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子昂任侠使气与蜀地侠文化的"地域熏习"、家族任侠使气的"家世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侠使气的气质对其诗歌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使其诗歌呈现出豪迈、俊逸、"以气格压一切"、诗境阔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侠文化的角度对古典说部巨著《水浒传》进行解读,总结《水浒传》所蕴含的以“尚武重义”为内在结构、以“义”为核心的侠文化精神的多侧面,进而从侠的角度对《水浒传》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招安描写作了别具新意而又不失合理的阐释——“忠义并行”的人格追求.驱使水浒群侠最终一同卷入招安暗流.走向人生与事业的穷途末路:而侠文学只除恶贼不破纲纪、任侠而不造反的文学传统,历史上侠的逸离现实社会而任侠、然后重归现实社会的现实出路,则决定了《水浒传》招安描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的暴雨洪灾中,“污水馒头”和“抗洪神器”成了热词,不少网友由此质疑军队保障能力和国家抗洪水平.后来真相揭开:灾区情况千差万别,后勤保障充足是事实,军人偶尔用矿泉水就馒头吃也可以理解;外国抗洪也得靠沙袋,抗洪设施还得讲究因地制宜.很多人因此嘲讽起初质疑的网友,说他们是“键盘侠”,应该先搞搞清楚再发言.更有甚者说,质疑武汉130亿元防涝资金效果的也是“键盘侠”,“大灾当头,应该帮忙不添乱”. 最早把“键盘侠”带入公共话语体系的,是人民日报评论《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写于两年前山东招远邪教暴徒杀人事件后,批评那些指责行凶现场民众的过激网民.但如今,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键盘侠”的舆论价值,防止这样一个标签被泛化甚至娱乐化使用.  相似文献   

4.
邓雅妮 《大观周刊》2012,(36):68-68
侠文化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一支,侠所体现的遵守信诺、重义轻生等都代表了美好的民族性格。历史的步伐进入唐代,尤其是出现了一代“诗侠”李白,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繁荣,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我们充分的体会一下“侠”文化在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键盘侠”的正义感虽然廉价,但也有可能经过引导汇入社会正确之声的主流. 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键盘侠”(Keyboard man).因为在网络语境下,这完全是个负面代号,代表着线上敢怒敢言、线下却行动乏力的懦弱群体;代表着虚拟世界中能指点江山、现实生活里却远离世俗成功的loser(失败者). “侠”,古往今来都充满着英雄和大人物意味的字眼,象征着有大我和勇气义气的人.但与“键盘”这个中性词相遇,却落得如此境地,问题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6.
王海,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创始人与负责人。他带领“青蜂侠”从一个“三无”小组发展为新闻短视频“国家队”品牌产品。作为媒体转型与融合的一线实践者,王海及其“青蜂侠”团队如何生产新闻短视频?他们眼中“好”的短视频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记者、网民素材、专业产品之间的关系?流量洪流中专业媒体人与新闻学子该如何锚定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这些问题对王海进行了深访。  相似文献   

7.
张妮娜 《今传媒》2016,(9):41-43
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却浓墨重彩的对类型片中“侠”精神进行了另类解读,将原本平行共处的类型电影和现实主义电影适时的糅合在了一起。电影《老炮儿》透过关注主体自身传递的“侠”精神的演绎、关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关注个体与其生存境遇间形成的复杂、多面的张力,关注个体对自身及存在的反观和对空间变化的体验,映射出中国电影对于本土精神中个体人性本真表达的缺失和渴求。  相似文献   

8.
姜滨 《东南传播》2012,(2):75-77
在自负与自卑中“自我放逐”、被社会疏离,在义理与人情的纠葛中忍耐苦痛,等待最后命运性、爆发的瞬间,走上自我牺牲的“美学”末路。任侠电影所塑造的这种理想中的“任侠道”人物像在战后成为代替误导民众国家主义思想的武士道成为兴盛一时的个人主义式英雄,为当时颓废、逃避现实的日本人构筑了一方精神的“乐土”。  相似文献   

9.
近日,江山市档案馆在整理民国档案时,意外发现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之女秋灿芝参加浙江省妇女会国大代表候补候选人竞选时写给江山县政府和江山县选举事务所的两份信函档案。秋灿芝,原名王灿芝,生于1901年8月25日。6岁时,母亲秋瑾在绍兴就义,8岁时,又失去了父亲王廷钧。她继承了母亲任侠尚义的性格,豪爽慷慨,别号小侠。1928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和航空学。1930年学成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被美国航空界  相似文献   

10.
行业,最初指正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唯梁国桥玄、南阳何顒异焉。”这里说魏武帝曹操少年时任侠放荡,不务行业,也就是不务任何一行正业。常言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而曹操则哪行也不治,而专施权术,以图大业。《北齐书·赵彦深传》说当时“凡诸选举,先令铨定,提奖人物,皆行业为先,轻薄之徒,弗之齿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梁启超等人倡导的“新小说”之风兴起,当时,许多小说作家纷纷响应,他们以“鼓吹武德、提振侠风”为己任,“以侠客为主义”,主张小说要“演任侠好义,忠群爱国之旨”,在他们所办的小说杂志中,“其中各册,皆以侠客为主”,于是,武侠小说的热潮便涌现了出来. 于是,黄世仲以禹山世次郎的笔名写了民国时期初期的武侠小说《洪秀全演义》.章太炎在为《洪秀全演义》写的序言中说:“国家种族之事,闻者愈多,则兴起者愈广”,他呼吁:“洪王朽矣,亦思复有洪王作也!”黄摩西则极力赞扬《水浒传》中的武侠精神,他说“(施)耐庵痛心疾首于数千年之专制政府,而又不敢斥言之,乃借宋、元以来相传一百有八人之遗事,而一消其块垒”.  相似文献   

12.
钟启华 《中国记者》2023,(12):56-58
<正>“清风侠在路上”节目依托于湖南省纪委监委、湖南省委巡视办特殊资源,逐步成长为湖南省“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的权威宣传平台。节目于2016年12月创办,至今已播出2100多期,剖析了上千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形成了特有的品质和品牌,为主流媒体改进文风、深化话语体系转型、探索融合传播新路径作出了有益尝试。“清风侠在路上”是湖南省第一档党风廉政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怎么改名“赵侠燕”了?  相似文献   

14.
眼看着冬天就越来越近了。各位干燥侠和静电侠们,有没有觉得身上隐隐发痒、隐隐作痛呢?哈哈,快来准备加湿器吧,比如说,这款漂亮又好用的“郁金香”。有多种颜色可选,能通过USB口供电,需要的时候,将之插在水杯里面就可以工作,方便,空间占用也小。  相似文献   

15.
公元69年黄河改道、河患消弭之后,河北逐渐成为北方经济发达之地,北朝河北风俗亦由此形成由汉代不重农到北朝重农、由文雅乏陈到北朝人性尚儒、由汉代侠之两面到北朝“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6.
女性是伟大的,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犹如一条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妇女的手脚,特别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使许许多多有才华的女子被禁锢扼杀了。然而她们没有屈服,以顽强的精神,纯贞善良的天性,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同腐朽的封建观念和社会上的恶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着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中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妇女的侠义情怀和动人事迹的,称她们是女中丈夫。如果按照妇女行侠仗义的缘由、思想、行为加以分类,大致可分作孝侠、情侠、义侠、节侠等。  相似文献   

17.
刘赛 《青年记者》2017,(14):55-56
幽默,即“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在社交场合中,幽默的语言使气氛轻松、融洽.主持人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化解尴尬、活跃节目气氛,而且可以加强互动、传递信息、推进节目进程.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幽默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幽默,因受媒体平台、节目定位和受众需求等因素制约,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幽默需要更加规范、完整、精确,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人们所崇尚的侠并非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侠,而是与其近乎相反的观念中的侠,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标志。真实的"侠"往往"以武犯禁",幻想的"侠"才能"侠骨飘香"。侠之衰落、萎滥乃历史必然,人们对侠的向往、歌咏亦为历史必然,看似矛盾互违的现象并行不悖的统一于历史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心理构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日常生活行为,都无法绕开侠与侠文化。侠的精神已经成为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侠这一概念和形象的出现对于既有秩序构成了双重冲击与震撼,不仅是对侠的秩序的冲击,也是对于传统文人形象的叛离。本文尝试追问侠这一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从而为更深层次地展开关于侠的讨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华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混色”的书——说它是黄色,又非纯黄色;说它不是黄色,却又有黄色;无以为名,只好名以“混色”——俗话说:“混水摸鱼”,这混字倒也用得恰如其份。且说其书。书名全称《房中术·炼丹秘密·醉八仙》。著者吴侠父,道号长富子,佛名上明下愿;身披佛门袈裟衣,口唱茅山道士调;不知其是僧是道,但见他胡言乱语:他一方面从道教书籍中冠冕堂皇地摘编出一些有关道家炼丹的文、图、歌诀,一方面又暗渡陈仓,混入了正宗道家所痛斥的“採阴补阳”邪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