诗"、"以诗存人"的双重标准,辑录了该地宋代以至清初231位诗人作品,规模庞大,体例明晰,多维度呈现了通州地域诗歌发展状貌和诗人群体图景。同时,《狼五诗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范氏阐幽发微,救亡辑佚,保存了通州地区文人大量信息材料,其富有广度与深度的文献收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邓招华新著《“文学场”视域中的西南联大诗人群研究》从文艺社会学视域出发,在历史场景的空间性重构中考察西南联大诗人群,穿梭于文化政治、艺术现场等多重语境的交叉地带,从新诗的现代性体验与诗形转换与建构两个层面完成了对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身份辨识,突显出西南联大诗人群体创作在新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文献调查基础上,考察清初诗人刘廷玑存世别集《葛庄诗钞》、《葛庄分体诗钞》、《葛庄编年诗》、《长留集》等书之版本情况,并初步梳理诸版本之间的渊源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肖林桓 《大观周刊》2011,(21):119-120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自谓“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以此在唐宋以来“以禅喻诗”的诗歌理论上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观念。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前人对诗、禅、人、乃至时代的因缘关系的忽视,今作解读,以期正确把握严羽诗禅说之正义。  相似文献   

16.
钟冬梅 《兰台世界》2016,(18):145-147
《吴山萝诗存》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著名学者吴孟复的诗集。吴孟复作为学术大家,倾心于旧体诗写作,其作品生前就广为传布。从个人档案价值、时代史料价值、诗学文献价值、文学档案价值四个方面对《吴山萝诗存》的档案史料价值进行探讨,对该诗集的传承与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宝山诗存》(下简称“诗存”)是宝山历代人诗歌的总汇,它录存了从宋代至清末民初诗人所吟咏的诗作,装订成16册,再加上编余的一些散片,计录有历代诗人600余名,诗歌3000余首,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8.
何昆 《兰台世界》2016,(8):46-48
汉代诗学训诂释义侧重于伦理教化,承其后的朱子诗学虽有因袭旧说之处,却因受到宋代疑古思潮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气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即"从以序言诗到以诗解诗""、从以政治解经到以理学解经""、从思无邪到里巷歌谣之说",来探析朱熹《诗集传》在《诗经》阐释上体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诗歌王国从此向你开放──读《解诗学》伊凡清代诗人吴修龄在《围炉诗话》中,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喻之为米,认为一般的文章只是把米煮成饭,诗则是把米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要从这尽变的酒中寻索出米的原样来,不能不是一大难题。一般人读诗往往遇到索解为...  相似文献   

20.
刘舸 《兰台世界》2007,(5S):61-61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凡读过此的人,没有不交口称赞其高深的学造诣与思想境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反映了诗人追求和谐社会的美好梦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